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熙昆专利>正文

内O形补偿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20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元件,具体为一种油缸的内O形补偿密封圈。该密封圈是在原有内O形补偿密封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使其与活塞杆、油缸面相接触,达到密封的可靠性,并延长了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密封元件,具体为一种油缸的O形补偿密封圈。目前在油压系统中的密封方法,有间隙密封和使用密封元件密封两种。间隙密封形式其阻力小,润滑性能好,但其可靠性较差;常用的密封元件是密封圈。一般密封圈分为O形密封圈,Y形密封圈及V形密封圈。其中V形和O形也有同步补偿式的,即将V形唇口面对压力油腔,或将内O形与压力油腔相通,利用油压力对O形密封圈带来的涨力,达到密封橡皮与油缸表面接触紧密来达到密封,这个方法较之间隙密封提高了可靠性,但相对来说,增加了摩擦力,影响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可靠性好,耐温、耐压,在高温、高压下不易变形、不易老化、耐磨、相对阻力小、寿命长的内O形补偿密封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在原内O形补偿密封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使其与油缸、活塞杆面相接触。本技术,因为只需要在原内O形补偿密封圈的一侧与油缸、活塞杆接触的面上,设一凹坑,在其中镶上方形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同时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的耐温、耐压、摩擦阻力小等优点,与内O形补偿相结合就产生上述积极效果,并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消耗。以下结合附图并以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技术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O型补偿密封圈的示意图。该密封圈包括一个内O形橡胶密封圈4,它通过T形进油垫7与介质油进油管8相通,在该橡胶密封圈4与油缸和活塞杆相接面上设有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5,在橡胶密封圈4的上部设有紧固防尘圈1及V形压盖3的缸头压紧螺母2。工作时压力油腔中的油沿箭头11所示的方向,通过进油管8及进油垫7进入内O形橡胶密封圈4的O形内腔6中,由于介质油压力的增加,产生O形橡胶圈4向外的涨力,该涨力推动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5,使其与活塞杆10紧密接合,达到高压同步密封;在空驶即低压时,靠调整压紧螺母2的压力通过V形压盖3将橡胶密封圈4产生向外的涨力,该涨力足以把低压下的油缸壁9与活塞杆10的接触面密封住。根据日本标准对泄漏量的规定油缸的活塞杆径为50mm,行程为100m时,外泄漏即活塞杆的泄漏量为0.05m/。本技术采用的试件优于此项指标。通过对比试验,本技术内O形补偿密封圈与现有橡胶内O形补偿密封圈相比,提高使用寿命一倍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内0形补偿密封圈,是由防尘圈(1)、压盖(3)、O形橡胶补偿密封圈(4)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在内O形橡胶补偿密封圈(4)的一侧与油缸、活塞杆(10)相接触的面上设一凹坑,在其中镶上方形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O形补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在与V形压盖(3)相接触的上方设置缸头压紧螺母(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O形补偿密封圈,其特征在于O形橡胶补偿密封圈(4)的O形内腔(6)通过T形进油垫(7)与油缸介质油进油管(8)直接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密封元件,具体为一种油缸的内O形补偿密封圈。该密封圈是在原有内O形补偿密封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使其与活塞杆、油缸面相接触,达到密封的可靠性,并延长了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J15/00GK2171040SQ9322892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程熙昆 申请人:程熙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0形补偿密封圈,是由防尘圈(1)、压盖(3)、0形橡胶补偿密封圈(4)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在内0形橡胶补偿密封圈(4)的一侧与油缸、活塞杆(10)相接触的面上设一凹坑,在其中镶上方形聚四氟乙烯耐磨密封圈(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熙昆
申请(专利权)人:程熙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