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20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壳体、保护壳体、第一倾斜挡板,所述固定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第一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挡板,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滤膜,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膜,所述第二滤膜外侧设置有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上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通过第一倾斜挡板、第二倾斜挡板、过滤网和第二滤膜对废气进行有效的过滤工作,提高了油气分离的工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发动机功率水平的持续提升,平均有效压力、最高燃烧压力以及发动机转速也随之高,必然会导致发动机曲轴箱内窜气量的增加,同时曲轴的高转速运动则加剧了润滑油飞溅和搅拌,二者叠加使得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油雾浓度大幅增加,容易造成曲轴箱内的机油泄漏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曲轴箱进行通风处理。传统的曲轴箱通风方式通常是自然通风,将曲轴箱内的气体直接排到大气中,可防止曲轴箱内的气压增大,但直接排放容易污染空气,而现有的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多采用迷宫式呼吸器直接连接到发动机曲轴箱上,依靠迷宫隔板来过滤油气,但这种方法不能较好过滤掉油气中的油粒,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其优点是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油气分离的工作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壳体、保护壳体、第一倾斜挡板,所述固定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第一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挡板,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滤膜,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膜,所述第二滤膜外侧设置有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上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型号为GY-BMP280,所述固定壳体下方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固定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远离所述固定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固定壳体上方设置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盖板上方设置有所述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保护壳体上方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上方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二单向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M32F407ZET6,所述保护壳体侧面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挡板能阻挡废气中的油粒,油粒在所述第二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上聚集成油滴下落,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第二滤膜能对废气进行二次过滤,保证了油气芬分离的效果。上述结构中,废气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一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挡板阻挡废气,增加废气在所述过滤室内的停留时间,废气内油粒吸附在所述第一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挡板上,并慢慢在所述第一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挡板上聚集成油滴,滴落在所述过滤室底部,油滴通过所述第一滤膜进入所述出油管,所述过滤网和所述第二滤膜过滤废气中的残余油粒,油粒在所述过滤网底部聚集成油滴滴落在所述过滤室底部,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保护壳体内,再通过所述出气管输出,当所述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过滤室内的压强值低于压强设定值时,所述风机工作,加快了气体的流动,保证了油气分离的工作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体成型于所述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与所述固定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固定盖板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保护壳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出气管和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倾斜挡板成型于所述固定壳体,所述第二倾斜挡板成型于所述固定壳体。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第一倾斜挡板和所述第二倾斜挡板与所述固定壳体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固定壳体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进气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与所述保护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风机与所述保护壳体的连接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保护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通过第一倾斜挡板、第二倾斜挡板、过滤网和第二滤膜对废气进行有效的过滤工作,提高了油气分离的工作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固定壳体;2、第一倾斜挡板;3、进气管;4、第一单向阀;5、出油管;6、第一滤膜;7、过滤室;8、第二倾斜挡板;9、过滤网;10、第二滤膜;11、固定边框;12、通孔;13、风机;14、第二单向阀;15、出气管;16、控制器;17、连接线缆;18、保护壳体;19、固定盖板;20、气压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壳体1、保护壳体18、第一倾斜挡板2,固定壳体1内部设置有过滤室7,第一倾斜挡板2设置在过滤室7内,第一倾斜挡板2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挡板8,第一倾斜挡板2和第二倾斜挡板8的作用是阻挡废气并吸附废气中的油粒,第一倾斜挡板2下方设置有第一滤膜6,第一滤膜6的作用是阻止气体经过,而便于油滴经过,第一倾斜挡板2上方设置有过滤网9,过滤网9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膜10,过滤网9和第二滤膜10的作用是过滤废气中的油粒,第二滤膜10外侧设置有固定边框11,固定边框11的作用是固定过滤网9和第二滤膜10,固定边框11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壳体、保护壳体、第一倾斜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第一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挡板,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滤膜,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膜,所述第二滤膜外侧设置有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上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固定壳体下方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固定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远离所述固定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固定壳体上方设置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盖板上方设置有所述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保护壳体上方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上方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二单向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保护壳体侧面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壳体、保护壳体、第一倾斜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内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第一倾斜挡板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侧面设置有第二倾斜挡板,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下方设置有第一滤膜,所述第一倾斜挡板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第二滤膜,所述第二滤膜外侧设置有固定边框,所述固定边框上方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固定壳体下方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固定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远离所述固定壳体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固定壳体上方设置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盖板上方设置有所述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保护壳体上方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上方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二单向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保护壳体侧面设置有连接线缆,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兆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