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016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量微量接种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移取液体容量准确性高,手工操作简便,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实验室常规使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弥补现有操作方法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常涉及微量、定量接种样本的操作,例如将尿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进行尿液细菌计数,或将肺泡灌洗液样本接种于培养基进行细菌计数等,根据定量接种后的菌落生长数量可换算出样本中的细菌浓度,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毫升”来表示,样本中的细菌浓度高低可区分是致病菌还是污染菌,以及致病菌数量多少,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系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标。当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需要对一定的体液样本如尿液进行细菌计数时,目前常用的做法是用如图6所示的接种环取尿液(取一环尿液量约为10微升)接种于培养基,长出菌落后再换算成浓度(cfu/ml)计数。然而目前进口10微升接种环出厂标准为误差±20%,且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高温灭菌和样本成分残留等原因造成表面张力改变,尿液等的接种量误差会达40%甚至更高。接种量不准确直接影响尿液细菌计数的结果,尤其是处于诊断泌尿系感染的临界值附近时(104cfu/ml,小于此浓度的细菌通常认为是样本留取过程中因尿道周围皮肤清洁不彻底导致的污染菌,而不考虑是泌尿系感染),会干扰临床医生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实验室采用10微升(μl)可调节量程的移液器代替接种环进行定量接种,但10微升移液器成本高,且需要年度校准来确保其准确性,不适宜广大基层实验室常规使用。另外,还有采用一次性带球囊的吸管,其虽具有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的优点,但现有的一次性吸管量程至少在1毫升以上,没有专门用于尿细菌计数的10微升量程,且吸取的液体量较为粗略,无法精确控制,亦无法用于尿细菌计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其中,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对相对内侧壁上的一对卡槽;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一对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卡和所述第二限位卡分别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端。其中,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或者,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个内侧壁上的卡槽;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另一端设置沿固定座的位于开口槽另一内侧壁所在侧的表面滑动的滑块;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其中,所述卡槽的延长线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中心轴相交于一点。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滚轮上且其一端搭接于所述固定座的所述表面上的推移框。优选的,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mm-1.5mm,所述加粗管的内径为8mm-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移取液体容量准确性高,手工操作简便,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实验室常规使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弥补现有操作方法的不足。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采用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毛细管与加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未设提示钮);图3b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设置提示钮);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接种环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采用第一实施例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1;设置于毛细管1尾端且与毛细管1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2;安装在加粗管2上的用于使加粗管2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1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其中,加粗管2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毛细管1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毛细管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毛细管1为透明的塑料管,加粗管2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具体的,如图2所示,毛细管1的内径12很小,且毛细管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示其内液体容量的刻度11,制造时,毛细管1采用透明的医用塑料软管制造而成。由于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用于接种的体液样本为10微升,故在设计时,将本技术的毛细管1能吸取的最大液体容积总量设置为20微升,毛细管的内径可取为1mm-1.5mm,经计算可得相应的长度可为25.5mm-11.3mm,而塑料管的壁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可为1mm-6mm。本技术的毛细管1吸取待检测的液体后,为便于将毛细管1吸取的液体定量排出,即,将毛细管1内的液体定量排出10微升,本技术在毛细管1的尾端设置与毛细管1的管腔相连通的加粗管2,以便通过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挤压加粗管2、使毛细管1吸取待检测用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本技术的加粗管2由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制造而成,其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毛细管1的外径和内径。制造时,本技术的毛细管1和加粗管2可采用同一种材料一体成形的方法制造而成,如可采用现有技术输液管的材料制造而成,塑料软管带有一定弹性,使得加粗管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如在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的作用下,加粗管内径通道变大或变小,使得加粗管2与毛细管1连通的管腔的总容积变大或变小,从而使毛细管1内的压力相应变小或变大,进而吸取或排出液体。设计时,考虑到便于在加粗管2外安置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3以及便于调整毛细管1内压力大小的问题,本技术的加粗管2的内径可在8mm-12mm之间,长度在25mm-30mm之间,壁厚可为1mm-6mm。其中,为便于制造且便于观察毛细管1吸取液体的容积,本实施例毛细管1的内径可取为1.0mm、壁厚为1mm、长度为26mm,加粗管2的内径可取为8mm、壁厚为1mm、长度为25mm。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而确定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检验用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前端用于接触待检验用液体的毛细管;设置于毛细管尾端且与毛细管的管腔连通的加粗管;安装在加粗管上的用于使加粗管产生形变以使毛细管吸取液体或排出已吸取的液体的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加粗管的外径和内径分别大于所述毛细管的外径和内径;其中,所述毛细管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标识其内液体容积的刻度,且所述毛细管为透明的塑料管,所述加粗管为透明的可产生形变的塑料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管形变驱动组件包括:具有用于套装所述加粗管的内腔的固定座;开设于固定座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槽;分别设置在固定座开口槽的一对相对内侧壁上的一对卡槽;安置在开口槽内且其两端通过连接轴与一对卡槽滑动连接以便沿固定座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的滚轮;其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滚轮的滚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卡和第二限位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微量接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卡和所述第二限位卡分别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磊孙立颖李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