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68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包括新风固定套筒组件与混风转动组件;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固定于混风净化机内,包括圆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内孔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侧壁开有进风口(41);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包括内孔是圆形的转动套筒(7)与驱动机构;转动套筒(7)的侧壁开有通风口(71);所述的转动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套筒(7)旋转,改变通风口(71)与进风口(41)的相对周向位置,调节通过的新风量。可以结合两套系统,应对不同程度的颗粒物、气态物复杂污染状态,以达到最优化最节能的双净化效果,实现在室内净化空气的同时,注入经过过滤的室外新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结构领域以及空气净化
,尤其是涉及新风净化装置中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是最为成熟的两套空气净化方案。二者从原理上进行区分:空气净化器通过进风口将室内的空气吸入机体内进行过滤净化,然后通过出风口将经过过滤后的空气排出来,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PM2.5、异味等有害物质,如此循环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是内循环原理,净化的是室内原有的空气。新风系统通过强力风机,将室外的空气吸进来,经过过滤后,输送进入室内,同时在室内形成微正压环境,将室内原来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新风系统主要是外循环原理,能够送入和净化外界新风。应对不同程度的颗粒物、气态物复杂污染状态,以达到最优化最节能的双净化效果,针对两套系统的结合,本方案提供一种实现室内与室外进气量按比例智能配置的混风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实现室内与室外进气量按比例智能配置,可以结合两套系统,应对不同程度的颗粒物、气态物复杂污染状态,以达到最优化最节能的双净化效果,实现在室内净化空气的同时,注入经过过滤的室外新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设于混风净化机的新风入口处,包括新风固定套筒组件与混风转动组件;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固定于混风净化机内,包括圆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内孔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侧壁开有进风口41;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包括内孔是圆形的转动套筒7与驱动机构;转动套筒7的侧壁开有通风口71;所述的转动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套筒7旋转,改变通风口71与进风口41的相对周向位置,调节通过的新风量。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还包括前固定环3与后固定环8,分别固定于转动套筒7的两端;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0、主动齿轮9与从动弧形齿条81;从动弧形齿条12设于后固定环8的外圆上,步进电机10驱动主轴上固定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弧形齿条12转动,驱动转动套筒7旋转。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还包括挡风板6,挡风板6设于转动套筒7外侧壁,轴向布置。所述的前固定环3与后固定环8上均设有方位相同的第一耳部13与第二耳部14;所述的挡风板6包括两块,两个第一耳部13通过一个挡风板6连接,两个第二耳部14通过另一个挡风板6连接。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初级滤网盖2,设于固定套筒4的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一侧。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带初级骨架虑网5,设于固定套筒4内。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前盖板1与后盖板11,前盖板1与后盖板11固定于固定套筒4两端,并分别固定于混风净化机上。一种混风净化机,包括壳体001、贯流风机002与上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006;壳体001分为进风腔与出风腔,进风腔与出风腔间设有二级过滤网003;出风腔设有出风格栅004;进风腔设有室内空气进风通道005,智能混风调节装置006设于进风腔内,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贯流风机002设于出风腔内,由室内空气进风通道005和新风进气管道007吸进气体,经二级过滤网003过滤,由出风格栅004排出;智能混风调节装置006调节新风进气管道007吸入的新风量,混合新风与室内空气。所述的进风腔设有第一挡块008与第二挡块009,与智能混风调节装置006配合限制的室内空气进风量。所述的新风进气管道007包括软风管锁喉0701、过墙风管端盖0702、过墙风管内管0703、过墙风管外管0704、过墙风管密封圈0705、风帽格栅0706、风帽0707;所述的过墙风管外管0704套于过墙风管内管0703外,穿过墙体,室内固定过墙风管端盖0702,过墙风管端盖0702上固定软风管锁喉0701;软风管锁喉0701连接固定套筒4的内孔;室外通过过墙风管密封圈0705连接固定风帽格栅0706,再固定风帽0707。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与混风净化机,实现室内与室外进气量按比例智能配置,可以结合两套系统,应对不同程度的颗粒物、气态物复杂污染状态,以达到最优化最节能的双净化效果,实现在室内净化空气的同时,注入经过过滤的室外新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的固定套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的转动套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风净化机的全部新风进风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风净化机的全部室内风进风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风净化机的混风进风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进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设于混风净化机的新风入口处,包括新风固定套筒组件与混风转动组件;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固定于混风净化机内,包括圆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内孔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通常固定套筒4的一端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另一端封闭。如图3所示,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侧壁开有进风口41;进风口41的开口角度极限范围为0°~90°,一般控制在15°~75°,本例选取36°为较佳的角度。具体的,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初级滤网盖2,设于固定套筒4的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一侧。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带初级骨架虑网5,设于固定套筒4内。这里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前盖板1与后盖板11,前盖板1与后盖板11固定于固定套筒4两端,并分别固定于混风净化机上,这里的前盖板1设有通孔,通过新风进气管道007,而后盖板11一般是盲板。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包括内孔是圆形的转动套筒7与驱动机构;如图4所示,转动套筒7的侧壁开有通风口71;通风口71的开口角度极限范围为0°~90°,一般控制在15°~75°,要大于进风口41的开口角度为最好,本例选取42°为较佳的角度。具体的,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还包括前固定环3与后固定环8,分别固定于转动套筒7的两端,具体的可以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0、主动齿轮9与从动弧形齿条81;从动弧形齿条12设于后固定环8的外圆上,从动弧形齿条12的角度大于通风口71的开口最大极限角度,具体的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的,也可以是与后固定环8是一体的,注塑而成即可。步进电机10驱动主轴上固定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弧形齿条12转动,驱动转动套筒7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设于混风净化机的新风入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固定套筒组件与混风转动组件;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固定于混风净化机内,包括圆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内孔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侧壁开有进风口(41);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包括内孔是圆形的转动套筒(7)与驱动机构;转动套筒(7)的侧壁开有通风口(71);所述的转动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套筒(7)旋转,改变通风口(71)与进风口(41)的相对周向位置,调节通过的新风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混风调节装置,设于混风净化机的新风入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固定套筒组件与混风转动组件;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固定于混风净化机内,包括圆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内孔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侧壁开有进风口(41);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包括内孔是圆形的转动套筒(7)与驱动机构;转动套筒(7)的侧壁开有通风口(71);所述的转动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驱动机构带动转动套筒(7)旋转,改变通风口(71)与进风口(41)的相对周向位置,调节通过的新风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还包括前固定环(3)与后固定环(8),分别固定于转动套筒(7)的两端;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0)、主动齿轮(9)与从动弧形齿条(81);从动弧形齿条(12)设于后固定环(8)的外圆上,步进电机(10)驱动主轴上固定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弧形齿条(12)转动,驱动转动套筒(7)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风转动组件还包括挡风板(6),挡风板(6)设于转动套筒(7)外侧壁,轴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固定环(3)与后固定环(8)上均设有方位相同的第一耳部(13)与第二耳部(14);所述的挡风板(6)包括两块,两个第一耳部(13)通过一个挡风板(6)连接,两个第二耳部(14)通过另一个挡风板(6)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包括初级滤网盖(2),设于固定套筒(4)的连通新风进气管道(007)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智能混风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固定轴套筒组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烈刘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明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