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13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光互补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上端头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在支撑柱的周面上设置有控制箱,在控制箱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倾斜,沿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在支撑杆上均匀设置有两块光伏板,并且两个光伏板在相互靠近的位置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的轴线方向水平,在光伏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锁紧组件,达到了对光伏板进行良好的保护,防止光伏板受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光互补发电
,特别涉及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风光互补发电站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夜间和阴雨天无阳光时由风能发电,晴天由太阳能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实现了全天候的发电功能,比单用风机和太阳能更经济、科学、实用。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65592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光伏板固定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整体结构的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风能发电装置、设置在支撑机构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与发光伏板固定连接的支撑架以及将支撑架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抱箍,将控制箱、风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控制箱均设置在支撑机构上,并且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光伏板、支撑架以及第一抱箍,光伏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抱箍将支撑架与支撑机构固定在一起。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家庭中使用现有的连接结构进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时,虽然能够高效地进行发电,但是由于光伏板的安装高度较低,所以从高处落下的物品极有可能会与光伏板的上表面发生碰撞,导致光伏板受损,即现有的固定结构无法对光伏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达到了对光伏板进行良好的保护,防止光伏板受损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上端头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在支撑柱的周面上设置有控制箱,在控制箱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倾斜,沿着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在支撑杆上均匀设置有两块相同的光伏板,并且两个光伏板在相互靠近的位置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的轴线方向水平,在光伏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锁紧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人员将风力发电装置以及控制箱安装到支撑柱上之后,工作人员再将光伏板安装在支撑杆上,并且使用锁紧组件将光伏板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工作人员使用控制箱对风力发电以及光能发电装置进行控制,风力发电装置以及光伏板均可以进行充电;在无光或者光伏板使用结束之后,工作人员解除锁紧组件对光伏板的位置固定,因为支撑杆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倾斜,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将靠近支撑杆上端头的光伏板沿着两个光伏板之间的转动轴的轴线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翻转光伏板,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光伏板的工作面相互贴合,这样就可以防止高处掉落的杂物下落在光伏板的上表面对光伏板造成破坏,达到了对光伏板进行良好的保护,防止光伏板受损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卡环,在卡环远离光伏板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自身的锁紧螺栓,在锁紧螺栓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相适配的锁紧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人员使用锁紧组件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时,工作人员将卡环套设在支撑杆的周面上,然后使锁紧螺栓与锁紧螺母相互配合,这样便可以将光伏板的位置固定;然后在工作人员需要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可以松开锁紧螺栓以及锁紧螺母,这样便可以将卡环与支撑杆相互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共有两根,并且两根支撑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柱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撑杆设置有两根,可以在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时更加稳定,这样可以防止光伏板在使用时发生倾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头设置有水平的承接杆,在支撑杆的上端头设置有竖直的立杆,立杆与承接杆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杆之间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杆,连接杆与支撑柱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与支撑柱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光伏板是通过立杆以及承接杆固定在支撑柱上,因为连接杆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以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调节,这样就提高了光伏板的充电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环,转动环套设在支撑柱的周面上并且转动环嵌入到支撑柱表面内部,在转动环的周面上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向靠近支撑柱的方向延伸贯穿转动环之后抵接在支撑柱的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人员安装支撑组件时,工作人员将转动环套设在支撑柱上,然后在拧紧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可以抵紧支撑柱,这样便可以完成对支撑组件位置的固定;然后在工作人员需要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可以松开定位螺栓,因为转动环嵌入到支撑柱表面内部,所以松开定位螺栓之后,转动环不会带动支撑组件以及光伏板向下移动,然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对光伏板进行调节,然后在调节到合适的位置之后,工作人员再次将定位螺栓拧紧。这样便完成了对光伏板的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支撑杆、立杆以及承接杆,在承接杆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承接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在立杆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第二滑槽,并且第二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在固定螺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杆位置并且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固定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为在承接杆以及立杆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内以及第二滑槽,所以在工作人员需要在支撑组件内部对光伏板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先将固定螺母松开,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带动固定螺栓在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内部移动,这样可以改变光伏板以及支撑杆在承接杆以及立杆上方的倾斜角度。扩大了光伏板的调节范围,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板的充电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光伏板的上表面沿着光伏板的周向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人员使用光伏板结束之后,在工作人员将靠近支撑杆上端的光伏板围绕转动轴的轴线向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翻转之后,两个光伏板上表面的橡胶垫会率先贴合,这样可以防止两个光伏板发生较大的冲击,导致光伏板发生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平的辅助杆,辅助杆设置在靠近支撑杆下端头的位置,辅助杆的延伸方向与承接杆延伸方向相垂直,并且靠近辅助杆的光伏板与辅助杆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人员将光伏板安装到支撑杆上时,工作人员可以先使光伏板靠近支撑杆的下端面与辅助杆相抵接,然后再使用锁紧螺栓将光伏板固定在支撑杆上,这样就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将光伏板放置到支撑杆上时,光伏板发生滑落到地面,导致光伏板受损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转动连接的光伏板以及锁紧组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两个光伏板的安装状态,达到了对光伏板进行良好的保护,防止光伏板受损的效果;2.通过设置了转动组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对光伏板的位置进行改变,改变时只需要在支撑柱上对支撑组件进行转动便可,达到了提高了光伏板的充电效率的效果;3.通过设置了辅助杆,在工作人员安装光伏板时辅助杆对光伏板具有辅助支撑的作用,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光伏板、防止光伏板掉落在地面上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连接结构的局部状态图。图中,1、支撑柱;2、风力发电装置;3、控制箱;4、支撑组件;41、支撑杆;411、固定螺栓;412、固定螺母;42、承接杆;421、第一滑槽;43、立杆;431、第二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柱(1),在支撑柱(1)的上端头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2),在支撑柱(1)的周面上设置有控制箱(3),在控制箱(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板(5)的支撑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支撑杆(41)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向远离支撑柱(1)的方向倾斜,沿着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在支撑杆(41)上均匀设置有两块光伏板(5),并且两个光伏板(5)在相互靠近的位置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的轴线方向水平,在光伏板(5)靠近支撑杆(41)的一侧设置有锁紧组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柱(1),在支撑柱(1)的上端头设置有风力发电装置(2),在支撑柱(1)的周面上设置有控制箱(3),在控制箱(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板(5)的支撑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支撑杆(41)沿着由上到下的方向向远离支撑柱(1)的方向倾斜,沿着支撑杆(41)的延伸方向在支撑杆(41)上均匀设置有两块光伏板(5),并且两个光伏板(5)在相互靠近的位置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的轴线方向水平,在光伏板(5)靠近支撑杆(41)的一侧设置有锁紧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6)包括卡环(61),在卡环(61)远离光伏板(5)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自身的锁紧螺栓(62),在锁紧螺栓(62)上设置有与锁紧螺栓(62)相适配的锁紧螺母(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1)共有两根,并且两根支撑杆(41)对称设置在支撑柱(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光伏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41)的下端头设置有水平的承接杆(42),在支撑杆(41)的上端头设置有竖直的立杆(43),立杆(43)与承接杆(42)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杆(43)之间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杆(44),连接杆(44)与支撑柱(1)转动连接,在连接杆(44)与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45)。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小凡
申请(专利权)人:东旭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