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04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电缆压接端和导体压接端、用于连接插针的插接针端以及设置在插接针端上并用于固定端子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包括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底侧壁上的空槽以及呈V状且两端分别与空槽的前后侧壁连接的倒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得电线强度高的部分由电缆压接端固定而有效避免导体部分在导体压接端内摆动而断裂,达到提升该端子与导体的连接稳定性的目的;在该端子插入相应的母槽内,再将端子从母槽内拔出时,通过固定端固定在母槽内的端子将通过V状的倒刺部的两端侧壁在母槽接触移动,因而在避免固定端与母槽形成硬接触时起到保护母槽,并防止倒刺拉翻等破坏性损伤的发生。

A kind of circlip connecting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流电气连接端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
技术介绍
固定在母槽内并主要由公插片和插簧座构成的插簧端子作为一款工业化生产并具有可靠电接触性能的电子电气连接件,在公插片和插簧座外侧还包裹有绝缘软护套,以保障公插片和插簧座电连接时的电气绝缘性。公告号为CN2024547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接线簧片端子,该接线簧片端子包括插接针端和带有两个折弯面的第一弹性接触簧片,插接针端呈方形体,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簧片的一个折弯面卡入插接针端的一个侧壁,其余面位于插接针端的方形体内部,所述接线簧片端子还包括带有两个折弯面的第二弹性接触簧片,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簧片的一个折弯面插入插接针端另一个侧壁与外壳之间的间隙中,其余面位于插接针端的方形体内部。但是该接线簧片端子的连接结构简单,导致与pin针以及导体的连接稳定性差,在多次装配后将由于应力松弛而影响到电接触性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短,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该卡簧式连接端子具有结构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电缆压接端和导体压接端、用于连接插针的插接针端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上并用于固定端子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包括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底侧壁上的空槽以及呈V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空槽的前后侧壁连接的倒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压接端固定电线包裹有绝缘体的部分,导体压接端固定电线去除绝缘体的导体部分,进而使得电线强度高的部分由电缆压接端固定而有效避免导体部分在导体压接端内摆动而断裂,达到提升该端子与导体的连接稳定性的目的;在该端子插入相应的母槽内,再将端子从母槽内拔出时,通过固定端固定在母槽内的端子将通过V状的倒刺部的两端侧壁在母槽接触移动,因而在避免固定端与母槽形成硬接触时起到保护母槽,并防止倒刺拉翻等破坏性损伤的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弹片远离与所述插接针端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向所述接触弹片内侧弯折的平底部,所述平底部与所述接触弹片的连接处与所述插接针端底部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端子的接触弹片与相应的插针连接时,平底部与接触弹片的连接处与插接针端的底部由于受到插针与接触弹片的挤压力而与插接针端抵接,达到提升接触弹片弹性的效果,进而通过接触弹片弹性的反作用力显著提升接触弹片与相应的插针之间的连接导通的有效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针端的两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导体压接端和所述接触弹片之间的对称固定部,所述对称固定部呈上端向内倾斜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倾式且与插接针端一同形成U状的对称固定部将达到防止接触弹片经过多次的装配或因应力松弛而导致导通失效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针端的端部设置有呈U状的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插接针端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横向凸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U状的接触弹片通过设置横向凸筋使得该端子在与插针装配时,插针与接触弹片的连接点在设置横向凸筋部分产生凹凸匹配的卡位,进而达到确保装配手感的效果,便于员工自检且保证该端子与插针的连接导通的有效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缆压接端和所述导体压接端均设置有分别位于上下两侧且相互匹配的凸块和底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冲压形成的凸块与底槽将显著增加电线电缆以及导体分别在电缆压接端和导体压接端的固定稳定性,避免电线电缆从该端子上脱离而影响到端子与导体的连接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插接针端设置横向凸筋,在插针与接触弹片连接时产生凹凸匹配卡位,保证导通的有效性;2、平底部起到提升接触弹片弹性,进而进一步提升插针与接触弹片的装配连接有效性,实现安全、可靠以及便捷的接口连接;3、通过倒刺部有效的防钓鱼设计,便于多次装配且避免损伤母槽;4、产品装配后具备100%的导通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缆压接端;2、凸块;21、底槽;3、导体压接端;4、插接针端;41、倒刺部;42、对称固定部;5、接触弹片;51、横向凸筋;52、平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用于连接插针的插接针端4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4上并用于固定端子的固定端。电缆压接端1固定电线包裹有绝缘体的部分,导体压接端3固定电线去除绝缘体的导体部分,进而使得电线强度高的部分由电缆压接端1固定而有效避免导体部分在导体压接端3内摆动而断裂,达到提升该端子与导体的连接稳定性的目的。如图1、图2所示,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均设置有分别位于上下两侧且相互匹配的凸块2和底槽21,凸块2与底槽21通过对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冲压形成,在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分别固定电线包裹有绝缘体的部分与电线去除绝缘体的导体部分时,凸块2嵌入相应的电线包裹有绝缘体的部分与电线去除绝缘体的导体部分内,显著提升电线电缆以及导体分别在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的固定稳定性,避免电线电缆从该端子上脱离而影响到端子与导体的连接稳定性。该端子在插入母槽内后,固定端与母槽匹配并使得该端子与母槽匹配固定。需要提及的是,固定端包括设置在插接针端4底侧壁上的空槽以及呈V状且两端分别与空槽的前后侧壁连接的倒刺部41,进而在该端子插入相应的母槽内,再将该端子从母槽内拔出时,通过固定端固定在母槽内的端子将通过V状的倒刺部41的两端侧壁在母槽接触移动,因而在避免固定端与母槽形成硬接触时起到保护母槽,有效防止倒刺拉翻等破坏性损伤的发生。如图1、图2所示,在插接针端4远离导体压接端3的一端设置有呈U状的接触弹片5。接触弹片5用于与插针连接并起到导通的作用,在接触弹片5与插接针端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横向凸筋51,进而在该端子与插针装配时,呈U状的接触弹片5上设置的横向凸筋51使得插针与接触弹片5的连接点在设置有横向凸筋51的部分产生凹凸匹配的卡位,进而达到确保装配手感的效果,便于员工自检,且在插针与接触弹片5连接时保证该端子与插针的连接导通的有效性。在接触弹片5远离与插接针端4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向接触弹片5内侧弯折的平底部52。且平底部52与接触弹片5的连接处与插接针端4底部接触。使得该端子的接触弹片5在与相应的插针连接时,平底部52与接触弹片5的连接处与插接针端4的底部由于受到插针与接触弹片5的挤压力而与插接针端4抵接,达到提升接触弹片5弹性的效果,进而通过接触弹片5弹性的反作用力显著提升接触弹片5与相应的插针之间的连接导通的有效性。如图2所示,在插接针端4的两侧设置有位于导体压接端3和接触弹片5之间的对称固定部42。且该对称固定部42呈上端向内倾斜状,使得内倾式且与插接针端4一同形成U状的对称固定部42将达到防止接触弹片5经过多次的装配或因应力松弛而导致导通失效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用于连接插针的插接针端(4)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4)上并用于固定端子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4)底侧壁上的空槽以及呈V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空槽的前后侧壁连接的倒刺部(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电缆压接端(1)和导体压接端(3)、用于连接插针的插接针端(4)以及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4)上并用于固定端子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设置在所述插接针端(4)底侧壁上的空槽以及呈V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空槽的前后侧壁连接的倒刺部(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针端(4)的端部设置有呈U状的接触弹片(5),所述接触弹片(5)与所述插接针端(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横向凸筋(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簧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超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