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18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隔式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外壳体和粘合于外壳体内表面的分隔内卡,分隔内卡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折叠纸板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区、第一分隔单元、第二粘合区、第二分隔单元、主件区、第三分隔单元和第三粘合区;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与主件区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形成三个第一容置腔;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与外壳体粘合连接,形成两个第二容置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装盒结构新颖,设置的分隔内卡通过自身的粘合,以及与外壳体的粘合,分隔形成五个容置腔,分隔效果佳,并可压平、与外壳体展平地储存和运输,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隔式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包装盒
,具体涉及一种分隔式包装盒。
技术介绍
目前的包装盒常用于装载物品,并展示多种产品,但目前的包装盒结构单一,包装盒的多样化较低,展示效果单一,且成型后的包装盒占据存储空间,不便于运输和存放,未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美观度、精致性、实用性等效果的要求;另外,目前的包装盒内部需划分间隔时,多为额外采用分隔板卡在包装盒内部,但这样增加了包装的成本,需要将分隔板逐一放置于包装盒内,不使得包装过程更为复杂,易生产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隔式包装盒,该包装盒结构新颖,设置的分隔内卡,将其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粘合于主件区,使得分隔内卡自身形成三个容置腔,再与外壳体粘合连接,使得分隔内卡与外壳体之间形成两个容置腔,实现了外壳体内容置空间的分隔效果,可装载不同的物品,提高了包装盒的装载多样化,且分隔内卡可压平、并与外壳体展平平铺地储存和运输,节约了储存空间,并便于运输,实用性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包括外壳体和粘合于所述外壳体内表面的分隔内卡,所述分隔内卡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所述折叠纸板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区、第一分隔单元、第二粘合区、第二分隔单元、主件区、第三分隔单元和第三粘合区;所述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与所述主件区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形成三个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与所述外壳体粘合连接,形成两个第二容置腔。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顶板、侧板、底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单元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侧区、第四粘合区和第二侧区,所述第一侧区与所述第一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二侧区与所述第二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粘合区的外表面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隔单元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三侧区、第五粘合区和第四侧区,所述第三侧区与所述第二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四侧区与所述主件区折叠连接;所述第五粘合区的外表面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分隔单元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五侧区、第六粘合区和第六侧区,所述第五侧区与所述主件区折叠连接,所述第六侧区与所述第三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六粘合区的外表面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进一步地,所述主件区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若干个第一磁铁,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磁铁相磁吸的第二磁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的体积相同。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第一容置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底板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腔的高度与所述侧板的高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包装盒结构新颖,设置的分隔内卡,将其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粘合于主件区,使得分隔内卡自身形成三个容置腔,再与外壳体粘合连接,使得分隔内卡与外壳体之间形成两个容置腔,实现了外壳体内容置空间的分隔效果,可装载不同的物品,提高了包装盒的装载多样化,且分隔内卡可压平、并与外壳体展平平铺地储存和运输,节约了储存空间,并便于运输,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敞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压平所述分隔内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外壳体的平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分隔内卡的内表面平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分隔内卡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外壳体、11—第一连接板、111—第一磁铁、12—顶板、13—侧板、14—底板1、15—第二连接板、151—第二磁铁、2—分隔内卡、21—第一粘合区、22—第一分隔单元、221—第一侧区、222—第四粘合区、223—第二侧区、23—第二粘合区、24—第二分隔单元、241—第三侧区、242—第五粘合区、243—第四侧区、25—主件区、26—第三分隔单元、261—第五侧区、262—第六粘合区、263—第六侧区、27—第三粘合区、28—第一容置腔、29—第二容置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5,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包括外壳体1和粘合于所述外壳体1内表面的分隔内卡2,所述分隔内卡2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所述折叠纸板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区21、第一分隔单元22、第二粘合区23、第二分隔单元24、主件区25、第三分隔单元26和第三粘合区27;所述第一粘合区21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23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27的内表面均与所述主件区25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形成三个第一容置腔28;所述第一分隔单元22、第二分隔单元24和第三分隔单元26均与所述外壳体1粘合连接,形成两个第二容置腔29。本技术的包装盒结构新颖,设置的分隔内卡2,将其第一粘合区21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23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27的内表面均粘合于主件区25,使得分隔内卡2自身形成三个容置腔,再与外壳体1粘合连接,使得分隔内卡2与外壳体1之间形成两个容置腔,实现了外壳体1内容置空间的分隔效果,可装载不同的物品,提高了包装盒的装载多样化,且分隔内卡2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可压平、并与外壳体1展平平铺地储存和运输,节约了储存空间,并便于运输,实用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顶板12、侧板13、底板14和第二连接板15,所述第一分隔单元22、第二分隔单元24和第三分隔单元26均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14的内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分隔单元22、第二分隔单元24和第三分隔单元26粘合连接于底板14的内表面,提高了分隔内卡2的粘合稳定性,并设置第一连接板11、顶板12、侧板13和第二连接板15,对分隔内卡2进行包覆保护,进而提高对分隔内卡2内装载的物品的保护性能,避免装载物品从分隔内卡2内掉落,稳定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单元22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侧区221、第四粘合区222和第二侧区223,所述第一侧区221与所述第一粘合区21折叠连接,所述第二侧区223与所述第二粘合区23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粘合区222的外表面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14的内表面。本实施例的第四粘合区222的外表面与底板14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并在第一侧区221和第二侧区223的分隔作用下,第一侧区221、第四粘合区222、第二侧区223和主件区25四者形成分隔内卡2自身的第一容置腔28,而第一侧区221、底板14、第六侧区263和主件区25四者形成分隔内卡2与外壳体1之间的第二容置腔29,分隔效果佳,能装载不同的产品,提高了包装盒的分隔性能和容置多样化,实用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单元24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三侧区241、第五粘合区242和第四侧区243,所述第三侧区241与所述第二粘合区23折叠连接,所述第四侧区243与所述主件区25折叠连接;所述第五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粘合于所述外壳体内表面的分隔内卡,所述分隔内卡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所述折叠纸板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区、第一分隔单元、第二粘合区、第二分隔单元、主件区、第三分隔单元和第三粘合区;所述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与所述主件区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形成三个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与所述外壳体粘合连接,形成两个第二容置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粘合于所述外壳体内表面的分隔内卡,所述分隔内卡由折叠纸板折叠、粘合而成,所述折叠纸板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粘合区、第一分隔单元、第二粘合区、第二分隔单元、主件区、第三分隔单元和第三粘合区;所述第一粘合区的内表面、第二粘合区的内表面和第三粘合区的内表面均与所述主件区的内表面粘合连接,形成三个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与所述外壳体粘合连接,形成两个第二容置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顶板、侧板、底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分隔单元、第二分隔单元和第三分隔单元均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单元包括依次折叠连接的第一侧区、第四粘合区和第二侧区,所述第一侧区与所述第一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二侧区与所述第二粘合区折叠连接;所述第四粘合区的外表面粘合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隔式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单元包括依次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为龙曹斌
申请(专利权)人: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