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松紧带,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夹板,装置本体内设有四个夹持组件,装置本体顶端设有开口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松紧带,可根据患者头围大小调节,方便患者使用,有效防止引流管脱落,其次通过设计的开口盖,方便拿出或调整第一储液筒和第二储液筒,以及医务人员观察头部敷料情况,通过夹持组件,可有效夹闭引流管,有效避免引流管内的液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其次通过设计的夹板,一方面搬运患者时方便固定,另一方面在CT机上可根据头槽调整形状,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大部分携带头部引流管,特别是头部外伤患者术后有多根引流管,术后复查CT是术后必要的检查方法,现临床在患者外出复查CT或转运时常用方法为塑料袋包裹,易拖拉引起引流管脱落,且引流管内的液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引流管易脱落以及液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松紧带,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部设有夹板,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四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下相对称的两个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一侧均设有支撑块,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设有销轴,上方的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嵌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装置本体顶端设有开口盖。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之间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引流管,左侧的所述引流管顶端设有第二储液筒,所述第二储液筒的侧壁设有若干刻度线,右侧的所述引流管的顶端设有第一储液筒,每个所述夹持组件一侧均设有固定线。优选的,两个所述引流管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储液筒和第二储液筒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端通过胶水粘接有旋钮,所述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防护板。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销轴铰接。优选的,所述螺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对应的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口盖与所述装置本体粘接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松紧带,可根据患者头围大小调节,方便患者使用,有效防止引流管脱落,其次通过设计的开口盖,方便拿出或调整第一储液筒和第二储液筒,以及医务人员观察头部敷料情况;2、本技术通过夹持组件,可有效夹闭引流管,有效避免引流管内的液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其次通过设计的夹板,一方面搬运患者时方便固定,另一方面在CT机上可根据头槽调整形状,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储液筒和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10、夹板;2、松紧带;3、夹持组件;30、螺杆;301、旋钮;302、防护板;31、弹簧;32、活动板;321、螺纹孔;322、支撑块;33、销轴;4、引流管;5、第一储液筒;6、固定线;7、开口盖;8、第二储液筒;80、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松紧带2,装置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夹板10,装置本体1内设有四个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包括上下相对称的两个活动板32,每个活动板32一侧均设有支撑块322,其中一个支撑块322的一侧设有销轴33,上方的活动板32上表面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21,螺纹孔321内嵌设有螺杆30,螺杆30的底部设有弹簧31。本实施例中,夹板10采用可塑型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一方面搬运患者时方便固定,另一方面在CT机上可根据头槽调整形状。进一步的,螺杆30的顶端通过胶水粘接有旋钮301,便于通过旋钮301拧动螺杆30转动,螺杆30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防护板302,螺杆30的底部焊接有转轴,转轴的端部焊接有限定板,防护板302的中心处开设有转轴槽,转轴槽内开设有限定槽,通过将限定板嵌入限定槽内,将转轴限定在转轴槽内,且转轴可在转轴槽内自由转动。具体的,两个活动板32通过销轴33铰接,销轴33贯穿两个支撑块322并与其转动连接,螺杆30通过螺纹孔321与所对应的活动板32螺纹连接,通过螺杆30上的螺纹与螺纹孔321内壁上的螺纹相契合产生作用力,使其可沿螺纹孔321的内壁移动。除此之外,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防护板302和下方的活动板32紧密焊接,保证弹簧31的稳定性。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医务人员使用,本专利技术人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装置本体1内侧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夹持组件3之间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引流管4,左侧的引流管4顶端设有第二储液筒8,第二储液筒8的侧壁设有若干刻度线80,右侧的引流管4的顶端设有第一储液筒5,每个夹持组件3一侧均设有固定线6。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线6梳理引流管4,有效防止引流装置过多纠缠在一起,影响引流管4使用。进一步的,两个引流管4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储液筒5和第二储液筒8内部相连通,通过若干刻度线80便于观察药物使用情况,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换药。实施例3:作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为了方便拿出或者调整引流装置,本专利技术人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装置本体1顶端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装置本体1顶端设有开口盖7。本实施例中,开口盖7采用VC医用透明材料,便于医务人员观察头部敷料情况。具体的,开口盖7与装置本体1粘接配合,装置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开口的一侧和开口盖7下表面的一侧均设有魔术贴,开口盖7与装置本体1通过两个魔术贴粘接配合。本技术的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松紧带2可根据患者头围大小调节,方便患者使用,通过开口盖7,方便拿出或调整第一储液筒5和第二储液筒8;当需要夹闭引流管4时,可通过按压两个活动板32靠近弹簧31的一端,此时,两个活动板32的一端相靠近,而两个活动板32的另一端2以支撑块322为支撑点,使两个活动板32的另一端相分离,使弹簧31压缩,进一步,将引流管4置于两个活动板32另一端之间,而后放开活动板32,在弹簧31压缩产生的弹力作用下,将两个活动板32的一端相分离,两个活动板32的另一端相靠近,挤压引流管4,从而阻挡引流管4内液体的流动;当弹簧31提供的压力不足时,拧动旋钮301,使其带动螺杆30转动,通过螺杆30上的螺纹与螺纹孔321内壁上螺纹的相契合产生作用力,使其可沿螺纹孔321的内壁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松紧带(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夹板(10),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有四个夹持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上下相对称的两个活动板(32),每个所述活动板(32)一侧均设有支撑块(32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322)的一侧设有销轴(33),上方的所述活动板(32)上表面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21),所述螺纹孔(321)内嵌设有螺杆(30),所述螺杆(30)的底部设有弹簧(31),所述装置本体(1)顶端设有开口盖(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松紧带(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夹板(10),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有四个夹持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上下相对称的两个活动板(32),每个所述活动板(32)一侧均设有支撑块(322),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块(322)的一侧设有销轴(33),上方的所述活动板(32)上表面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21),所述螺纹孔(321)内嵌设有螺杆(30),所述螺杆(30)的底部设有弹簧(31),所述装置本体(1)顶端设有开口盖(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转运时头部引流管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之间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引流管(4),左侧的所述引流管(4)顶端设有第二储液筒(8),所述第二储液筒(8)的侧壁设有若干刻度线(80),右侧的所述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亚琴,王丹,沈秋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