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41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密封环,在密封环(5)的侧面分离地设置有数个向内周面(23)和该侧面敞开的、作为凹部的第1倾斜面(51)。相邻的倾斜面(51)之间的柱部(54)成为滑动接触面,第1倾斜面(51)的两侧的端部成为向柱部(54)收敛的、作为圆滑的圆锥状的倾斜面的收敛部(52)。在柱部(54)上形成有第2倾斜面(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设于自动变速器(以下,称为AT)等设备的轴上的环形槽内而使该设备动作时保持必要的油压的密封环
技术介绍
用于AT等设备的密封环安装在设于轴的外周面上的一对分离的环形槽内。密封环的外周面与收放有离合器片和制动片的壳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由两密封环的一个的受压侧面和内周面承接从位于两环形槽之间的油路供给的工作油,由相反侧的接触侧面和外周面对环形槽的侧面和壳内周面进行密封。密封环在环形槽的槽壁面与密封环侧面之间相对地滑动,适当地维持两密封环之间工作油的油压。要求密封环在这种条件下摩擦损失少且长时间维持良好的密封性。在密封环安装状态下,密封环侧面与轴的环形槽壁面的摩擦力必须要低,但现有技术的密封环断面为矩形的情况下,密封环侧面与环形槽壁面的接触面积大,因而,摩擦损失大。近年来,从提高车辆性能和强化环保标准的观点出发,要求AT通过进一步减轻重量来降低燃料费和减小摩擦力,也希望密封环减小环与环形槽壁面之间的摩擦力、即摩擦,以及不受环形槽加工精度影响的情况下改善兼备有良好的密封性的特性。作为现有的代表性的密封环,在实开平6-18764号公报中揭示了图4和图5所示的密封环。安装在轴1的环形槽4内的密封环5’具有在其侧面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槽22和在周向上分离且朝着径向设置的数个槽21,环形槽22通过该径向槽21向密封环5’的内周面侧23敞开。密封环5’的侧面经由径向槽21和环形槽22与环形槽4的侧面对接。标记2表示壳,标记8表示所供给的油的流向。另外,特开平9-210211号公报揭示了这样的密封环,即,如图6所示,在密封环5”的侧面具有向内周面侧敞开的数个分离的油槽24,和在该油槽的周向一侧延伸且与该油槽连接的、作为楔形效果发生面的倾斜状凹部24’。以上2个密封环5’、5”,由于通过导入到上述密封环侧面的径向槽21、24和周向槽22及凹部内的油压来降低推压在密封环槽壁面上的力,因此,密封环与密封环形槽侧面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对摩擦力的降低和润滑功能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如图6所示,由于密封环形槽壁面的加工精度的偏差,槽往往成为外宽式,即成为具有槽底的宽度小、槽口部的宽度大的锥形形状的环形槽壁面7’。将图4和图6所示的密封环用于这样的环形槽内时,存在这样的难点,即密封环形槽壁面7’和密封环侧面的内周角部对接,油通过环的内周部而从分离的间隙漏出,产生使侧面密封特性变差的现象。作为以解决上述难点为目的的密封环,公知的是在特开平8-219292号公报和特开平9-217836号公报中所述的密封环。该密封环如图7所示,将密封环5的侧面设成2-10度的锥形面57,将内周侧的宽度设得比外周侧的宽度小。上述密封环5由于是密封环侧面57呈锥形,因此,因环形槽侧壁面的加工精度的偏差,即使槽歪斜成外宽式的圆锥状的环形槽壁面7’,也有环侧面57和环形槽壁面7’的对接不分离,密封特性也不会产生极端变差的现象的效果。由于密封环侧面是由向内径方向内侧倾斜的锥形面形成的,因此,在密封环侧面与密封环形槽侧壁面之间形成有向径向内方敞开的楔形间隙56,由于导入该间隙56内的油压的作用,密封环5与密封环形槽侧壁面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但是,由于密封环形槽壁面的加工精度的偏差而使槽成为外宽式时,在密封环侧面与密封环形槽侧壁面之间没有向径向内方敞开的楔形间隙,不能充分获得导入该间隙内的油压的作用,也存在着不能发挥降低摩擦力的效果的难点。另外,作为对上述特开平8-219292号公报的环进行改进后的环,图8中示出了形成有密封环的两侧面间的内周侧的宽度比外周侧的宽度小的锥形面的密封环5””。该密封环5””的特征在于,将两侧面的锥形面设成二段,且将内周面侧的第2倾斜面59的倾斜角度设得比外周面侧的第1倾斜面58的倾斜角度大。在此,将外周面侧的锥形面58的倾斜角度设为0.5度以上、3度以下,将内周面侧的锥形面59的倾斜角度设得较大,为9度以上、11度以下。因外周侧的倾斜角的缘故,即使槽歪斜成外宽式的锥状的环形槽壁面7’,也具有环侧面与环形槽侧壁面的对接不分离,密封特性不会发生极端变差的现象的效果,内周侧的倾斜角,因导入该间隙56内的油压的作用,使密封环5””与密封环形槽侧壁面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从而使摩擦力降低。但是,在上述一段锥形环上,接缝构造的一个突出部的前端部和与环形槽壁面的前端部对置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经由楔形间隙而将内部的油压向外部敞开的漏油回路,显示出不能充分地发挥这种特殊接缝构造的原来的密封效果。另外,虽然后者的具有二段倾斜的锥形环与一段锥形相比,使密封性提高,但上述锥形环的基本理论是同样的,密封性仍然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难以克服的问题而研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密封环形槽侧壁面的加工精度的影响、并且不取决于密封环的接缝构造、而可以维持低摩擦力且减少漏油的密封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对密封环的侧面基本上采用使凹部和起着作为环主体的骨架作用的平面状柱部交替地连续的构造。在此,凹部由最深倾斜部(第1倾斜部)和收敛部构成,其中最深倾斜部是在密封环侧面的内周侧、以密封环的壁厚向着内周方向减薄的方式设置的,收敛部位于第1倾斜部的周向两侧,且向接邻的柱部的最内周侧的点收敛,在柱部和收敛部的内周侧部分上,以密封环的壁厚向着内周方向减薄的方式设置有第2倾斜部。这种构造中,由于密封环侧面的凹部与环形槽倾面之间的楔形间隙,而抵消对另一方的环侧面推压的力,因而,可以使在密封环侧面与槽壁之间所产生的损失转矩减小。另外,对柱部进行倒角而设置随着向内周方向接近而使密封环厚度减薄的第2倾斜面,这样,即使在环形槽成为外宽式的场合,也可以使得与环形槽的接触位置比现有技术更靠外周侧。这样,内部油压向外部敞开的油压开口部减小,可显著地改善密封特性。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密封环中,由于外周侧侧面由与外周面垂直的平面构成,因此,可以与接缝部的形状元关地获得良好的密封特性。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的凹部所起的作用在于,与轴的环状环形槽相对的密封环的侧面,只在内周面侧开口的凹部的最深倾斜部(第1倾斜部)和在该最深倾斜部的周向的两侧与该密封环侧面的平面连接的、作为产生楔形效果的倾斜面的圆滑的收敛部,由于环形槽壁侧面与密封环凹部之间的楔形间隙,抵消对另一方的环侧面推压的力,从而,可以确保在密封环侧面与槽壁之间所产生的损失转矩减小,使得使用密封环的产品的燃料费降低。另外,由于使接缝部的侧面不形成凹部而成为平面状,因此,可充分发挥特殊接缝的构造效果,可确保具有低漏油特性的密封性。又,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密封环侧面的柱部和凹部最深部的连接设成圆锥形的倾斜面,使进入凹部的油顺利地取入到作为柱部的滑动面上,将油供给滑动面而使耐磨性提高,并且由于圆锥状的倾斜面,因而接近与环旋的方向相垂直的角度,因此还加上举力,可进一步增加抵消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力。另外,通过使凹部和柱部的数量最佳化,可以更有效地减小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例的密封装置的密封环安装部分的断面图。图2是将本专利技术一例的密封环的内周面向侧面展开后的部分侧视图。图3(a)是从图2的本专利技术密封环的向视II-II看的断面图,图3(b)是从图2的向视III-III看的面图。图4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环,安装在设于轴的外周面上的环形槽内、且由其受压侧面和内周面承受供给到环形槽的油压、由与相反侧的环形槽壁面接触的接触侧面和外周面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环接触侧面上至少具有在周向上分离地形成的凹部和该凹部之间的柱部, 上述凹部由最深倾斜部(第1倾斜部)和收敛部构成,其中,最深倾斜部是在密封环侧面的内周侧、以密封环的壁厚随着向内周方向接近而减薄的方式设置的,收敛部位于该最深倾斜部的周向两侧,且向接邻的柱部的最内周侧的点收敛,在上述柱部和收敛部的内周 侧上,以密封环的壁厚随着向内周方向接近而减薄的方式设置有第2倾斜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羽鸟重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