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01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系统结构设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较大影响发电效率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本体部、至少一个硅电池片和多个光电传感器,硅电池片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光电传感器设在本体部上,光电传感器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感应面与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A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系统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多采用对太阳跟踪或聚光技术,而实现高精度的对太阳轨迹跟踪或聚光,需要在光伏组件外部安装大量传感器,但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光电感器和硅电池片处于同一基准面,且也难以消除其存在的角度误差。现有的传感器安装方式多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装,即安装于光伏组件外部,与硅电池实际感光面不在同一基准面,存在角度误差,由于硅电池封装于光伏组件内部,硅电池与光电传感器间角度误差不可测量,这种角度误差实际上难以消除,使得实际跟踪或聚光效果与理论计算偏差较大。当光伏整列采用双轴跟踪时,由于应力的存在,支架会产生形变,而外部传感器是以理想平面为基准,其测量结果仅能代表理想平面与阳光角度间的误差,因此支架上的每一片光伏组件都会与理想平面产生一定的角度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光电传感器和光伏组件的平均误差会更大,而现有跟踪算法不足以弥补上述角度误差,因此对发电量会产生影响。当光伏整列使用低倍聚光技术时,无法有效地判断光斑的边界,从而无法明确地判断硅电池片是否处于光斑内部,使用外部传感器时甚至会产生投影从而造成对硅电池片的阴影遮挡。由于传统光伏组件不能有效解决采用太阳轨迹跟踪和聚光技术时存在角度误差的问题,在实际发电过程中会与理论计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较大影响发电效率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能有效地控制光电传感器和硅电池片之间的角度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发电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本体部、至少一个硅电池片和多个光电传感器,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所述硅电池片设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硅电池片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所述光电传感器设在所述本体部上,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且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邻近所述本体部的一条长边设置,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邻近所述本体部的另一条长边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在本体部的两个长边处设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确保感光面、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处于同一基准面上,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和第二光电感应组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硅电池片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所述感光面形成为矩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四个所述光电传感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四个角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包括:背膜、透明面板和封装材料,所述背膜设在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下方,所述透明面板设在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上方,所述封装材料充填在所述背膜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并将所述硅电池片和所述光电传感器封装在所述本体部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面板和所述封装材料为高透光率材料件,所述背膜为耐候性高分子材料件或复合材料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下方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位置,所述接线盒电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个光伏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与聚光光斑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光伏组件;2、本体部;3、硅电池片;4、光电传感器;5、第一光电感应组;6、第二光电感应组;7、背膜;8、透明面板;9、封装材料;10、接线盒;11、聚光光斑边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1,包括:本体部2、至少一个硅电池片3和多个光电传感器4,本体部2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硅电池片3设在本体部2上,硅电池片3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光电传感器4设在本体部2上,光电传感器4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感应面与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感应面与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光电传感器4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且第一光电感应组5邻近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设置,第二光电感应组6邻近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设置。光伏组件1多采用低倍聚光技术时,将太阳光聚光照射在感光面上,利用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聚光光斑边界11或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拟合出聚光光斑所覆盖的真实区域,从而有效地判断感光面是否处于光斑内部。具体而言,如图2和4所示,图中虚线是聚光光斑边界11,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之间为聚光规定区域,光斑照射在光伏组件1上,由于聚光后的阳光强度大于未聚光的阳光强度,因此可通过对比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来判断硅电池片3的感光面是否在聚光光斑区域内。当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上所有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一致时,视为跟踪良好即聚光光斑在规定区域。当两条聚光光斑边界11上的光电传感器4所测阳光强度不同时,视为跟踪不好即聚光光斑偏离规定区域,需要对光伏组件1做出相应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通过在本体部2的两个长边处设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确保感光面、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处于同一基准面上,根据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感应的到光强对本体部2进行调整,当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检测到的光强相同是,确保感光面与光线垂直设置,有效避免了感光面与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之间的角度误差,提升了感光面的调节精度,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1的发电效率。而且,在每个光伏组件1上设置对应的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可以节省施工过程中对外部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的过程,减少了人力物力,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硅电池片3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感光面形成为矩形。矩阵状排列的矩形感光面,排列整齐,而且可以减小相邻感光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利用安装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多个沿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多个沿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通过设置多个光电传感器4,可以提升光电传感器4的感应精度,而且可以扩大感应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两个光电传感器4,第二光电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2),所述本体部(2)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至少一个硅电池片(3),所述硅电池片(3)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硅电池片(3)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多个光电传感器(4),所述光电传感器(4)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4)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且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设置,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2),所述本体部(2)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至少一个硅电池片(3),所述硅电池片(3)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硅电池片(3)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光面;多个光电传感器(4),所述光电传感器(4)设在所述本体部(2)上,所述光电传感器(4)的上表面形成为感应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间隔开设置且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感光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所述光电传感器(4)分成第一光电感应组(5)和第二光电感应组(6),且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设置,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邻近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硅电池片(3)呈矩阵状排列,多个所述感光面形成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感应组(5)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2)的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所述第二光电感应组(6)包括多个沿所述本体部(2)的另一条长边间隔开设置的光电传感器(4)。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