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以及压盖填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69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对以膨胀石墨作为基材的纱线加以改善,以使其具有在通常的弯曲加工中膨胀石墨不会露出的充分的柔软性,由此确保在为了制造压盖填料而进行捻制加工或编织时不会发生局部膨胀石墨的脱落。在对直径为0.1mm的铬镍铁耐热合金线(2)进行编织或扭绞而制成的筒状部件(3)内,填充纤维状膨胀石墨(4),由此形成压盖填料用纱线(1),其中,所述纤维状膨胀石墨(4)具有宽度w除以厚度t的纵横比(h=w/t)被设定为1~5的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以及压盖填料,详细地说,涉及在编织型压盖填料或带 状垫片、耐火织物等中使用的纱线以及利用该纱线制成的压盖填料。
技术介绍
作为与用于流体机械的轴封部等的压盖填料或在压盖填料中使用的纱线(编织用线)相关的现有技术,如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有 将膨胀石墨用作基材的技术。在这些专利文献1, 2中,披露了在通过编织 或扭绞(针织或编织等)纤维材料制成的筒状部件内填充长条形膨胀石墨片, 从而形成用作压盖填料的纱线。另外,通过使用多根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纱线 的捻制加工或编织(例如通过8根编织用线形成的8角形编织),制成压 盖填料。利用具有这种结构的膨胀石墨制纱线的现有技术的意图为,由于用增强 线材进行针织等二覆盖膨胀石墨基材的外周,因此,在编织多根这种纱线以 制造压盖填料时,对于在各个纱线上产生的拉伸力或扭转力而言,通过编织 或扭绞增强线材而形成的筒状部件来抵抗上述拉伸力或扭转力,从而防止处 于该筒状部件内的膨胀石墨基材的断裂。专利文献l: JP特开昭63 — 1863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公平6—27546号公报但是,在通过利用由这些现有技术形成的纱线的编织而制造压盖填料 时,有时会发生部分膨胀石墨断裂并脱落以致在该部分上只存在增强纤维的 不良情况。其原因如下,SP,在为了捻制或编织纱线而使其弯曲或扭绞的情 况下,筒状部件内的膨胀石墨片有不会跟随其弯曲或扭绞的部分。该部分会 从形成筒状部件的纤维材料彼此之间露出。这种不良情况的起因在于纱线的 最小弯曲半径不能达到充分小的缘故。因此,若为了形成压盖填料而对膨胀石墨的一部分从纤维材料之间露出的状态的多根纱线进行捻制或编织时,伴随着纱线彼此之间的相互摩擦,会 出现从纤维材料间露出的膨胀石墨被消除的不良情况。若产生上述不良情 况,则在该缺陷部分,即膨胀石墨的脱落部分的密封性会降低,因此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进一步改进将作为基材的膨胀石墨填充在由编 织或扭绞纤维材料形成的筒状部件内所制成的纱线,从而对以膨胀石墨作为 基材的纱线加以改善以使其具有在通常的弯曲处理中不会产生膨胀石墨露 出现象的充分的柔软性,能够确保在为了制造压盖填料而进行捻制或编织时 不会发生局部膨胀石墨的脱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获得由所述得 以改善的纱线形成的密封性优良的压盖填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l提供一种纱线l,其特征在于,该纱线l是通过将 纤维状膨胀石墨4填充在由编织或扭绞纤维材料2而成的筒状部件3内形成, 其中,所述纤维状膨胀石墨4具有纵横比h设定为1 5的截面,该纵横比h 为宽度w除以厚度t的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纱线1中,所述 界面的纵横比h被设定为1.0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纱线1中, 所述纤维状膨胀石墨的厚度t被设定为0.25mm 0.50mm。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提供一种压盖填料5,其特征在于,聚集多根技术 方案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纱线并对其进行捻制加工或编织而形成为带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l的专利技术,作为填充在由编织或扭绞纤维材料形成的筒状 部件内的膨胀石墨,采用了具有纵横比设定为1 5的截面的纤维状膨胀石 墨,由此,能够确定作为纱线的最小弯曲(特别是宽度方向的弯曲)半径明 显小于现有技术的产品(参见图4)。因此,为了对纱线进行捻制加工或编 织而使纱线弯曲或扭绞的情况下,筒状部件内的膨胀石墨片能够充分跟随其 弯曲或扭绞,从而能够消除从纤维材料彼此之间露出的现象,并在为了制造 压盖填料而对多根纱线进行捻制或编织时,不会产生因纱线彼此之间相互摩 擦而从纤维材料之间露出的膨胀石墨被消除的不良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在压盖填料中因膨胀石墨的脱落引起的密封性能的降低。结果,能够提供具有在通常的弯曲处理中膨胀石墨不会露出的充分的柔 软性的、以膨胀石墨作为基材且性能得以改进的纱线,以确保在制造压盖填 料而进行捻制或编织时不会产生部分膨胀石墨的脱落。另外,如技术方案4 所述,通过聚集多根纱线并对它们进行捻制加工或编织而形成带状结构,能 够确保不会产生因膨胀石墨的脱落引起的密封性能的降低,提供可长时间保 持良好的密封性且得以改进的压盖填料。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通过将纤维状膨胀石墨的纵横比设定为1 3,确认了所述最小弯曲半径大幅减小的事实,从而能够提供进一步强化了由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产生的所述作用效果的纱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技术方案3 所述,若将纤维状膨胀石墨的厚度设定为0.25mm 0.50mm,则可以得到适 于实际应用的理想的纱线。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纱线的大致制造方式的作用图。图2为显示由图1的纱线编织形成的压盖填料的立体图。图3为显示纤维状膨胀石墨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比例的说明图。图4显示纤维状膨胀石墨截面的宽度/厚度比例与最小弯曲半径的对比表。图5显示纤维状膨胀石墨截面的宽度/厚度比例与最小弯曲半径的关系 曲线图。图6为显示压盖填料的使用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7为显示纱线的以往成品与本专利技术成品的特性比较表。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纱线2 纤维材料3 筒状部件4 纤维状膨胀石墨5 压盖填料t 纤维状膨胀石墨的截面厚度 W纤维状膨胀石墨的截面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纱线以及使用了该纱线的压盖填料的实施方式。图1为显示纱线制造状况的示意性说明图,图2显示了利用图1的 纱线制成的压盖填料,图3为显示纤维状膨胀石墨的截面尺寸的放大图,图 4, 5显示了纤维状膨胀石墨的纵横比以及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数据,图6显 示了压盖填料的使用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压盖填料用纱线(编织用线)1是在由纤维材料 2编织而成的筒状部件3内填充纤维状膨胀石墨4而形成,所述纤维状膨胀 石墨具有将由宽度除以厚度所得值的纵横比设定为1 5 (l《h《5)的截面。 如图3所示,上述纵横比h是在纤维状膨胀石墨4的截面尺寸中将宽度w用 厚度t除而得到的值(h=w/t)。另外,纤维状膨胀石墨4的截面形状例如也 可以是长圆形或椭圆形等矩形以外的形状。图4以及图5,是针对纤维状膨胀石墨4的厚度t为0.25mm, 0.38mm, 0.50mm的三种,纵横比h为1.5, 2, 3, 4, 5的五种共计15个样品(纱线l), 测量宽度方向的可弯曲半径而采集的数据。在此所说的"可弯曲的径"是指在 不产生纤维状膨胀石墨4的切断、破裂的正常状态下能弯曲的最小半径。作 为纤维状膨胀石墨4的使用方式,认为厚度t为0.25mm时适用于小径的压 盖填料用纱线,厚度t为0.38mm时适用于普通型的压盖填料用纱线,厚度t 为0.50mm时则适用于大径的压盖填料用纱线。例如,在采用了截面形状的纵横比为10的具有扁平的截面形状的膨胀 石墨的纱线中,当作用于其长度方向的拉伸力时,由于截面形状中长度方向 的宽度尺寸较长,以致在其两端容易出现的应力异,因此,为了缓和其内部 应力,随着拉伸力的作用,截面形状自然地变化为C型等的弯曲形状。然而, 当填充在筒状部件内的状态下,由于膨胀石墨各个都圆,在物理上讲产生截 面变化是困难的,因此,在以往的产品中,当拉伸力较强时不能缓和内部应 力,由此,会发生断裂。于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纱线l中,如上所述,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其是在通过编织或扭绞纤维材料所形成的筒状部件内填充纤维状膨胀石墨而形成,其中,所述纤维状膨胀石墨具有纵横比设定为1~5的截面,该纵横比为所述纤维状膨胀石墨的宽度除以厚度的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隆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皮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