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66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末端并相互配合的动力传递装置和作用杆,动力传递装置在作用杆的作用下接收驱动力;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并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处理盒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包括第二肋条以及与第二肋条相邻的第四避让部;受力部为具有中空腔的几何体,且受力部与保持面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当作用杆受到来自盖门的外部作用力而向着处理盒壳体运动时,将不会受到处理盒壳体的干涉,从而有效保证作用杆的顺利运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也将顺利实现。

Process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常用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其中安装有多个旋转件,例如感光元件、显影件等,工作时,利用位于设备中的感光元件的光电特性,在感光元件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再由装载有显影剂(碳粉)的显影件将潜像显影,最终将影像转印至介质上。一般的,感光元件被设计成可旋转的筒体,且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盒中,工作过程中感光元件需要不断的接收驱动力而旋转。图1是现有的一种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处理盒C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包括处理盒壳体1、可旋转地安装在处理盒壳体中的旋转件(未示出)、以及与旋转件连接的驱动组件D0,所述驱动组件从设备中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件旋转。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结合的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动力传递装置2与旋转件连接,且动力传递装置2在作用杆3的作用下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定义图中旋转件的长度方向即处理盒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处理盒C的安装拆卸方向为横向Y,与所述纵向X和横向Y垂直的方向为纵向Z,当处理盒C沿+Y方向被装入设备后,作用杆3受到设备盖门的作用,在包括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当作用杆3向处理盒壳体1摆动时,所述作用杆3可能会与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15产生干涉,从而影响动力传递装置2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使得作用杆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处理盒壳体的干涉,从而保证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顺利的结合。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末端并相互配合的动力传递装置和作用杆,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在作用杆的作用下接收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至少处理盒壳体和作用杆其中之一上的避让部。当作用杆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所述处理盒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所述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包括第一肋条、第二肋条以及位于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之间的第四避让部,所述第四避让部为形成在壳体边部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X方向从处理盒壳体末端向壳体内部延伸。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所述处理盒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所述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包括第二肋条以及沿-Y方向从第二肋条延伸至处理盒壳体末端的第四避让部。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所述抬升部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受力部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所述避让部设置在受力部上,具体为,避让部为设置在压迫面上的第三避让部,在竖向Z的方向上,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的尺寸小于第三避让部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三避让部为锥状,或者说,从压迫面的自由端向着保持面的方向,第三避让部的宽度逐渐减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处理盒C包括设置在至少处理盒壳体和作用杆其中之一上的避让部,当作用杆受到来自盖门的外部作用力而向着处理盒壳体运动时,将不会受到处理盒壳体的干涉,从而有效保证作用杆的顺利运动,动力传递装置与动力输出件的结合也将顺利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俯视图。图2C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底部示意图。图3A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受力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B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图4A是实施例三中作用杆受力前的状态示意图。图4B是实施例三中作用杆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A是实施例四中作用杆受力前的状态示意图。图5B是实施例四中作用杆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以及描述的连贯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涉及与
技术介绍
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所述处理盒C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包括处理盒壳体1、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未示出)、位于壳体一个末端的端盖11和驱动组件D0,所述驱动组件D0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盒壳体上,包括相互配合的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所述作用杆3在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动力传递装置2在作用杆3的作用下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结合以接收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一[作用杆]图2A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俯视图;图2C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的底部示意图。如图2A所示,作用杆3包括中间杆30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30两端的受力部31和抬升部32,所述抬升部32与作为被抬升体的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受力部31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所述作用杆3为杠杆,且被安装在端盖11上。当受力部31受到作用力作用时,作用杆3绕支点旋转,因而,所述作用杆3还包括设置在中间杆上的旋转突起33,如图2B和图2C所示,所述旋转突起33有两个,且为分体设置,相应的,在端盖11上还设置有旋转凹槽(未示出),旋转突起33与旋转凹槽配合;相反的,所述旋转突起33还可以设置在端盖11上,旋转凹槽设置在作用杆3上;如图2A所示,受力部31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31a和保持面31b。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受力部31接收来自设备盖门的作用力,当安装有所述作用杆3的处理盒C装入设备后,盖门在关闭的过程中,逐渐触碰压迫面31a,并沿着压迫面31a运动至保持面31b。为避让盖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将保持面31b设置的比中间杆30高,然而,受限于设备内的空间和作用杆3的行程,所述保持面31b需被设置的不超过中间杆30的高度,因而,为避让盖门,所述作用杆3还包括与受力部31相邻设置的第一避让部301,如图2A和图2C所示,第一避让部301设置在中间杆30上,且为与受力部31相邻的凹陷,当盖门越过保持面31b时,将进入第一避让部301中,从而不会对作用杆3的运动形成干涉;同时,考虑到盖门在压迫面31a上的运动轨迹,如图2B所示,在作用杆3的宽度方向上,受力部31的中线C2与中间杆30的中线C1不重合。为增强作用杆3的强度,所述作用杆3整体采用金属制成,然而,从降低成本的层面考虑,所述作用杆3所用的金属材料应尽量减少,如图2C所示,所述受力部31为具有中空腔31g的几何体,且受力部31与保持面31b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开口31i,所述开口31i和中空腔31g的设置,还具有避免作用杆3在运动过程中被干涉的作用,具体将在下文中描述。[作用杆的运动]图3A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受力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B是实施例一中作用杆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15包括第一肋条151、第二肋条152以及位于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之间的第四避让部150,如图所示,所述壳体边部15位于处理盒壳体1的+X方向末端,且沿Y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避让部150为形成在壳体边部15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X方向从处理盒壳体1的末端向壳体内部延伸,由于凹槽的存在,所述第二肋条152沿-Y方向的末端形成有一尖部(干涉部)153;如上所述,在作用杆3的宽度方向上,受力部31的中线C2与中间杆30的中线C1不重合,结合图3A,所述作用杆3的宽度方向即为Z方向,所述中线C1和中线C2与横向Y同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Z方向上,中线C2位于中线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处理盒,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包括处理盒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末端并相互配合的动力传递装置和作用杆,动力传递装置在作用杆的作用下接收驱动力;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所述抬升部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并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其特征在于,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包括第二肋条以及与第二肋条相邻的第四避让部;受力部为具有中空腔的几何体,且受力部与保持面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CN 20162014728221.处理盒,具有导电端E和驱动端F,包括处理盒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一个末端并相互配合的动力传递装置和作用杆,动力传递装置在作用杆的作用下接收驱动力;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所述抬升部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受力部用于接收外部作用力,并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其特征在于,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包括第二肋条以及与第二肋条相邻的第四避让部;受力部为具有中空腔的几何体,且受力部与保持面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驱动端F的壳体边部还包括第一肋条,所述避让部位于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受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