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阀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848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54
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有助于减小电机动作时产生的噪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机、传动机构和阀芯,所述电机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传递至所述阀芯,其中,所述电机具有转子和包围该转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呈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筒状,所述外壳以该外壳与所述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阀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阀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外壳以及设置于该外壳的电机、传动机构和阀芯的排水阀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其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外壳1X以及设置于该外壳1X的电机2X、传动机构和阀芯8X,其中,电机2X的驱动力经由传动机构传递至阀芯8X。此外,在上述排水阀控制装置中,电机2X具有转子21X、定子22X以及收纳转子21X和定子22X的壳体23X。并且,壳体23X具有侧壁231X、顶壁232X和底壁233X,其中,侧壁231X呈沿转子21X的旋转轴线LX延伸的筒状,顶壁232X和底壁233X呈与旋转轴线LX垂直的板状,顶壁232X设置于侧壁231X的靠电机2X的输出侧(即旋转轴线LX方向上的一侧LX1)的端部,底壁233X设置于侧壁231X的靠与电机20X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即旋转轴线LX方向上的另一侧LX2)的端部。并且,外壳1X以其与壳体23X的侧壁231X抵接的方式包围壳体23X。不过,在上述排水阀控制装置中,当电机2X动作时,会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有助于减小电机动作时产生的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提供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其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机、传动机构和阀芯,所述电机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传递至所述阀芯,其中,所述电机具有转子和包围该转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呈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筒状,所述外壳以该外壳与所述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壳体。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仔细研究后发现,现有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之所以会在电机动作时产生噪音,部分原因在于:电机动作时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会使电机壳体的侧壁与装置的外壳产生摩擦、碰撞等。对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外壳以该外壳与电机的壳体的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壳体,因此,能避免因电机动作时的振动而导致电机壳体的侧壁与装置的外壳产生摩擦、碰撞等,从而避免因该摩擦、碰撞等而导致的噪音,藉此,有助于减小电机动作时产生的噪音。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呈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板状,所述顶壁设置于所述侧壁的靠所述电机的输出侧的端部,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侧壁的靠与所述电机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底壁的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部分与所述外壳不接触。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外壳与电机壳体的底壁的接触面积少,有助于减少因电机动作时的振动导致电机壳体的底壁与装置的外壳产生摩擦、碰撞等而引起的噪音。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整个所述底壁均与所述外壳不接触。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能避免因电机动作时的振动导致电机壳体的底壁与装置的外壳产生摩擦、碰撞等而引起的噪音,有助于进一步减小噪音。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顶壁具有比所述侧壁朝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所述突片从所述电机的输出侧与所述外壳抵接。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突片从电机的输出侧与外壳抵接,因此,能方便地实现电机相对于外壳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定位。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顶壁具有比所述侧壁朝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所述突片包括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所述第一突片经由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所述第二突片经由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外壳固定,在沿所述旋转轴线观察时,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位于所述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的两侧。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位于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的两侧,因此,有助于利用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将电机平衡地保持于外壳。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突片与所述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突片与所述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之间的距离。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能利用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将电机更为平衡地保持于外壳。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过所述旋转轴线且与所述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垂直的平面穿过所述第一突片和所述第二突片。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在工作时,能利用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沿以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部分来承接沿阀芯的直线运动轨迹的工作负荷,因此,为确保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能经受住上述工作负荷,无需加大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径向尺寸,只需加大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周向尺寸即可,有助于避免因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径向尺寸过大而导致装置整体大型化。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突片和所述第二突片分别具有朝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开口的槽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具有与所述外壳连接的杆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杆部插入所述第一突片的槽部,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杆部插入所述第二突片的槽部。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分别具有朝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开口的槽部,因此,能方便地将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插入槽部并将电机保持于外壳。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突片的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突片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第二突片的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突片的径向尺寸。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水阀控制装置,有助于避免因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的径向尺寸过大而导致装置整体大型化,与此同时,能增强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在以转子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的强度,确保将电机稳定地固定于外壳。(专利技术效果)外壳以该外壳与电机的壳体的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壳体,因此,能避免因电机动作时的振动而导致电机壳体的侧壁与装置的外壳产生摩擦、碰撞等,从而避免因该摩擦、碰撞等而导致的噪音,藉此,有助于减小电机动作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的图示。图2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侧剖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的图示。图3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以及传动机构的图示。图4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侧剖图,且表示输出离合机构的离合轮和传动轮相互接合时的状态。图5是示意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且表示输出离合机构的离合轮和传动轮相互接合时的状态。图6是示意表示现有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以及传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图示。图7是示意表示现有的排水阀控制装置的侧剖图,其中省略了外壳的一部分以及传动机构的图示。(符号说明)1外壳12第二外壳2电机21转子211转轴212磁体22定子23壳体231侧壁232顶壁2321突片233底壁3输出离合机构31离合轮311轴套部312盘状部313周壁部32传动轮321恒星齿轮部322轴部323盘状部3231卡定爪3232卡定片33行星齿轮34行星齿轮架341轴部3411小齿轮部342盘状部35齿圈351轴套部352盘状部3521外周齿部353周壁部4联动制动机构41联动部分42制动部分421制动轮4211扇形齿轮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机、传动机构和阀芯,所述电机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传递至所述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转子和包围该转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呈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筒状,所述外壳以该外壳与所述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阀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电机、传动机构和阀芯,所述电机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传递至所述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转子和包围该转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呈沿所述转子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筒状,所述外壳以该外壳与所述侧壁不接触的方式包围所述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呈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板状,所述顶壁设置于所述侧壁的靠所述电机的输出侧的端部,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侧壁的靠与所述电机的输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部分与所述外壳不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底壁均与所述外壳不接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具有比所述侧壁朝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片,所述突片从所述电机的输出侧与所述外壳抵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具有比所述侧壁朝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时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营科有贺久刚赤羽德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