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包括第一螺纹杆、下模、盖板、液压杆、支撑板、模板、压板、上模、限位杆、U形清理刷、冲压槽、转盘、轴杆、转板、伸缩杆、安装块、滑孔、挡板、方体框、滑杆、挡块、转杆、通孔、螺纹柱、第二螺纹杆、安装框、条板、链条和链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螺纹柱、安装框、模板以及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模板进行更换,从而使模具对板材冲压成不同的形状,极大的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了成本;通过设置方体框、滑孔、滑杆、挡板、挡块以及转杆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好的对上模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了冲压时上模和下模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偏移,提高了板材冲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的说是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指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有的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功能性比较单一,模具的冲压槽的模板大多数比较固定,当需要对板材冲压不同是形状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这样一来极大的提高了成本,而且在对板材冲压时,容易使上模和下模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对板材冲压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现有的模具冲压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毛刷对冲压槽内进行来回清理,这样一来极大的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下模表面的清理机构、模板更换机构、液压杆、盖板以及固定机构,且盖板与下模表面相互铰接,所述下模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模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底端螺纹连接有压板,所述下模顶端开设有冲压槽;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轴杆以及第一螺纹杆,所述轴杆顶端和底端分别套接有转盘和转板,所述转板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框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清理刷,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且第一螺纹杆底端贯穿下模内腔底端并延伸至下模底部,且第一螺纹杆与下模相互螺纹连接;所述模板更换机构包括安装框和第二螺纹杆,且安装框一端与下模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条板,所述条板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一端螺纹连接有模板,且第二螺纹杆一端与安装框内侧壁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杆、方体框以及转杆,且滑杆一端与上模侧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方体框内侧壁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挡板,且方体框顶端和底端均与下模内腔顶端和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且转杆底端贯穿下模内嵌底端并延伸至下模底部,且转杆与下模底端相互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均与上模相互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套接有链轮,所述链轮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链轮均通过链条相互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侧壁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使下模内腔和冲压槽内腔相互连通,所述滑孔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孔均与滑杆相互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和挡块数目均为六个,六个所述挡板和挡块均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三个所述挡板和挡块相互交替设置,且挡板底端与挡块顶端相互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下模侧壁安装框侧壁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第二螺纹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伸缩杆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杆有两个套管和弹簧组成,且伸缩杆的两个套管通过弹簧相互弹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螺纹柱、安装框、模板以及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模板进行更换,从而使模具对板材冲压成不同的形状,极大的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了成本。(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方体框、滑孔、滑杆、挡板、挡块以及转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上模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了冲压时上模和下模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偏移,极大的提高了板材冲压的质量。(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U形清理刷、伸缩杆、转盘以及链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对冲压槽内的残渣进行清理,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清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支撑板与第一螺纹杆连接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方体框与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模侧壁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螺纹杆,2、下模,3、盖板,4、液压杆,5、支撑板,6、模板,7、压板,8、上模,9、限位杆,10、U形清理刷,11、冲压槽,12、转盘,13、轴杆,14、转板,15、伸缩杆,16、安装块,17、滑孔,18、挡板,19、方体框,20、滑杆,21、挡块,22、转杆,23、通孔,24、螺纹柱,25、第二螺纹杆,26、安装框,27、条板,28、链条,29、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下模2表面的清理机构、模板6更换机构、液压杆4、盖板3以及固定机构,且盖板3与下模2表面相互铰接,所述下模2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下模2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8,所述上模8底端螺纹连接有压板7,所述下模2顶端开设有冲压槽11;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轴杆13以及第一螺纹杆1,所述轴杆13顶端和底端分别套接有转盘12和转板14,所述转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框26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清理刷10,所述第一螺纹杆1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5,且第一螺纹杆1底端贯穿下模2内腔底端并延伸至下模2底部,且第一螺纹杆1与下模2相互螺纹连接;所述模板6更换机构包括安装框26和第二螺纹杆25,且安装框26一端与下模2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5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条板27,所述条板27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4,所述螺纹柱24一端螺纹连接有模板6,便于更好的对模板6的拆卸,且第二螺纹杆25一端与安装框26内侧壁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杆20、方体框19以及转杆22,且滑杆20一端与上模8侧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方体框19内侧壁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挡板18,便于更好的对挡板18提供弹力,使挡板18复位,且方体框19顶端和底端均与下模2内腔顶端和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杆22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便于更好的对挡板18的抵挡,且转杆22底端贯穿下模2内嵌底端并延伸至下模2底部,且转杆22与下模2底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下模2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限位杆9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杆9均与上模8相互滑动连接,便于更好的对上模8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第一螺纹杆1表面套接有链轮29,所述链轮29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链轮29均通过链条28相互传动连接,便于更好的使四个链轮29之间的相互传动;所述下模2侧壁开设有滑孔17,所述滑孔17使下模2内腔和冲压槽11内腔相互连通,所述滑孔17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孔17均与滑杆20相互滑动连接,便于更好的使滑杆20在滑孔17内的滑动;所述挡板18和挡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下模(2)表面的清理机构、模板(6)更换机构、液压杆(4)、盖板(3)以及固定机构,且盖板(3)与下模(2)表面相互铰接,所述下模(2)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下模(2)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8),所述上模(8)底端螺纹连接有压板(7),所述下模(2)顶端开设有冲压槽(11);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轴杆(13)以及第一螺纹杆(1),所述轴杆(13)顶端和底端分别套接有转盘(12)和转板(14),所述转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框(26)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清理刷(10),所述第一螺纹杆(1)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5),且第一螺纹杆(1)底端贯穿下模(2)内腔底端并延伸至下模(2)底部,且第一螺纹杆(1)与下模(2)相互螺纹连接;所述模板(6)更换机构包括安装框(26)和第二螺纹杆(25),且安装框(26)一端与下模(2)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5)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条板(27),所述条板(27)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4),所述螺纹柱(24)一端螺纹连接有模板(6),且第二螺纹杆(25)一端与安装框(26)内侧壁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杆(20)、方体框(19)以及转杆(22),且滑杆(20)一端与上模(8)侧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方体框(19)内侧壁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挡板(18),且方体框(19)顶端和底端均与下模(2)内腔顶端和底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杆(22)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21),且转杆(22)底端贯穿下模(2)内嵌底端并延伸至下模(2)底部,且转杆(22)与下模(2)底端相互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板材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下模(2)表面的清理机构、模板(6)更换机构、液压杆(4)、盖板(3)以及固定机构,且盖板(3)与下模(2)表面相互铰接,所述下模(2)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下模(2)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模(8),所述上模(8)底端螺纹连接有压板(7),所述下模(2)顶端开设有冲压槽(11);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轴杆(13)以及第一螺纹杆(1),所述轴杆(13)顶端和底端分别套接有转盘(12)和转板(14),所述转板(14)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框(26)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清理刷(10),所述第一螺纹杆(1)顶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板(5),且第一螺纹杆(1)底端贯穿下模(2)内腔底端并延伸至下模(2)底部,且第一螺纹杆(1)与下模(2)相互螺纹连接;所述模板(6)更换机构包括安装框(26)和第二螺纹杆(25),且安装框(26)一端与下模(2)一端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25)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条板(27),所述条板(27)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柱(24),所述螺纹柱(24)一端螺纹连接有模板(6),且第二螺纹杆(25)一端与安装框(26)内侧壁相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杆(20)、方体框(19)以及转杆(22),且滑杆(20)一端与上模(8)侧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方体框(19)内侧壁通过扭簧弹性连接有挡板(18),且方体框(19)顶端和底端均与下模(2)内腔顶端和底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辰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