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调整使得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校直滚轮的轴向与地平线成第一角度夹角,所述第一校直滚轮与所述第二校直滚轮的间隙的宽度,与细长杆件的直径相等;将细长杆件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同向旋转,则所述细长杆件沿所述水平方向以自移动的方式得到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通过将两个校直滚轮调整为与地平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然后转动两个校直滚轮,并在两个校直滚轮的间隙中水平方向放入细长杆件,可以实现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
Self moving correction method of slender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杆件校直
,尤其涉及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对细长杆件的校直是在两校直轮轴线水平且平行条件下,通过校直轮的径向移动并旋转,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细长杆螺栓绕其轴线旋转,通过一定的时间及压力,来实现弯曲螺栓的校直。由于在校直过程中,螺栓在原位置旋转,没有轴向的直线移动,因此,待校直螺栓的杆长受设备安装校直轮位置的跨度及螺旋校直轮的长度二者所决定,所以,目前可适用于在150mm以内的细长螺栓的校直。但是,对于螺栓杆部长度超过150mm以外的产品,没有好的低成本的可行性方法。另外,相关技术在校直完成后,螺栓仍停留在原位置,不会自己移动退出两校直滚轮,靠人工用手辅助将产品拿出,存在这一定危险。综上所述,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操作方法的创新,来解决上面描述中的问题,来扩大产品的加工范围,减低危险系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针对紧固件行业内超细长杆螺栓校直问题现状,开发一种细长杆件(如超细长螺栓)的螺旋式自动移动校直方法,实现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就成为业绩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及方法。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包括:调整使得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校直滚轮的轴向与地平线成第一角度夹角,所述第一校直滚轮与所述第二校直滚轮的间隙的宽度,与细长杆件的直径相等;将细长杆件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同向旋转,则所述细长杆件沿所述水平方向以自移动的方式得到校正。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所述第一角度,包括:0.5°、1°、1.5°或2°。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的表面,包括:光滑表面或带有螺纹的表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通过将两个校直滚轮调整为与地平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然后转动两个校直滚轮,并在两个校直滚轮的间隙中水平方向放入细长杆件,可以实现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中校直滚轮调整角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螺纹校直滚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校直滚轮角度调整情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或单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结合,以形成可行的技术方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参见图2,该装置包括:301、调整使得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校直滚轮的轴向与地平线成第一角度夹角,所述第一校直滚轮与所述第二校直滚轮的间隙的宽度,与细长杆件的直径相等;302、将细长杆件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同向旋转,则所述细长杆件沿所述水平方向以自移动的方式得到校正。在相关的螺栓校直过程中,螺栓轴线与校直滚轮轴线平行,校直滚轮绕轴旋转,在接触点切向摩擦力作用下,螺栓始终在绕其轴线旋转,其接触点线速度方向(该速度即圆周速度)始终垂直于其轴线。要使超细长杆螺栓在设备上实现校直,则螺栓必须在轴向方向要能够自动移动,这样在校直过程中,已校直部位自动退出校直区域,未校直部分自动进入校直区,这样就可以解决设备安装校直滚轮跨度不够和校直滚轮长度不够问题。而要实现该运动,则要有校直滚轮进行施加,意味着旋转校直轮不仅要有圆周速度,还要有轴向速度,而校直滚轮轴向是固定的,这个速度就传递给螺栓进行运动。校直滚轮的圆周速度和轴向速度的和速度就是其实际运动速度,速度方向也是垂直于其轴线的。如图1所示,图1中包括:校直滚轮101、细长杆件102、细长杆件水平运动方向103和校直滚轮转动方向104。在图1中,速度u是校直滚轮101的实际运动速度(即沿校直滚轮转动方向104运动形成的校直滚轮101外圆弧面线速度),速度v是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u*sin(γ),速度方向水平向外;速度h是竖直方向分速度,h=u*cos(γ),速度方向铅垂向下,角度γ即是校直滚轮101在铅垂方向绕水平轴线2所转过的角度(即轴线1和轴线2的夹角)。即只要校直滚轮101的轴线1在铅垂方向转过某个角度γ,即可使螺栓获得水平向外(即轴向方向)的分速度v,使其已校直部位自动退出校直区域(即沿细长杆件水平运动方向103运动,退出校直区域),未校直部分自动进入校直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所述第一角度,包括:0.5°、1°、1.5°或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的表面,包括:光滑表面或带有螺纹的表面。具体地,表面带有螺纹的校直滚轮可以参见图2。图2中包括:左侧校直滚轮201、右侧校直滚轮202、细长杆件进入方向203和螺纹204。在实际校直过程中,左侧校直滚轮201和右侧校直滚轮202向同侧运动(如同时向左和向右运动),细长杆件沿着细长杆件进入方向203进入间隙,被左侧校直滚轮201和右侧校直滚轮202校直,具体为螺纹204(及与螺纹204相同的其他螺纹)对细长杆件进行碾压校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通过将两个校直滚轮调整为与地平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然后转动两个校直滚轮,并在两个校直滚轮的间隙中水平方向放入细长杆件,可以实现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其中对校直滚轮的调整方法可以参见图4。图4中包括:固定壁座1、角度固定螺母2、机座3、角度调整螺栓4、角度标尺5、校直滚轮固定片6、校直滚轮7、校直固定端盖8、待校直零件9、支片10、校直滚轮11、校直滚轮固定片12、角度标尺13、角度固定螺母14、移动壁座15和限位支杆16。对校直滚轮的调整过程如下:首先,松开部件2角度调整螺母,调整部件4角度调整螺栓,同时查看部件5角度标尺,使左侧旋转校直轮轴铅垂向下转过角度γ,然后将部件2角度调整螺母和部件4角度调整螺栓进行锁死,完成左侧校直轮的调整;其次,松开部件14角度调整螺母,调整部件4角度调整螺栓,同时查看部件13角度标尺,使右侧旋转校直轮轴铅垂向上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使得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校直滚轮的轴向与地平线成第一角度夹角,所述第一校直滚轮与所述第二校直滚轮的间隙的宽度,与细长杆件的直径相等;将细长杆件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同向旋转,则所述细长杆件沿所述水平方向以自移动的方式得到校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长杆件的自移动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使得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轴向平行,所述第一校直滚轮的轴向与地平线成第一角度夹角,所述第一校直滚轮与所述第二校直滚轮的间隙的宽度,与细长杆件的直径相等;将细长杆件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插入所述间隙处,所述第一校直滚轮和第二校直滚轮同向旋转,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治随,唐海斌,相懿,催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紧固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