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79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支架,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其中,第三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连接,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间隔设置,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具有开口;支架具有约束状态和自然状态,支架处于约束状态下开口的张开尺寸小于支架处于自然状态下开口的张开尺寸;弹性部,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弹性部的一侧与第一结构连接,弹性部的另一侧与第二结构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椎间盘假体难以植入的问题,并且可在应力环境下变形,满足人体的基本运动功能。

Disc prosthe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盘假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
技术介绍
人体颈椎或腰椎间盘发生病变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其中一种是融合手术,术后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丧失,理论上可能增加临近节段的退变,所以医生们开始思考并进行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手术,目的是保留椎节之间的活动度,目前主要还是用于颈椎。腰椎人工椎间盘目前开展比较少。人体椎间盘的中央部的髓核是具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连接着上下椎体,不但有稳定脊柱、吸收震荡、传递载荷、分布应力的作用,而且对脊柱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髓核受到因素的影响,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髓神经,形成椎间盘脱出症。脊柱融合是目前用来减轻椎间盘脱出症的方法之一,染病的椎间盘首先切除,随后植入人工植入物。植入物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在椎间盘移除后留下的间隙中架桥。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otaldiscreplacementTDR)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20世纪8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它不仅切除了病变椎间盘,而且同时恢复了该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功能,理论上可避免脊柱融合术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等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人工椎间盘的研制与应用,其目的是,既可达到人体椎间盘切除减压和固定融合的效果,又能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同时保持脊柱的生理活动范围。现有的椎间盘假体均由多个零部件组合而成,受椎间盘假体结构限制以及手术区域的椎体结构限制,现有的椎间盘假体存在难以植入人体的椎体结构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椎间盘假体难以植入人体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支架,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其中,第三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连接,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间隔设置,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具有开口;支架具有约束状态和自然状态,支架处于约束状态下开口的张开尺寸小于支架处于自然状态下开口的张开尺寸;弹性部,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弹性部的一侧与第一结构连接,弹性部的另一侧与第二结构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骨小梁层,第一支撑部与第三结构连接;第二结构包括第二支撑部和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骨小梁层,第二支撑部与第三结构连接,弹性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进一步地,第一骨小梁层和第二骨小梁层均为多孔隙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板体和设置在第一板体一侧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骨小梁层设置在第一板体的另一侧,第一板体与第三结构连接,第一限位件与弹性部的一侧限位配合;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板体和设置在第二板体一侧的第二限位件,第二骨小梁层设置在第二板体的另一侧,第二板体与第三结构连接,第二限位件与弹性部的另一侧限位配合。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间隔设置,弹性部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设置在第一板体的远离第三结构的一端,第一固定件凸出于第一骨小梁层,第一固定件用于与人的椎体结构连接;第二支撑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置在第二板体的远离第三结构的一端,第二固定件凸出于第二骨小梁层,第二固定件用于与人的椎体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支架为通过3D打印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支架由镍钛合金制成。进一步地,弹性部由聚合物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弹性部由聚氨酯、聚乙烯醇凝胶或聚乳酸材料通过注塑方式制成。进一步地,弹性部为椭球形结构,第三结构为板状结构,弹性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三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椎间盘假体还包括:硅胶套,填充在第一结构、第二结构、第三结构以及弹性部之间的空腔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椎间盘假体中设置支架和弹性部,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第三结构,弹性部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具有开口。由于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支架具有约束状态和自然状态,即通过工具施加约束或者温度的变化,支架可以变换为约束状态,这样可以减小开口的尺寸,也可以理解为减小支架的高度,当去除约束或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支架变换为自然状态,开口恢复到正常的尺寸。这样在将椎间盘假体植入到人体的椎体结构前,先将支架变换为约束状态,从而可以减小椎间盘假体的整体尺寸,这样在有限的空间中便于将椎间盘假体植入到椎体结构的病变位置,植入之后再将支架恢复到自然状态,从而与人体的椎体结构融合,正常使用。在植入时,选择合适开口角度的假体,用植入工具压缩支架前端形成形变,植入后假体自然张开,同时由于记忆合金有恢复原始状态的功能,会将假体恢复至人体病变部位所需的假体预设的角度。并且,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弹性部可在应力环境下变形,以满足人体的基本运动功能。弹性部采用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断裂强度、耐磨性、生物相容性,因此可以和支架达到良好的结合,确保假体长期植入的总体性能。而且支架的设置能够防止高度丢失导致的椎间隙再度狭窄,保证了椎间盘假体长期可靠地使用,避免了临近的椎间盘退化。进一步地,该椎间盘假体为一个整体结构,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好,避免了采用多个部件的椎间盘假体需要装配组合的问题以及各部件容易分离的问题,并且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椎间盘假体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图2在A-A位置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2在B-B位置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椎间盘假体去掉硅胶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支架的主视图;图8示出了图7在C-C位置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图7在D-D位置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结构;11、第一支撑部;111、第一板体;112、第一限位件;113、第一固定件;12、第一骨小梁层;20、第二结构;21、第二支撑部;211、第二板体;212、第二限位件;213、第二固定件;22、第二骨小梁层;30、第三结构;40、弹性部;50、硅胶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支架,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10、第二结构20和第三结构30,其中,第三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连接,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间隔设置,第一结构10和第二结构20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所述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10)、第二结构(20)和第三结构(30),其中,所述第三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连接,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之间具有开口;所述支架具有约束状态和自然状态,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约束状态下所述开口的张开尺寸小于所述支架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开口的张开尺寸;弹性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之间,所述弹性部(4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结构(10)连接,所述弹性部(4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结构(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记忆合金制成,所述支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结构(10)、第二结构(20)和第三结构(30),其中,所述第三结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连接,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之间具有开口;所述支架具有约束状态和自然状态,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约束状态下所述开口的张开尺寸小于所述支架处于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开口的张开尺寸;弹性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10)和所述第二结构(20)之间,所述弹性部(40)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结构(10)连接,所述弹性部(4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结构(2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1)上的第一骨小梁层(12),所述第一支撑部(11)与所述第三结构(30)连接;所述第二结构(20)包括第二支撑部(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上的第二骨小梁层(22),所述第二支撑部(21)与所述第三结构(30)连接,所述弹性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小梁层(12)和所述第二骨小梁层(22)均为多孔隙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包括第一板体(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一侧的第一限位件(112),所述第一骨小梁层(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1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板体(111)与所述第三结构(30)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112)与所述弹性部(40)的一侧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支撑部(21)包括第二板体(2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211)一侧的第二限位件(212),所述第二骨小梁层(22)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