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327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包括墙板,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内靠近所述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墙板的底部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一通孔,所述墙板的高度方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设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墙板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连通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内且设有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所述墙板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连通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的第四通孔。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of external wall with ri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肋外墙预制构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环保的要求,特别是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其需求越来越大。预制装配式墙板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内容之一,现有预制墙板与建筑主体结构的滑动连接构造主要为上端钩头螺栓连接或S板与角钢连接构造,以上两种连接结构的钩头或S板在较大地震情况下存在翻转脱落的安全隐患,且外墙板安装需要从室外安装,安装上不太方便或安装后安装节点外露,不美观,一般需要附加抹灰,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具有便于用在除承重墙板以外的墙体减轻整体重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包括墙板,且该墙板整体呈矩形,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内靠近所述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墙板的底部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一通孔,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连通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连通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的第四通孔。在墙板QB1的内侧面上依次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同时该凹槽内均设置有对应的安装槽,且该安装槽内均设有通孔,方便螺栓杆穿过两个相邻的墙板上的通孔对墙板进行固定;且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是为了减轻整个墙板的重量。优选的,所述墙板延其高度方向设有呈“V”型的粘胶槽,该粘胶槽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一侧。设置V型的粘胶槽是为了方便安装墙板与墙板之间的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让位间隙,避免和发生晃动应力集中。优选的,所述粘胶槽的两内斜面之间的角度为115°-145°。粘胶槽的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15°-145°便于安装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安装后整体的外形结构更加美观。优选的,所述第三安装槽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的上方。将位于中部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错开设置,使得墙板在受力时更加牢固,避免从设有安装槽的位置断裂。优选的,所述墙板沿高度方向设有调节槽。设置调节槽是为了防止在安装多块墙板后安装相邻的墙板时出现螺栓孔位对不上,方便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墙板QB1的内侧面上依次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同时该凹槽内均设置有对应的安装槽,且该安装槽内均设有通孔,方便螺栓杆穿过两个相邻的墙板上的通孔对墙板进行固定;且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是为了减轻整个墙板的重量。(2)设置V型的粘胶槽是为了方便安装墙板与墙板之间的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让位间隙,避免和发生晃动应力集中。(3)粘胶槽的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15°-145°便于安装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安装后整体的外形结构更加美观。(4)将位于中部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错开设置,使得墙板在受力时更加牢固,避免从设有安装槽的位置断裂。(5)设置调节槽是为了防止在安装多块墙板后安装相邻的墙板时出现螺栓孔位对不上,方便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肋外墙预制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肋外墙预制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第三凹槽;5、第一安装槽;6、第二安装槽;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第三安装槽;10、第四安装槽;11、第三通孔;12、第五安装槽;13、第六安装槽;14、第四通孔;15、粘胶槽;16、调节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包括墙板1,且该墙板1整体呈矩形,所述墙板1的内侧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且该第一凹槽2内靠近所述墙板1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5和第二安装槽6,所述墙板1的底部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5和第二安装槽6的第一通孔7,所述墙板1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5和第二安装槽6的第二通孔8;所述第二凹槽3内且靠近所述墙板1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三安装槽9和第四安装槽10,所述墙板1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连通第三安装槽9和第四安装槽10的第三通孔11;所述第三凹槽4内且靠近所述墙板1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五安装槽12和第六安装槽13,所述墙板1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连通第五安装槽12和第六安装槽13的第四通孔14。在墙板1QB1的内侧面上依次设置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同时该凹槽内均设置有对应的安装槽,且该安装槽内均设有通孔,方便螺栓杆穿过两个相邻的墙板1上的通孔对墙板1进行固定;且设置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是为了减轻整个墙板1的重量。实施例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墙板1延其高度方向设有呈“V”型的粘胶槽15,该粘胶槽15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凹槽2、第二凹槽3和第三凹槽4一侧。设置V型的粘胶槽15是为了方便安装墙板1与墙板1之间的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墙板1与墙板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具有一定的让位间隙,避免和发生晃动应力集中。实施例3: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粘胶槽15的两内斜面之间的角度为115°-145°。粘胶槽15的两个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15°-145°便于安装泡沫胶条,同时使得安装后整体的外形结构更加美观。实施例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三安装槽9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10的上方。将位于中部的第三安装槽9和第四安装槽10错开设置,使得墙板1在受力时更加牢固,避免从设有安装槽的位置断裂。实施例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墙板1沿高度方向设有调节槽16。设置调节槽16是为了防止在安装多块墙板1后安装相邻的墙板1时出现螺栓孔位对不上,方便调节。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且该墙板整体呈矩形,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内靠近所述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墙板的底部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一通孔,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连通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连通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的第四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肋外墙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且该墙板整体呈矩形,所述墙板的内侧面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内靠近所述墙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墙板的底部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一通孔,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上分别设有连通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凹槽内且靠近所述墙板沿其高度方向的两侧边设有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英杰佘金波冯身强安偲玮傅毅闫洪坤任启富王虎杨雪王旭周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