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档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25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挡自动变速器,具有一个主动轴(AN)、一个被动轴(AB)、一个复式行星前置齿轮组(VS)、一个作为具有至少三个不联动的输入件和一个输出件的联动行星齿轮组构成的主齿轮组(HS),以及六个换挡部件(A-F),通过其成对闭合可以切换至少八个前进挡。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输入件与主动轴(AN)连接。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输出件以小于主动轴(AN)输入转速的转速旋转。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部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GG)上。主齿轮组(HS)的第一输入件可通过第二换挡部件(B)与前置齿轮组(VS)的输出件连接,可通过第三换挡部件(C)固定并可通过第六换挡部件(F)与主动轴(AN)连接。主齿轮组(HS)的第二输入件可通过第一换挡部件(A)与前置齿轮组(VS)的输出件连接。主齿轮组(HS)的第三输入件可通过第四换挡部件(D)固定并通过第五换挡部件(E)与主动轴(AN)连接。主齿轮组(HS)的输出件与被动轴(AB)连接。第六换挡部件(F)轴向设置在前置和主齿轮组(VS、HS)之间。第二换挡部件(B)的伺服装置(210)大部分设置在前置齿轮组(VS)远离主齿轮组的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多挡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具有多个无分组换挡可切换挡位的自动变速器普遍公知。US5,106,352公开了一种6挡自动变速器,其中,一个单级前置行星齿轮组与一个作为Ravigneaux行星齿轮组构成的双连接面四轴主齿轮组同轴设置并具有五个换挡部件。在此方面,前置行星齿轮组作为不可切换的减速级利用一个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的太阳轮构成,其输出转速小于自动变速器主动轴的转速并可通过两个离合器传递到主齿轮组的两个不同部件上,其中,这两个部件的一个通过第一制动器可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可有选择地与前置齿轮组的输出件连接或者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的主齿轮组的该输入件下面称为“主齿轮组的第一输入件”。相应地也可与前置行星齿轮组的输出件连接的主齿轮组的另一输入件下面称为“主齿轮组的第二输入件”。主动轴的转速可通过第三离合器传递到主齿轮组的第三输入件上,其中,该第三部件通过第二制动器也可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主齿轮组的第四部件形成主齿轮组的输出件并仅与自动变速器的被动轴固定连接。对US 5,106,352中所介绍的这种自动变速器多种可选择的部件设置例如由US 6,139,463和DE 102 10 348 A1有所公开。在申请人尚未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 10221095.0中,介绍了将US 5,106,352中所公开的6挡自动变速器进一步开发成一种7挡自动变速器。与US 5,106,352相比,前置行星齿轮组作为复式行星结构的可切换单级正行星齿轮组构成并补充了一个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前置行星齿轮组的一个连接面在此方面形成前置行星齿轮组与自动变速器的主动轴固定连接的输入件。前置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可通过相对于US 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相应地前置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形成前置行星齿轮组可与主齿轮组的两个不同部件连接的输出件并以小于或者等于主动轴转速的转速旋转。对单个齿轮件和换挡部件的这种运动联动,DE 10221095.0公开了变速器部件彼此相对大量不同的设置方案。JP 2001/182785A介绍了将US 5,106,352所公开的6挡自动变速器进一步开发成一种8挡自动变速器。与US 5,106,352相比,在此方面前置行星齿轮组作为复式行星结构的不可切换单级正行星齿轮组构成并补充了一个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前置行星齿轮组的一个连接面在此方面形成前置行星齿轮组与自动变速器的主动轴固定连接的输入件。前置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相应地前置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形成前置行星齿轮组可与主齿轮组的两个不同部件连接的输出件并始终以小于主动轴转速的转速旋转。通过相对于US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可有选择地与前置行星齿轮组的输出件连接或者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主齿轮组的第一输入件现在也可有选择地与变速器的主动轴连接。在换挡部件彼此相对和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空间设置方面,JP 2001/182785A提出,主齿轮组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件通过其可与前置行星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的两个换挡部件与相对于US 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共同作为一个组件轴向设置在前置行星齿轮组与主齿轮组之间。在此方面,通过其主动轴可与主齿轮组的第三输入件连接已经由US 5,106,352公开的(第五)换挡部件设置在主齿轮组与该组件相对的面上,也就是主齿轮组远离前置行星齿轮组的面上。JP 2001/182785A此外提出,相对于US 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在所称的组件内部在空间上看径向设置在主齿轮组的第一输入件可与前置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的换挡部件上面。在申请人尚未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 10318565.8中,介绍了一种对JP 2001/182785A公开的8挡自动变速器进行改进的部件设置。为相对于依据US 5,106,352所采用的6挡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仅做少量结构上的改变,DE 10318565.8提出,从该6挡自动变速器中公开的前置行星齿轮组、Ravigneaux主齿轮组和变速器外壳内前五个换挡部件的空间位置彼此相对保留,而变速器外壳内相对于US 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设置在变速器靠近启动马达的面上,在空间上看处于主动侧变速器外壳壁与通过其前置行星齿轮组的输出件可与主齿轮组的第二输入件连接的第一换挡部件之间,但在空间上看也处于所称的主动侧变速器外壳壁与前置行星齿轮组之间。相对于US 5,106,352附加的第六换挡部件因此设置在前置行星齿轮组远离主齿轮组的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JP 2001/182785A或DE10318565.8中所介绍的具有八个前进挡的多挡自动变速器并提供可供行星齿轮组和六个换挡部件选择的部件设置。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多挡自动变速器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具有优点的构成和进一步构成来自从属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从JP 2001/182785A或申请人尚未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10318565.8中所介绍的变速器模式出发,提供一种具有至少八个前进挡的多挡自动变速器,包括一个主动轴、一个被动轴、一个作为复式行星齿轮组构成的前置齿轮组、一个作为具有至少三个不联动的输入件和一个输出件的联动行星齿轮组构成的主齿轮组以及至少六个换挡部件。通过可选择闭合各两个换挡部件可将主动轴的转速这样传递到被动轴上,为从一个挡位切换到下个更高挡位或者下个更低挡位由正在操作的换挡部件各自仅打开一个换挡部件和闭合另一个换挡部件。申请人未提前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 10318565.8的全部公开内容显然也应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书的部分。前置齿轮组的一个输入件始终与主动轴连接。前置齿轮组的输出件始终以小于主动轴转速的转速旋转。前置齿轮组的第三部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前置齿轮组的输出转速可通过两个换挡部件传递到主齿轮组的两个不同输入件上。主动轴的转速通过另外两个换挡部件同样可传递到主齿轮组的两个不同输入件上。主齿轮组的输出件始终与从动轴连接。在作为8挡自动变速器的该变速器模式的一种优选构成中,前置齿轮组的一个(联动)连接面形成其始终与主动轴连接的输入件,前置齿轮组的内齿圈形成其可与主齿轮组两个不同输入件连接的输出件和前置齿轮组的太阳轮形成其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的第三部件。前置和主齿轮组彼此同轴设置。主齿轮组可以作为“Ravigneaux行星齿轮组”结构的双连接面四轴变速器构成,具有一个作为主齿轮组第一输入件的第一太阳轮,该太阳轮可有选择地与前置齿轮组的内齿圈或者主动轴连接或者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具有一个作为主齿轮组第二输入件的第二太阳轮,该太阳轮可有选择地与前置齿轮组的内齿圈连接,具有一个作为主齿轮组第三输入件的(联动)连接面,该连接面可有选择地与主动轴连接或者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以及具有一个作为主齿轮组输出件的内齿圈,该内齿圈始终与被动轴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入件与前置齿轮组的输出件连接,·第一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出件与主齿轮组的第二输入件连接,·第二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入件与前置齿轮组的输出件连接,·第二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出件与主齿轮组的第一输入件连接,·第三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入件与变速器外壳连接,·第三换挡部件的一个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挡自动变速器,具有一个主动轴(AN)、一个被动轴(AB)、一个前置齿轮组(VS)、一个主齿轮组(HS)和至少六个换挡部件(A-F),具有以下特征:.前置齿轮组(VS)作为复式行星齿轮组构成,.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输出件 以小于主动轴(AN)的输入转速的转速旋转,.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输入件始终与主动轴(AN)连接,.前置齿轮组(VS)的一个部件与多挡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外壳(GG)连接,.主齿轮组(HS)作为具有多个不相互联动的输 入件和一个输出件的联动行星齿轮组构成,.主齿轮组(HS)的输出件始终与被动轴(AB)连接,.第一换挡部件(A)的一个输入件(120)与前置齿轮组(VS)的输出件连接,.第一换挡部件(A)的一个输出件(130)与主齿轮 组(HS)的第二输入件连接,.第二换挡部件(B)的一个输入件(220)与前置齿轮组(VS)的输出件连接,.第二换挡部件(B)的一个输出件(230)与主齿轮组(HS)的第一输入件连接,.第三换挡部件(C)的一个输入件与 变速器外壳(GG)连接,.第三换挡部件(C)的一个输出件(330)与主齿轮组(HS)的第一输入件或者与主齿轮组(HS)的一个在转速平面图中与该第一输入件邻接的输入件连接,.第四换挡部件(D)的一个输入件与变速器外壳(GG)连 接,.第四换挡部件(D)的一个输出件(430)与主齿轮组(HS)的第三输入件连接,.第五换挡部件(E)的一个输入件(520)与主动轴(AN)连接,.第五换挡部件(E)的一个输出件(530)与主齿轮组(HS)的第三输入 件连接,.第六换挡部件(F)的一个输入件(620)与主动轴(AN)连接,.第六换挡部件(F)的一个输出件(630)与主齿轮组(HS)的第一输入件或者与主齿轮组(HS)的一个在转速平面图中与该第一输入件邻接的输入件连接,   其特征在于,第六换挡部件(F),特别是该第六换挡部件(F)的摩擦片组(600)和用于操作第六换挡部件(F)该摩擦片组(600)的伺服装置(610)在空间上看轴向设置在前置齿轮组(VS)与主齿轮组(HS)之间的一个区域内,以及用于操作第二换挡部件(B)摩擦片组(200)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在空间上看设置在前置齿轮组(VS)远离主齿轮组(HS)的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特鲍克内希特彼得齐默阿明吉尔林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