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13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包含螺杆、螺帽、滚动件及循环装置,该螺帽为一中空结构并套设于该螺杆上,而该滚动件容置于该螺杆的滚动沟及该螺帽的滚动槽间;该循环装置藉由一覆盖件及一底座所组成,该覆盖件设有延伸部及第一半流道;该底座设有相对该延伸部的足部及第二半流道;于安装该循环装置时是将该足部安装至该螺帽所设的安装孔内后,再将该覆盖件盖设于该底座上,即完成该循环装置的组装,且该循环装置是藉由模具射出即可生产,进而改善习知循环装置不易制造及组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 一种滚珠螺杆,尤指 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
技术介绍
现今的滚珠螺杆于工业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多,除了作为线性进给 传动的高精密度效果之外,其它更有摩擦耗损率小、能量转换率高、 噪音小及高刚度不易损坏等优点,因此,滚珠螺杆对于现今各种工业 应用机具等重要性也不言可喻。承上,由于要让螺帽可无限次的在螺杆上往复运动,就必须设有 循环装置使滚动体可无限次循环于滚动沟槽中,而习知主张循环装置设计如美国专利US3661030等案,然,该循环装置的回流路径都会 有弯曲处,当滚动体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不断的沖击指甲及回流路 径的弯曲处(撞击处),使得指曱及该撞击处的强度渐渐减弱,进而 ^使滚动体间夹杂因撞击所剥落的回流元件的残骸,而影响滚动体循环 的顺畅性,故循环装置的破坏是滚珠螺杆相当常见的失效状况之一。于是,目前业界为解决前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将弯管由切 线方向插入螺紋轨道的i殳计,如美国专利US3971264循环装置的设计方式,是以多截式弯管组合 而成,其弯管因为组合式故其结构较不稳固;而且该螺帽的管孔方向 同为导程角方向,故该管孔加工时需用到多轴加工机旋转螺帽位置, 方可加工至需要孔位,故此项的加工难度会较高。以及;美国专利US4953419循环装置其弯管是设有两弯曲的回流道,故 该弯曲部份于制造上的尺寸较难以控制;另该螺帽的管孔加工方式的 问题点与上述专利相同;且该循环装置的固定方式,藉由螺帽外径上 的固定片将其固定,其固定方式较为不稳固,并且增加螺帽外径尺寸。美国专利US2003/0213323该循环装置是藉由多块元件组合的方 式所构成,需多种模具来应映元件需求,故造成了模具设计成本提高, 且该循环装置以組合方式的设计其装配时间也增加;且当循环装置所 需元件变多时,则该循环装置内部滚动件于高速运动时,容易造成元 件之间的振动,进而产生不明的噪音。另外,以上三种习知切线外循环装置有一共同的问题点,于循环 装置安装于螺帽上时不易对位,且于组装弯管时,该弯管是插设于大 于该弯管的安装孔内,故该弯管与安装孔之间存在有缝隙,使异物与灰尘容易藉由缝隙侵入螺帽内部,进而影响滚;朱螺杆循环的顺畅度, 严重则造成滚珠螺杆损坏等。再者,业界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使循环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又开发出如美国专利US7040189的循环装置,将习知的金属导管改为 塑料成形,其结构为左右两片相同配件,但该专利案经评估后有以下 问题1、 该循环装置其结构为左右两片组合,于滚珠转弯处容易因撞 击等因素,使塑料配件向左右两側撑开,故其强度会有不足的疑虑。 且异物容易从两组件配合的间隙入侵滚珠螺杆内部。2、 因为切线外循环装置,故该循环装置进出口相对为180度(如该专利案图2A所示),故螺帽需要i&大外径;该螺帽的安装孔(系供该循环装置的两足部安装)的深度相对较深,因加工深度较深,刀具或机台的刚性容易不足,使得安装孔加工有所误差;所能位于负荷 处(螺杆与螺帽之间)的滚动件相对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其循环装置制 造容易、易于安装可缩短装配滚珠螺杆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其循环装置可 确实牢固地固定于螺帽上,以维持滚动件循环的顺畅度;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可缩小循环装 置的两导引部(进出口)的相对角度。为达上述之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结构i殳计 一种外循环式滚珠 螺杆,包含有, 一螺杆,其上设有滚动沟; 一螺帽,为中空结构,其 内缘设有相对该滚动沟的滚动槽,其套设于该螺杆上并于上作往复运 动,且该螺帽外缘设有一平面,该平面上设有若干安装孔,该安装孔 贯穿该平面;若干滚动件,容置于该滚动槽及滚动沟所形成的滚动路 径中;循环装置装设于该螺帽上,藉由一覆盖件及一底座组成,该覆盖件盖设于该底座上; 该覆盖件的两端各设有一延伸部,且 相对于该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半流道及第一组合面;该底座设有相对 该延伸部的足部、相对该第一半流道的第二半流道及相对该第一组合 面的第二组合面,该足部设有一引导滚动件的指曱,该指曱向该螺杆 的滚动沟凸伸崁置定位;该循环装置组合后,该延伸部与该足部形成 一引导部,该引导部装设于螺帽的安装孔内,且两引导部的回流道为 不平行设置;该第一半流道与该第二半流道形成一回流道。该第 一半流道的两侧邻接设有第 一配合面。该螺帽的平面上设有若干固定孔。该两导引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该两导引部的相对角度小于180度。该导引部的外4仑廓与该安装孔的内轮廓相同。该导引部的回流道与该滚动路径的螺旋角的角度平行,并且沿着 该滚动路径的螺紋线的切线方向设置。该回流道其截面为一圆形截面,且该圆形截面外围的轮廓相对于 该圆形截面的法线方向,其厚度皆为不均等。该覆盖件i殳有一润滑件,该润滑件一部份凸^:于该回流道中,当 滚动件运行经过时与该润滑件接触,而达到润滑滚动件的效果。该底座设有相对该第一配合面的第二配合面。采用上述结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其循环装 置由一覆盖件及一底座所组成,覆盖件设有延伸部及第一半流道,底 座设有相对该延伸部的足部及第二半流道,第一半流道与该第二半流 道形成一回流道,回流道衔接该滚动if各径,滚动件藉导引部的引导进 入回流道中,再由该回流道的另一端进入滚动路径中,4吏滚动件可无 限循环于螺帽与螺杆之间。于安装时,该循环装置是将该足部安装至 该螺帽所设的安装孔内后,再将该覆盖件盖设于该底座上,即完成该 循环装置的组装,且该循环装置是藉由模具射出即可生产,使得滚珠 螺杆在制造更为快速方便及使用上更能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并提升滚 珠螺杆的刚性。本专利技术较习用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 螺帽加工容易,使用传统加工机即可加工;2、 循环装置系藉由模具射出成型,可大量生产;3、 两引导部的相对角度小于180度;4、 所位于负荷处的滚动元件数量增加,使滚珠螺杆的刚性增加;5、 螺帽的安装孔深度较浅,故于加工时不会因工具或机台刚性 不足,使安装孔在加工时产生误差;6、 螺帽的外径缩小,符合客户的要求;7、 本专利技术的循环装置是由上下组合的方式,再藉由固定件牢固 地锁固于螺帽上,故不会因滚动件的冲击而有强度不足的疑虑;8、 该循环装置的导引部与该螺帽的安装孔,两者藉由几何外形 相互配合,故之间无缝隙产生进而防止异物入侵螺帽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循环式滚珠螺杆立体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循环式滚珠螺杆爆炸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剖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爆炸图5为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爆炸图6为本专利技术螺杆与循环装置的端视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循环装置的覆盖件立体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循环装置的覆盖件与滚动件配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螺杆11 滚动沟2螺帽21 平面211安装孔212固定孔22滚动槽3 循环装置30 底面3A覆盖件31A延伸部32A第一半流道33A第一配合面34A凹部341A通孔35A第一组合面36A 第一承靠面37A盖板38A容槽381A穿孔3B 底座31B足部311B指曱32B第二半流道33B第二配合面34B第二承靠面35B 第二组合面4 润滑件X 滚动件G固定件R 两导引部的相对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循环式滚珠螺杆,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螺杆,其上设有滚动沟; 一螺帽,为中空结构,其内缘设有相对该滚动沟的滚动槽,其套设于该螺杆上并于上作往复运动,且该螺帽外缘设有一平面,该平面上设有若干安装孔,该安装孔贯穿该平面; 若干滚动件,容置于该滚动槽及滚动沟所形成的滚动路径中; 循环装置装设于该螺帽上,藉由一覆盖件及一底座组成,该覆盖件盖设于该底座上; 该覆盖件的两端各设有一延伸部,且相对于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半流道及第一组合面; 该底座设有相对该延伸部的足部、相对该第一半流道的第二半流道及相对该第一组合面的第二组合面,该足部设有一引导滚动件的指甲,该指甲向该螺杆的滚动沟凸伸崁置定位;该循环装置组合后,该延伸部与该足部形成一引导部,该引导部装设于该螺帽的安装孔内,且两引导部的回流道为不平行设置;该第一半流道与该第二半流道形成一回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羽屈岳陵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