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7132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墨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墨容器具有油墨袋、盒体、罩和IC标签。所述油墨袋收装油墨。所述盒体收装所述油墨袋,并形成为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所述罩覆盖所述盒体的所述一方向上的端部。所述IC标签固定于所述罩。在所述罩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突出有台座部,在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固定有所述IC标签。在所述罩的外周面,从所述一方向的外侧观察时,在所述IC标签的上方设置有凹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抑制IC标签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墨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墨容器和具有该油墨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的油墨通常从油墨容器供给到记录头。该油墨容器通常可拆装地安装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安装部。例如,油墨容器具有收装油墨的油墨袋、收装油墨袋的盒体、固定于盒体的端部的罩和固定于罩的IC标签(电子标签)。在上述那样的油墨容器中,若进行油墨容器的更换作业的作业人员误使IC标签接触图像形成装置或其周围的设备的话,则存在IC标签受到损伤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IC标签受到损伤。本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油墨容器具有油墨袋、盒体、罩和IC标签。所述油墨袋收装油墨。所述盒体收装所述油墨袋,并形成为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所述罩覆盖所述盒体的所述一方向上的端部。所述IC标签固定于所述罩。在所述罩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突出有台座部,在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固定有所述IC标签。在所述罩的外周面,从所述一方向的外侧观察时,在所述IC标签的上方设置有凹部。本技术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所述油墨容器;和安装部,所述油墨容器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其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安装部及其周边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容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容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容器的后部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体、罩、吸液片和IC标签的从左上方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体、罩、吸液片和IC标签的从右下方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盒体、罩和IC标签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容器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油墨容器的后部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设图1中的纸面近前侧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在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是一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与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与一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例。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喷墨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箱型的装置主体2。在装置主体2的下部收装有多个供纸盒3。在各供纸盒3中收纳有纸张S(记录介质的一例)。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纸张S的输送路径P。在输送路径P的上游端部设置有多个供纸部4。在输送路径P的中游部设置有输送带5和4个行式打印头6。各行式打印头6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各色对应。各行式打印头6具有多个记录头7。在输送路径P的下游端部设置有排纸部8。在装置主体2的左下部设置有4个安装部9。在各安装部9上分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4个油墨容器10中的一个。各油墨容器10分别收装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油墨。各油墨容器10经由4根配管11中的1根与各行式打印头6的各记录头7连接。接着,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各供纸部4从各供纸盒3取出纸张S。从各供纸盒3取出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被向下游侧输送,并吸附于输送带5的上表面。各行式打印头6的各记录头7对吸附在输送带5的上表面的纸张S喷出从各油墨容器10供给的油墨。由此,在纸张S上形成彩色图像。形成有彩色图像的纸张S在输送路径P中被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并通过排纸部8排出到装置主体2的外部。接着,对各安装部9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2,各安装部9沿着前后方向(图2的纸面纵深方向)延伸。各安装部9的前端部开口。各安装部9的前端部由前罩(未图示)覆盖。在各安装部9的底面的后部突出有销12。在各安装部9的底面的后部,在销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突出有一对凸台13。在各安装部9的后方设置有通信基板15。在各安装部9的后表面设置有圆筒状的供给口16。在供给口16的中心部设置有针17。接着,对各油墨容器10进行详细说明。图3之后的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O表示各油墨容器10的前后方向外侧(远离各油墨容器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一侧),图3之后的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I表示各油墨容器10的前后方向内侧(接近各油墨容器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一侧)。图3之后的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Z表示各油墨容器10相对于各安装部9的安装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参照图3、图4,各油墨容器10具有:油墨袋22;喷嘴23,其安装在油墨袋22的后端部(前后方向上的端部);盒体24,其收装油墨袋22;罩25,其覆盖盒体24的后端部24a(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吸液片26和IC标签(电子标签)27,其固定于罩25。以下,依次对各油墨容器10的上述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首先,对各油墨容器10的油墨袋22进行说明。参照图3,各油墨容器10的油墨袋22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油墨袋22通过将多个薄膜材料29熔接而形成,并形成为袋状。各薄膜材料29通过使树脂材料和金属材料层叠而形成,并具有可挠性。在油墨袋22的内部空间收装有油墨(未图示)。接着,对各油墨容器10的喷嘴23进行说明。参照图5,各油墨容器10的喷嘴23具有:喷嘴主体31;端帽32,其安装于喷嘴主体31;第一阀体33,其收装于端帽32;筒体34,其安装于端帽32;和第二阀体35,其收装于筒体34。喷嘴23的喷嘴主体31呈圆筒状。喷嘴主体31的前端部与油墨袋22的内部空间连通。喷嘴主体3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熔接于油墨袋22的后端部。在喷嘴主体31的前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制槽37。喷嘴23的端帽32具有:圆环状的基座部39;外筒部40,其从基座部39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前侧(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内筒部41,其从基座部39的径向内侧的部分朝向前侧(前后方向内侧)延伸;和排出筒部42,其从基座部39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后侧(前后方向外侧)延伸。外筒部40的内周面与喷嘴主体31的后端部的外周面螺纹连接。在排出筒部42的后端部设有排出口43(以下称为“喷嘴23的排出口43”)。喷嘴23的第一阀体33以能够在第一敞开位置(参照图5的实线)和第一关闭位置(参照图5的虚线)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一敞开位置是敞开喷嘴23的排出口43的位置,第一关闭位置是关闭喷嘴23的排出口43的位置。第一阀体33被第一弹簧45向第一关闭位置(参照图5的虚线)施力。喷嘴23的筒体34呈圆筒状。筒体34收装于喷嘴主体31。筒体34的后端部的外周面与端帽32的内筒部41的内周面螺纹连接。在筒体34的内部设置有连通口47(以下,称为“喷嘴23的连通口47”)。喷嘴23的第二阀体35以能够在第二敞开位置(参照图5的实线)和第二关闭位置(参照图5的虚线)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二敞开位置是敞开喷嘴23的连通口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油墨袋,其收装油墨;盒体,其收装所述油墨袋,并形成为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罩,其覆盖所述盒体的所述一方向上的端部;和IC标签,其固定于所述罩,在所述罩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突出有台座部,在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固定有所述IC标签,在所述罩的外周面,从所述一方向的外侧观察时,在所述IC标签的上方设置有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4 JP 2018-1136211.一种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油墨袋,其收装油墨;盒体,其收装所述油墨袋,并形成为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形状;罩,其覆盖所述盒体的所述一方向上的端部;和IC标签,其固定于所述罩,在所述罩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突出有台座部,在所述台座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的表面上固定有所述IC标签,在所述罩的外周面,从所述一方向的外侧观察时,在所述IC标签的上方设置有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内罩部,其固定于所述盒体的所述端部;和外罩部,其安装于所述内罩部,覆盖所述内罩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外侧;在所述内罩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嵌合部,在所述外罩部的所述一方向的内侧的表面上,从所述一方向的外侧观察时,在所述IC标签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井达彦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