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29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包括配液收液区、淋溶柱、布水槽和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配液、进液、收集一体化,配液区带有搅拌功能,配置模拟酸雨时能减轻人力和混合不均的情况,配液区安装在线PH监测仪,方便快捷的观测配置模拟酸雨的具体情况,进液流量可调,更好的模拟不同地区不同降雨强度对污染物溶出的影响,高度可变,研究不同堆高渣堆雨水渗透时间对污染物溶出的影响,比实验室装置更贴近现实情况,设置插板阀,方便工程装卸渣,保证淋溶液流出的同时能有效盛渣,材料耐酸耐腐,不限制某种固体的使用,能进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建筑垃圾、土壤等淋溶实验的研究。

A variable flow eluviation integrat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淋溶一体化装置,具体为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属于工业废渣和土壤治理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采矿业、冶炼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区长期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滞后的环保管理等多重原因,存在着大量尾矿、矿渣、煤矸石、冶炼废渣和冶炼厂拆迁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并且大多数固体废物都是直接堆存,与周边地表土壤直接接触,随着雨水等介质淋溶后可能对周边水体、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更科学且有针对性的了解由于降雨强度和酸雨对某种固体在淋溶过程中产生的淋溶液中污染物质的影响,为后续固废堆存治理提供淋溶数据并对此进行风险评估尤为必要。目前,现有淋溶装置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淋溶柱填充高度及体积较小,填充渣量过少,不贴近自然条件下堆存高度和填料整体情况,容易造成实验数据偏差,二、流量控制单一,无法精确模拟不同暴雨强度下的现实降雨,三、淋溶配液多数在实验前配制完成,与整套设备分离,无法实现一体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改善现有淋溶装置的不足,而提供可以进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土壤等固体在水介质条件下淋溶时固体物所含可溶组分的淋溶状况实验研究,分析可能对水体、地下水、土壤造成的危害的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包括1.配液收液区、淋溶柱、布水槽和支架,所述配液收液区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所述配液收液区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所述配液收液区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且所述配液收液区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对模拟酸雨所需加入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且所述搅拌器位于配液收液区的收液区的外侧端与电控柜呈电性连接,所述电控柜的输出端与计量泵呈电性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与所述淋溶柱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进行连接,且所述配液收液区与所述淋溶柱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针形阀和流量计,所述淋溶柱由若干个筒体组成,所述淋溶柱的筒体底部和上端分别焊接法兰盘,通过所述法兰盘来固定连接筒体,所述淋溶柱的第一段筒体上端连接进口封头,且所述进口封头圆弧顶端开口接入进水管并固定喷头,所述淋溶柱的第一段筒体上部安置有布水槽,所述布水槽底部开设有开孔圆盘,所述布水槽顶端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圆环,且所述布水槽的开孔圆盘上放置有布水层,所述淋溶柱的筒体上安置可视窗,所述淋溶柱的外侧设置有圆环支架,且所述淋溶柱的最后段筒体上设置检查口,最后段筒体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与插板阀连接,所述插板阀下法兰盘与出水封头连接,所述出水封头圆弧顶端开口安装出水阀门,所述支架包括护栏,楼梯,脚架,操作平台,所述护栏竖直安置在所述脚架上端,所述脚架由若干不锈钢材通过螺帽链接固定而成,且所述脚架外侧设置有楼梯,所述操作平台位于所述脚架上方,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操作平台放置所述淋溶柱。优选的,为了能够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所述计量泵通过两个针形阀和一个流量计的配合使用准确的控制输出液体流速,且流量计量程为0~60L/h。优选的,为了方便观测模拟酸雨配置液PH数据,所述配液收液区安装的在线PH监测仪型号为SIN-PH,且在线PH监测仪与显示终端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实现面板集成操作,所述计量泵、搅拌器、在线PH监测均与电控柜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能模拟现实渣体或土壤高度,并且方便运输,所述淋溶柱由若干个筒体组成,且呈组装式连接。优选的,为了方便观察布水情况,并能够防止堵渣情况发生,所述淋溶柱的每个筒体上均安置有可视窗,且所述淋溶柱的最后段筒体上设置检查口。优选的,为了能够根据实际模拟需求进行组装,同时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由防腐材料制成的所述淋溶柱每段筒体高50cm~200cm,筒体内圆半径为10~50cm,壁厚2~3cm,整体高度为50cm~600cm。优选的,为了可以实现溶淋水循环使用,所述所述配液收液区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控制连通或隔断。优选的,为了以便更均匀的布水,防止壁流现象产生,所述布水槽由开孔圆盘做封底,且开孔圆盘有直径为2mm的透水孔,横竖向布孔,且布水层由石英砂组成,层高为10cm。优选的,为了便于挂在筒体法兰上,所述布水槽上端焊接的圆环壁厚1cm。优选的,为了能够支撑整个筒体放置于操作平台上,所述圆环支架位于中间段筒体上方,且圆环支架上焊接有六片脚架。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淋溶柱进行固定卡放安置,所述支架由不锈钢制成,外表喷漆做防腐,总长1500mm,总高2300mm,总宽1000mm;护栏长1500mm,高1000mm,楼梯宽600mm,高2200mm,长1500mm,宽1000mm,且操作平台中间偏右位置做圆形镂空。优选的,为了方便拆卸和运输,所述护栏,楼梯,脚架和操作平台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呈可拆卸式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设计合理,实现配液、进液、收集一体化,设备拆卸组装简单,便于运输。配液区带有搅拌功能,配置模拟酸雨时能减轻人力和混合不均的情况。配液区安装在线PH监测仪,能方便快捷的观测配置模拟酸雨的具体情况。装置进液流量可调,计量准确,能更好的模拟不同地区不同降雨强度对污染物溶出的影响。装置高度可变,能研究不同堆高渣堆雨水渗透时间对污染物溶出的影响,比实验室装置更贴近现实情况。装置设置插板阀,可方便工程装卸渣,保证淋溶液流出的同时能有效盛渣。装置考虑了装料固体废物的主要特性,材料耐酸耐腐,不限制某种固体的使用,能进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建筑垃圾、土壤等淋溶实验的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操作平台正面、侧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配液收液区,2、淋溶柱,3、布水槽,4、支架,11、针形阀,12、流量计,13、计量泵,14、搅拌器,15、开关阀,16、进水阀,17、出液阀,18、隔板,19、电控柜,20、在线PH监测仪,21、喷头,22、进口封头,23、法兰盘,24、可视窗,25、检查口,26、插板阀,27、出口封头,28、出水阀门,29、圆环支架,31、布水层,32、开孔圆盘,33、圆环,41、护栏,42、楼梯,43、脚架和44、操作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包括配液收液区1、淋溶柱2、布水槽3和支架4,所述配液收液区1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18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1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20,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16,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17,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15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14对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液收液区(1)、淋溶柱(2)、布水槽(3)和支架(4),所述配液收液区(1)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18)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1)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20),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16),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17),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15)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14)对模拟酸雨所需加入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且所述搅拌器(14)位于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外侧端与电控柜(19)呈电性连接,所述电控柜(19)的输出端与计量泵(13)呈电性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进行连接,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针形阀(11)和流量计(12),所述淋溶柱(2)由若干个筒体组成,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底部和上端分别焊接法兰盘(23),通过所述法兰盘(23)来固定连接筒体,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端连接进口封头(22),且所述进口封头(22)圆弧顶端开口接入进水管并固定喷头(21),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部安置有布水槽(3),所述布水槽(3)底部开设有开孔圆盘(32),所述布水槽(3)顶端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圆环(33),且所述布水槽(3)的开孔圆盘(32)上放置有布水层(31),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上安置可视窗(24),所述淋溶柱(2)的外侧设置有圆环支架(29),且所述淋溶柱(2)的最后段筒体上设置检查口(25),最后段筒体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23)与插板阀(26)连接,所述插板阀(26)下法兰盘与出水封头(27)连接,所述出水封头(27)圆弧顶端开口安装出水阀门(28),所述支架(4)包括护栏(41),楼梯(42),脚架(43),操作平台(44),所述护栏(41)竖直安置在所述脚架(43)上端,所述脚架(43)由若干不锈钢材通过螺帽链接固定而成,且所述脚架(43)外侧设置有楼梯(42),所述操作平台(44)位于所述脚架(43)上方,所述支架(4)通过所述操作平台(44)放置所述淋溶柱(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流量淋溶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液收液区(1)、淋溶柱(2)、布水槽(3)和支架(4),所述配液收液区(1)由方形槽体中间的隔板(18)分开为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两部分,所述配液收液区(1)上安装有在线PH监测仪(20),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配液区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阀(16),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液阀(17),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左侧配液区和右侧收液区之间通过开关阀(15)进行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内安置有搅拌器(14)对模拟酸雨所需加入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且所述搅拌器(14)位于配液收液区(1)的收液区的外侧端与电控柜(19)呈电性连接,所述电控柜(19)的输出端与计量泵(13)呈电性连接,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进行连接,且所述配液收液区(1)与所述淋溶柱(2)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安装有针形阀(11)和流量计(12),所述淋溶柱(2)由若干个筒体组成,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底部和上端分别焊接法兰盘(23),通过所述法兰盘(23)来固定连接筒体,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端连接进口封头(22),且所述进口封头(22)圆弧顶端开口接入进水管并固定喷头(21),所述淋溶柱(2)的第一段筒体上部安置有布水槽(3),所述布水槽(3)底部开设有开孔圆盘(32),所述布水槽(3)顶端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圆环(33),且所述布水槽(3)的开孔圆盘(32)上放置有布水层(31),所述淋溶柱(2)的筒体上安置可视窗(24),所述淋溶柱(2)的外侧设置有圆环支架(29),且所述淋溶柱(2)的最后段筒体上设置检查口(25),最后段筒体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23)与插板阀(26)连接,所述插板阀(26)下法兰盘与出水封头(27)连接,所述出水封头(27)圆弧顶端开口安装出水阀门(28),所述支架(4)包括护栏(41),楼梯(42),脚架(43),操作平台(44),所述护栏(41)竖直安置在所述脚架(43)上端,所述脚架(43)由若干不锈钢材通过螺帽链接固定而成,且所述脚架(43)外侧设置有楼梯(42),所述操作平台(44)位于所述脚架(43)上方,所述支架(4)通过所述操作平台(44)放置所述淋溶柱(2)。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统吴学勇陈晨牛学奎王舒婷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