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红平专利>正文

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862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包括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所述第一产水管上设有对称折叠的隔水薄膜,隔水薄膜上设有隔膜胶;所述折叠的隔水薄膜中间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一产水单元;所述第一产水单元包括对折的第一膜片,第一膜片与隔水薄膜之间设有第一产水格网;所述对折的第一膜片中间设有第一进水格网;所述第二产水管上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二产水单元,所述第二产水单元包括对折的第二膜片,第二膜片的外侧设有第二产水格网;所述对折的第二膜片中间设有第二进水格网;所述隔水薄膜、第一产水单元和第二产水单元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产生两种水质,满足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而且制作方便,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如今,不论是工业生产,例如对水有严格要求的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半导体等诸多行业的产品的生产,还是科研院所、实验室,甚至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水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我们需要对水进行一定处理,去除其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杂质,从而满足我们应用的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净水机逐渐普及,在净水机中,以反渗透,纳滤或者超滤为主的过滤技术逐步成为主流,这些过滤技术中的核心为膜元件。目前使用的膜元件绝大多数为卷式膜元件,与中空纤维和板框式结构相比,卷式膜元件在给水通道抗污染能力、设备空间要求、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单纯的反渗透膜,纳滤膜或者超滤膜的产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产水水质单一、产水无矿物质,产水水质安全性不高,口感欠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及其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同时产生两种水质,满足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而且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所述第一产水管上包裹有对称折叠的隔水薄膜,隔水薄膜上设有封闭式的隔膜胶;所述折叠的隔水薄膜中间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一产水单元;所述第一产水单元包括对折的第一膜片,第一膜片与隔水薄膜之间设有第一产水格网;所述对折的第一膜片中间设有第一进水格网;所述第二产水管上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二产水单元,所述第二产水单元包括对折的第二膜片,第二膜片的外侧设有第二产水格网;所述对折的第二膜片中间设有第二进水格网;所述隔水薄膜、第一产水单元和第二产水单元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上。上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为合并成整圆形的两只独立产水收集管,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为半圆柱形空腔,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上均设有多个集水通孔。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的开口端为与半圆空腔相连的整圆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管的整圆空腔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第二产水管的开口端为整圆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的开口端为可插入第二产水管开口端的圆形空腔。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的开口端均设有O型的圈槽。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隔膜胶位于隔水薄膜的两条与第一产水管垂直的长侧边以及与第一产水管相平行的远端短侧边。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隔水薄膜、第一产水单元和第二产水单元卷制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后经隔水胶带固定,所述隔水胶带上套设有导流环,导流环上设有密封圈。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的第一膜片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或者微滤膜中的一种,第一膜片与第一进水格网经第一密封胶层粘合。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所述的第二膜片为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或者微滤膜中的一种,第二膜片与第二进水格网经第二密封胶层粘合。前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的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S1:准备两根可相互组合的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S2:在第一产水管上设置隔水薄膜,隔水薄膜上涂布封闭式的隔膜胶,一组或多组第一产水单元放置于隔水薄膜的折叠空间内部,第一产水单元中的第一膜片以分离层向内的方式对称折叠,第一进水格网放置于第一膜片的折叠空间内部;第一产水格网为多页结构,分别位于第一膜片的下方和第一膜片与隔水薄膜之间,所有的第一产水格网一端固定,其中最下方的第一产水格网略长,与第一产水管接触;S3:在第二产水管上设置第二产水单元,第二产水产水单元中的第一膜片以分离层向内的方式对称折叠,第二进水格网放置于第二膜片的折叠空间内部;第一产水格网为多页结构,分别位于第二膜片的下方,所有的第二产水格网一端固定,其中最下方的第二产水格网略长,与第二产水管接触;S4:将隔水薄膜、第一产水单元和第二产水单元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上,对两侧端面的多余部分进行切除,制成膜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组合形成膜元件的产水通道,在第一产水管上设置隔水薄膜,并在隔水薄膜的中间设置第一产水单元,在第二产水管上设置第二产水单元,随后将隔水薄膜、第一产水单元和第二产水单元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上;在进水时,水流从第一进水格网和第二进水格网流入,通过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进行产水,由于隔水薄膜上的封闭式隔膜胶作用,第一产水格网和第一膜片形成以第一产水管为开口,其余边密封的半包围密封结构,使得第一产水格网产水的第一种水质流向第一产水管进行收集,而第二膜片的产水收集至第二产水管中,从而形成第二种水质,由此,本专利技术可以以一种膜元件同时产生两种水质,满足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而且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多种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的结构,使得两种水质可以从一端或者两端出水,简单方便。通过在第一产水管和第二产水管的开口端设置圈槽,用于安装密封用的O型圈。通过隔水胶带和导流环对膜元件的进水位置与出水位置进行约束。本专利技术膜片可以为反渗透膜,纳滤膜或超滤膜,用于过滤产水不同的性质的水,适用范围广,使用前景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产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产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膜元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产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第二产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膜元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产水管;2、第二产水管;3、隔膜胶;4、隔水薄膜;5、第一产水单元;6、第一膜片;7、第一产水格网;8、第一进水格网;9、集水通孔;10、第二产水单元;11、第二膜片;12、第二产水格网;13、第二进水格网;14、圈槽;15、隔水胶带;16、导流环;1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1: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如图1-5所示,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为合并成整圆形的两只独立产水收集管,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为半圆柱形空腔,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上均设有多个集水通孔9;所述第二产水管2的开口端为整圆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1的开口端为可插入第二产水管2开口端的圆形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1上包裹有对称折叠的隔水薄膜4,隔水薄膜4上设有封闭式的隔膜胶3,所述折叠的隔水薄膜4中间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一产水单元5,在折叠后的两片隔水薄膜4内侧涂布隔膜胶3,涂布隔膜胶3的位置分别位于隔水薄膜4的两条与第一产水管1垂直的长侧边以及与第一产水管1相平行的远端短侧边,两片隔水薄膜4的涂胶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与隔水薄膜4接触的第一产水格网7与第一膜片6形成以第一产水管1为开口,其余边密封的半包围密封结构,在多组第一产水单元5组合的情况下,在每组第一产水单元5之间的第一产水格网7上两侧长边以及与中心管平行的远端短边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所述第一产水管(1)上包裹有对称折叠的隔水薄膜(4),隔水薄膜(4)上设有封闭式的隔膜胶(3);所述折叠的隔水薄膜(4)中间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一产水单元(5);所述第一产水单元(5)包括对折的第一膜片(6),第一膜片(6)与隔水薄膜(4)之间设有第一产水格网(7);所述对折的第一膜片(6)中间设有第一进水格网(8);所述第二产水管(2)上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二产水单元(10),所述第二产水单元(10)包括对折的第二膜片(11),第二膜片(11)的外侧设有第二产水格网(12);所述对折的第二膜片(12)中间设有第二进水格网(13);所述隔水薄膜(4)、第一产水单元(5)和第二产水单元(10)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所述第一产水管(1)上包裹有对称折叠的隔水薄膜(4),隔水薄膜(4)上设有封闭式的隔膜胶(3);所述折叠的隔水薄膜(4)中间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一产水单元(5);所述第一产水单元(5)包括对折的第一膜片(6),第一膜片(6)与隔水薄膜(4)之间设有第一产水格网(7);所述对折的第一膜片(6)中间设有第一进水格网(8);所述第二产水管(2)上设有至少一组的第二产水单元(10),所述第二产水单元(10)包括对折的第二膜片(11),第二膜片(11)的外侧设有第二产水格网(12);所述对折的第二膜片(12)中间设有第二进水格网(13);所述隔水薄膜(4)、第一产水单元(5)和第二产水单元(10)共同卷制在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为合并成整圆形的两只独立产水收集管,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为半圆柱形空腔,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上均设有多个集水通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的开口端为与半圆空腔相连的整圆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管(2)的整圆空腔分别朝向相反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产水管(2)的开口端为整圆空腔;所述第一产水管(1)的开口端为可插入第二产水管(2)开口端的圆形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水管(1)和第二产水管(2)的开口端均设有O型的圈槽(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双水质膜元件,其特征在于:隔膜胶(3)位于隔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平夏跃
申请(专利权)人:吴红平夏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