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雪平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421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食用菌培养架包括:多个第一层架,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所述多个第二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和一个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形成八字形结构。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的八字形结构具有拔风效果,能够有效促进上下层架之间的空气自然流动,有利于实现食用菌子实体发育同步的目的。

A kind of mushroom culture frame and cultiv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绿色有机的重要食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目前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日益增多,栽培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食用菌多采用在菇房中栽培的规模化生产方式。现有食用菌工厂化瓶(袋)栽生产大多在菇房中采用高密度的立体栽培方式,安放在多层的水平床架上进行育菇,日产量可达几十吨,甚至几百吨。在如此大的生产规模下,达到生产稳定、生长同步以及产品均一是菌菇栽培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菇房设施能否保证处在各个不同位置的子实体都能均匀地获取温、光、水、气。由于多层床架上下层间距小,加上床架的工件阻隔,因而通风不畅,空气流动性差,导致不同层高、不同位置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CO2浓度会有较大差别,因而影响菌菇正常发育和生长同步,而且通风不畅还极易诱发各种病害和烂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食用菌培养架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该食用菌培养架具有能够促进空气流动的结构,从而改善栽培床各层架之间的通风效果,能够保证菇菌正常发育和生长同步。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多个第一层架,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所述多个第二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和一个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形成八字形结构。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多个第一层架,每个第一层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机构,多个第一层架沿第一支撑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一层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层架绕第一层架与第一支撑机构的连接点转动以使第一层架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由两个上述食用菌培养架邻近间隔放置后,同层的两个第一层架转动后可以形成八字形结构。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件;多个第一层架,每个第一层架可转动地支撑在一个第一支撑件和一个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层架绕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转动后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由两个上述食用菌培养架邻近间隔放置后,同层的两个第一层架转动后可以形成八字形结构。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多个托架,所述多个托架连接在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上并沿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层架,每个第一层架可转动地连接在一个托架上,所述第一层架转动后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由两个上述食用菌培养架邻近间隔放置后,同层的两个第一层架转动后可以形成八字形结构。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食用菌培养料放置在层叠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层架上,间歇性将第一层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和第一夹角之间调节,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9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的八字形结构具有拔风效果,能够有效促进上下层架之间的空气自然流动,有利于实现菇菌正常发育和生长同步。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架角度可调的食用菌培养架,通过间歇性的改变层架的翻转角度,可以大大改善作为栽培床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各层架之间的通风效果,实现栽培过程中各个位置的子实体所获的温、光、水、气一致,发育同步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转动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底座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的示意图。图5A至图5D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不同接合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又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又一种食用菌培养架的右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转动后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第一层架、第二层架与第一支撑机构的局部连接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食用菌培养架的层架转动后的示意图。图中:1、食用菌培养架;10、第一支撑机构;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第一支撑件;14、第三支撑件;15、第一导向柱;16、第三导向柱;20、第二支撑机构;21、第三立柱;22、第四立柱;23、第五立柱;24、第六立柱;30、第一层架;30a、前侧边;30b、后侧边;30c、左侧边;30d、右侧边;31、第一导向槽;32、第一容置孔;40、第二层架;40a、前侧边;40b、后侧边;40c、左侧边;40d、右侧边;41、第三导向槽;42、第三容置孔;50、驱动机构;60、底座;71、第一接合部;72、第二接合部;80、托架;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食用菌培养架1可放在菇房内,用于放置食用菌培养料,适合多种食用菌的袋直立栽培或瓶直立栽培,尤其适用于杏鲍菇的栽培,该食用菌培养架1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0、多个第一层架30和驱动机构50,进一步地包括第二支撑机构20和多个第二层架40、底座60,还可以包括框架(未示出)。如图4所示,第一层架30和第二层架40可以是镂空层架,并用于放置食用菌培养料,镂空层架可以提高通风效果,增加空气流动性。每个第一层架3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机构10,多个第一层架30沿第一支撑机构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层架4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机构20,多个第二层架40沿第二支撑机构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层架30优选等间距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40优选等间距间隔设置,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利于保证每个第一层架30和每个第二层架40上的食用菌的子实体能均匀地获取温、光、水、气。本实施例中,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30和一个第二层架40,空气能够从第一层架30和第二层架40之间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下端安装在镂空结构的底座60上。每个第一层架30具有相对的前侧边30a和后侧边30b、相对的左侧边30c和右侧边30d,前后左右是在面向第一层架30时第一层架30的四个侧边的位置。其中,第一层架30的左侧边30c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立柱11,第一层架30的右侧边30d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立柱1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层架,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所述多个第二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和一个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形成八字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层架,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所述多个第二层架层叠间隔设置;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和一个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形成八字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分别为可转动的第一层架和/或可转动的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中的至少一个层架转动后形成八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架转动后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层架转动后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分别小于等于80度,大于等于2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养架还包括框架,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和多个第二层架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和多个第二层架分别沿框架的高度方向层叠间隔设置,所述框架沿高度方向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框架的顶端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框架的底端具有多个第二接合部,所述框架的第一接合部用于与另一框架的第二接合部相接合以使两个框架沿高度方向叠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是V型槽或U型槽,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圆管或倒三角形管;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圆管或三角形管,所述第二接合部是V型槽或U型槽;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凹槽,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凸起;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凸起,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凹槽。6.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多个第一层架,每个第一层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撑机构,多个第一层架沿第一支撑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一层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层架绕第一层架与第一支撑机构的连接点转动以使第一层架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每个第一层架具有相对的前侧边和后侧边、相对的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第一层架的左侧边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立柱,所述第一层架的右侧边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立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一层架的后侧边、左侧边或右侧边。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机构;多个第二层架,每个第二层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机构,多个第二层架沿第二支撑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二层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层架绕第二层架与第二支撑机构的连接点转动以使第二层架与水平面形成第二夹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第二层架具有相对的前侧边和后侧边、相对的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第二层架的左侧边可转动地连接第三立柱,所述第二层架的右侧边可转动地连接第四立柱,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第二层架的后侧边、左侧边或右侧边。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分别小于等于80度,大于等于20度。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层架等间距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层架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平行设置,同一层中间隔设置有一个第一层架和一个第二层架,同层的第一层架和第二层架转动后形成八字形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调节丝杆,所述第一层架的后侧边和连接第二层架的后侧边连接调节丝杆。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培养架还包括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安装在框架上,所述多个第一层架和多个第二层架分别沿框架的高度方向层叠间隔设置,所述框架沿高度方向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所述框架的顶端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所述框架的底端具有多个第二接合部,所述框架的第一接合部用于与另一框架的第二接合部相接合以使两个框架沿高度方向叠放。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是V型槽或U型槽,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圆管或倒三角形管;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圆管或三角形管,所述第二接合部是V型槽或U型槽;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凹槽,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凸起;或者,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凸起,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凹槽。15.一种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件;多个第一层架,每个第一层架可转动地支撑在一个第一支撑件和一个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层架绕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转动后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架,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层架具有相对的前侧边和后侧边、相对的左侧边和右侧边,所述第一层架的左侧边上具有第一导向槽和供第一支撑件活动容置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层架的右侧边上具有第二导向槽和供第二支撑件活动容置的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平郑烜如
申请(专利权)人:郑雪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