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福来专利>正文

链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34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链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链轮包括:    一外轮,所述外轮的外周设有轮齿,其内周设有环槽;    一内轮,其与所述外轮为间隙配合,在所述外轮和内轮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离合单元;    弹簧,其设于所述的离合单元中;    滚动体,该滚动体由所述弹簧顶抵设置于所述的离合单元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链轮,尤其是一种只需单向传动的、可充分利用运动的惯性达到节能目的的链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设备都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车辆上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链轮结构的合理与否,对整个设备或车辆的运行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摩托车是由发动机带动链轮,摩托车行驶速度的快慢是靠油门大小的程度及档位的变化来决定的,其发动机、前后链轮及前后车轮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按照一定比例的速度工作的。在使用中,需要提速时,发动机会快速带动链轮使摩托车加速行驶;需要减速慢行放松油门后,由于车辆运动的惯性,车轮也还要带动链轮并迫使发动机继续运转。如此不仅没有利用其惯性使车辆良好滑行,而且造成了发动机的反向冲击力,增加了燃油的消耗,且增大了发动机及相关部件的磨损。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依据从事本领域的多年的实践经验,遂乃构思研发加以改进,经过了潜心的研究之后,研发了本技术的链轮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链轮结构,籍由简单的结构即可利用运动惯性,通过链轮中内、外轮的差速转动达到节能目的,且可减少零部件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链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包括一外轮,所述外轮的外周设有轮齿,其内周设有环槽;一内轮,其与所述外轮为间隙配合,在所述外轮和内轮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离合单元;弹簧,其设于所述的离合单元中;滚动体,该滚动体由所述弹簧顶抵设置于所述的离合单元中。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内轮的外周均布有复数个沿所述链轮的前进方向由深变浅的U形槽,该U形槽的底部设有与上述外轮的环槽相对应的凹槽;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滚动体设置于所述环槽及凹槽内,所述内轮U形槽的深端一侧设有该滚动体的置放口。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环槽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环槽和凹槽的截面圆弧直径等于该滚动体的直径,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环槽及凹槽相贴合地设置。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内轮与外轮的结合部的外侧分别固设有挡板,所述外轮与内轮的间隙为0.2-0.3mm。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挡板设有与所述U形槽对应的弧状凸出部。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所述滚动体,另一端设置于该U形槽较深的一端。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的滚动体为钢珠。如上所述的链轮结构,所述离合单元为8组。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的链轮结构,籍由内轮与外轮之间的U形槽所设的弹簧和钢珠的离合作用,令使用该链轮结构的设备在高速行中关闭动力源时,设备本身可利用其惯性继续运行。籍由上述结构,使其运动惯性转化为动力使该设备继续运行,减少了能源消耗;减速方便,设备运行更平稳、更安全;适用范围广,该链轮结构适用于各种链条传动的二轮、三轮摩托车及只需单向传动的齿轮、链轮,且安装、更换方便。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可降低能源消耗,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应用范围广,且可延长整体使用寿命。将本技术的链轮结构应用于二轮、三轮摩托车时,具有更为突出的优点。摩托车高速行驶中关闭油门时,发动机可快速自动地恢复到怠速状态,而摩托车本身却可利用其惯性继续向前高速行驶。籍由上述结构,使摩托车行驶的惯性转化为动力使车辆可继续向前行驶,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可减少35%左右;使用本节能链轮的摩托车减速方便,通过节能链轮外轮与内轮的差速转动,使发动机的反向冲击力基本消失,摩托车行驶更平稳,刹车更灵敏、更安全;使用方便,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松油门时,发动机可籍由弹簧与钢珠的离合作用快速自动地恢复到怠速状态,而摩托车仍可保持高速滑行;使用本节能链轮后,由于发动机可经常处于怠速状态,发动机的零部件不易发热,损耗小,可明显延长车辆的整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链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特点及优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链轮结构的示意图、沿A-A线、B-B线的剖示图,其中图1中部分位置去除了挡板。该链轮主要包括一外轮1、一内轮2、挡板3,在所述外轮1和内轮2之间设有两组以上的离合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8组离合单元,该离合单元包括弹簧5及滚动体4,该外轮1与内轮2为间隙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外轮1与内轮2的间隙为0.2-0.3mm。所述外轮1的外周设有轮齿11,其内周设有环槽12;内轮2的外周均布有复数个沿所述链轮的前进方向(图1箭头所示方向)由深变浅的U形槽21,且该U形槽21的底部设有与上述外轮的环槽12相对应的凹槽22,内轮2的U形槽21的深端一侧设有该滚动体4的置放口2111;弹簧5设于该U形槽21较深的一端211处;滚动体4由所述弹簧5顶抵设置于所述U形槽21较浅的一端212处,且所述滚动体4与所述环槽12及凹槽22相贴合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体4为钢珠,外轮1的环槽12的截面为圆弧状,内轮2的外周设有八个U形槽,该U形槽底部的凹槽22的截面为圆弧,且上述圆弧的直径均等于钢珠的直径,使钢珠与上、下圆弧面的接触点最多,摩擦力最大,使钢珠能更好地根据需要卡固或松动,具有更好的离合效果。内轮2与外轮1的结合部的外侧还可分别固设一挡板3,该挡板3的外圆直径大于外轮1的内圆直径,以限制外轮1及钢珠的轴向运动。该挡板3可以是平板,如钢珠的直径大于内轮或外轮的厚度,则挡板3可在与内轮2的U形槽2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弧状凸出部31,以将外轮1、内轮2及钢珠更好地固定在同一平面内,避免出现内、外轮分离的现象。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时,先将外轮1安装在内轮2上,再由U形槽21的置放口2111装入钢珠,接着将弹簧4装入内轮2的U形槽21内,此时,弹簧4将钢珠顶抵卡固于U形槽21的上、下圆弧面之间,然后,用螺栓通过挡板3上的通孔及内轮2的U形槽21之间的螺孔将挡板3固定在该链轮内轮2上,如此,即完成整个链轮的安装工作。该链轮结构作为摩托车后链轮使用时,可籍由螺栓通过内轮2上的四个固定孔23连接至摩托车的缓冲器,缓冲器与摩托车的后轮连接。使用该链轮的摩托车在起动或加速时,该外轮1的转速高于内轮2的转速,此时,钢珠通过弹簧5的顶力及外轮1的带动卡紧于内、外轮之间,使内轮2、外轮1通过卡紧的钢珠一体地转动,带动摩托车向前行驶。当摩托车达到一定速度后,可松开油门,让摩托车依靠惯性向前行驶,此时,由于内轮2的转速高于外轮1的转速,钢珠在内轮2的U形槽21内向后松动,其顶面与环槽12的圆弧面不再紧密接触,使外轮1与内轮2脱离而各自转动,发动机可快速自动恢复到怠速状态。籍由上述结构,使本技术的链轮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节省能源,例如,将摩托车行驶的惯性转化为动力使摩托车可继续向前行驶,每百公里的耗油量即可减少35%左右。2、安全,例如摩托车在使用本节能链轮后,减速方便,通过节能链轮外轮1与内轮2的差速转动,使其反向冲击力基本消失,运行更平稳,刹车更灵敏、更安全。3、使用方便,如在摩托车行驶达到一定速度松油门时,发动机可籍由弹簧5与钢珠的离合作用快速自动地恢复到怠速状态,而摩托车仍可保持高速滑行,且安装、更换方便。4、延长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福来
申请(专利权)人:崔福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