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及电线电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15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电缆及电线电缆组件,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电线电缆,包括内芯、第一阻燃层、抗静电层、散热缘、缓冲层以及第二阻燃层。其中,第一阻燃层可以防止内芯过热而自燃,第二阻燃层可以防止电线电缆外部的火快速将电线电缆引燃或者避免电线电缆被引燃,改善了电线电缆的耐热性。散热缘包覆于抗静电层的外壁,且散热缘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突起部的设置扩大了散热缘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性能。另外,缓冲层包覆于突起部的外壁,缓冲层可以降低电线电缆损坏的风险,提高电线电缆的抗压性。

Wire and cable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电缆及电线电缆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及电线电缆组件。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是传输电(磁)能,传输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它们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产业之一,也是继汽车工业之后机械工业的第二大产业。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建筑、交通、通讯、汽车和石化等行业。电线和电缆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导体、绝缘体以及外护套。但是,现有的电线电缆综合性能较差,难以应用于复杂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电线电缆及电线电缆组件,以提高电缆综合性能。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包括内芯、第一阻燃层、抗静电层、散热缘、缓冲层以及第二阻燃层。其中,所述内芯包括导体芯体、绝缘层以及填充体,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芯体的外壁,所述填充体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部。所述第一阻燃层包覆于所述填充体的外壁。所述抗静电层包覆于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外壁。所述散热缘包覆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壁,且所述散热缘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所述缓冲层包覆于所述突起部的外壁。所述第二阻燃层包覆于所述缓冲层的外壁。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突起部填充有石墨膜。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阻燃层由聚氯乙烯构成。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阻燃层由聚氯乙烯构成。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线电缆还包括遮阳层,所述遮阳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阻燃层的外壁。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阻燃层由纳米遮阳涂料构成。第二方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电线电缆组件,包括引导管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任意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电线电缆。其中,所述第二阻燃层的外壁设置有滑动部。所述引导管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线电缆组件还包括夹持件和牵引件,所述夹持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线电缆的容纳槽,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牵引件用于牵引所述夹持件运动。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连接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以使得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夹持所述电线电缆。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箍和所述第二卡箍的内壁均贴附有橡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提供的电线电缆,包括内芯、第一阻燃层、抗静电层、散热缘、缓冲层以及第二阻燃层。其中,第一阻燃层可以防止内芯过热而自燃,第二阻燃层可以防止电线电缆外部的火快速将电线电缆引燃或者避免电线电缆被引燃,改善了电线电缆的耐热性。散热缘包覆于抗静电层的外壁,且散热缘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突起部的设置扩大了散热缘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性能。另外,缓冲层包覆于突起部的外壁,缓冲层可以降低电线电缆损坏的风险,提高电线电缆的抗压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一种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线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电线电缆组件;100-电线电缆;110-内芯;111-导体芯体;113-绝缘层;115-填充体;117-滑动部;120-第一阻燃层;130-抗静电层;140-散热缘;141-突起部;150-缓冲层;160-第二阻燃层;170-遮阳层;300-引导管;310-夹持件;331-第一卡箍;333-第二卡箍;335-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电线电缆是传输电(磁)能,传输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它们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电线电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产业之一,也是继汽车工业之后机械工业的第二大产业。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建筑、交通、通讯、汽车和石化等行业。电线电缆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导体、绝缘体以及外护套。但是,现有的电线电缆综合性能较差,难以应用于复杂的使用环境。例如,有些电线电缆散热性差,不耐高温,局部容易受热软化甚至燃烧。有些电线电缆抗压性差,容易损坏。为此,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提供一种电线电缆,旨在提高电线电缆的综合性能。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该电线电缆100包括内芯110、第一阻燃层120、抗静电层130、散热缘140、缓冲层150以及第二阻燃层160。请参阅图2,内芯110包括导体芯体111、绝缘层113以及填充体115,绝缘层113包覆于导体芯体111的外壁,填充体115包覆于绝缘层113的外部。填充体115作为一种包裹物,导体芯体111嵌入填充体115内部,固定导体芯体111的位置。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体芯体111设置有多根,多根导体芯体111间隔嵌入填充体115内部,由于绝缘层113包覆于导体芯体111的外壁,避免了多根导体芯体111直接接触而引发电路短路。其中,绝缘层113的厚度为1~2毫米。第一阻燃层120包覆于填充体115的外壁。其中,第一阻燃层120可以由聚氯乙烯构成。第一阻燃层120可以防止内芯110过热而自燃。其中,第一阻燃层120的厚度为2~5毫米。抗静电层130包覆于第一阻燃层120的外壁。在具体设置时,抗静电层130的厚度为1~2毫米。散热缘140包覆于抗静电层130的外壁,且散热缘140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141。突起部141的设置扩大了散热缘140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在具体设置时,突起部141呈半球形。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突起部141填充有石墨膜。石墨膜是一种综合性质优良的导热材料,又称为导热石墨膜,导热石墨片。石墨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可根据具体用途与PET等其他薄膜类材料复合或涂胶,这种导热材料较好的弹性,可裁切冲压成任意形状,可多次弯折;适用于将点热源转换为面热源的快速热传导,具有很高的导热性能,是由一种高度定向的石墨聚合物薄膜制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突起部141填充有石墨膜可以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局部受热自燃。缓冲层150包覆于突起部141的外壁。在电线电缆100的架设或安装过程中,脚容易踩到电线电缆100或者施工过程中重物容易压到电线电缆100,缓冲层150可以降低电线电缆100损坏的风险。在一种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导体芯体、绝缘层以及填充体,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芯体的外壁,所述填充体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部;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包覆于所述填充体的外壁;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包覆于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外壁;散热缘,所述散热缘包覆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壁,且所述散热缘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覆于所述突起部的外壁;以及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二阻燃层包覆于所述缓冲层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导体芯体、绝缘层以及填充体,所述绝缘层包覆于所述导体芯体的外壁,所述填充体包覆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部;第一阻燃层,所述第一阻燃层包覆于所述填充体的外壁;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包覆于所述第一阻燃层的外壁;散热缘,所述散热缘包覆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壁,且所述散热缘的外缘具有间隔设置的突起部;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覆于所述突起部的外壁;以及第二阻燃层,所述第二阻燃层包覆于所述缓冲层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填充有石墨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层由聚氯乙烯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燃层由聚氯乙烯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电缆还包括遮阳层,所述遮阳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阻燃层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高峰曹少峰焦银苹曹宗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晨电缆电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