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包含一螺杆轴;一螺帽本体;螺帽本体呈中空状,其内侧具有和前述螺杆轴的螺旋槽相对应的螺旋槽;多数的滚珠介于前述的螺杆轴及螺帽本体的螺旋槽间;其中还包含有,一滚珠保持器设于螺杆轴及螺帽本体之间,滚珠保持器上设有多数的保持孔,每一保持孔中存置一滚珠;且滚珠保持器外侧沿螺帽本体的螺旋槽设有延伸体,且保持孔两侧的延伸体上设有限制保持孔中的滚珠不向外侧脱落的凸出块。(*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滚珠螺杆,特别是一种在螺杆轴及螺帽本体之间设有笼套型滚珠保持器,使相邻的滚珠不相互接触,且保持滚珠滚动至螺帽本体包围的范围外仍不脱落的笼套式滚珠螺杆。传统的滚珠螺杆包含一螺杆轴,一螺帽组合及多数介于螺杆轴及螺帽组合间循环滚动的滚珠;其中螺杆轴的外表面具有类似圆孤割面的螺旋槽,而螺帽组合具有一个螺帽本体及提供滚珠循环滚动的附件,螺帽本体呈中空状,套合在螺杆轴的外侧,其内侧具有和螺杆轴的螺旋槽相对应的螺旋槽;多数的滚珠介于螺杆轴及螺帽组合间,藉螺帽组合的使滚珠循环滚动的附件及滚珠的滚动,使螺杆轴及螺帽组合间相互转动,且不管螺杆轴的螺旋槽长度有多长,螺帽组合皆可相对螺杆轴的螺旋槽做螺旋运动。然而此设计的滚珠螺杆,由于滚珠两两相互接触及磨擦,故磨擦阻力较大;并且在循环结构中,由于滚珠和螺旋槽间并不接触,且螺旋槽并无法提供循环结构中的滚珠运动的动力,故在循环结构中的滚珠是被一颗接著一颗地推挤而前进。由于滚珠的相互磨擦及相推挤,造成滚珠螺杆的磨擦阻力增加,不只造成滚珠螺杆瞬间反转时的扭力变化,且循环结构由于承受的负荷大,容易产生循环结构破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0是一种先前的滚珠螺杆的改良设计(美国专利技术第4,542,661号),图11为图10的A-A’剖视图,螺杆轴1及螺帽本体2上分别设有螺旋槽(11及21),螺帽本体2上设有法兰22,法兰22为螺帽本体和外部机构结合时的一种设计;在螺杆轴1及螺帽本体2之间有一笼套形(Cage)的滚珠保持器4,而滚珠保持器4上设有很多存放滚珠的保持孔,每一保持孔中存放一颗滚珠,由于滚珠和滚珠之间被滚珠保持器4隔离,因此避免了滚珠和滚珠间相互磨擦的问题;但是由于保持器4并无法限制滚珠离开螺杆轴的螺旋槽11的表面而向外掉落,因此除了在螺帽本体的螺旋槽21包围的范围外,滚珠会自保持器4向外侧脱落。图10的设计在螺帽本体2的两侧各设置一套管5包围在滚珠3的外围,以避免滚珠掉落。套管的长度约需为螺帽本体运动行程的一半长度。由于套管5固定地设置在螺帽本体2上,而螺帽本体2移动时,套管5也跟著移动,如螺帽本体2移至行程的极限点时,套管5则必定会超过行程极限点,而和螺杆轴1的轴承座(未显示)产生干涉,为使轴承座不和套管5发生干涉,轴承座和行程极限点间的距离至少需大于套管5的长度,此造成绝大部分的情形下机台长度被迫需要加长很多,使机台制作成本严重增加。本技术的目的主要即在于设计一种相邻滚珠不相互磨擦,且不需设置滚珠循环结构,且在螺帽本体的两侧不设置套管的滚珠螺杆。由于滚珠不相互磨擦且不需设置滚珠循环结构,故可降低磨擦及避免循环结构破坏的危险,而在螺帽本体的两侧不设置套管,则可避免机台空间浪费,降低机台制作成本。此外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制作,使套管可标准化,本技术更提议一种套管和套管的连接方式,以方便产品规格化。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包含一螺杆轴及至少一螺帽本体;螺杆轴的外表面上具有类似圆孤剖面的螺旋槽,螺帽本体呈中空状套合在螺杆轴的外侧,其内侧则具有和螺杆轴的螺旋槽相对应的类似圆孤剖面的螺旋槽;多数的滚珠介于螺杆轴及螺帽本体的螺旋槽间,而可沿螺旋槽滚动,由于滚珠沿螺旋槽滚动,使螺杆轴及螺帽本体间相互螺旋运动。为了使滚动中的滚珠不相互接触,本技术设计的新型式的滚珠保持器设有保持孔,保持孔将滚珠保持于其中,由于本技术并不使用套管去限制滚珠,故本技术的滚珠保持器需具有保持滚珠不脱落的功能;为避免没有螺帽本体包围区域的滚珠离开螺杆轴的螺旋槽的表面而向外脱落,因此滚珠保持器的结构需经特别的设计。由于螺帽本体的螺旋槽为一条螺旋状而凹陷的沟槽,而沟槽中的两个滚珠接触时为点和点的接触,在沟槽的底部附近滚珠和相邻的滚珠并不相互接触,并且其间具有相当的间隙,因此本技术利用该区域设置延伸体,延伸体在滚珠的两旁,而延伸体上设有向滚珠靠近的凸出块,以限制滚珠由保持孔向外侧脱落。为方便产品的使用,使产品使用者可将整个笼套型滚珠保持器连同滚珠一体从螺杆轴上分离,而滚珠不会自滚珠保持器中掉落,在滚珠保持器的内侧,延螺杆轴的螺旋槽设有和外侧的延伸体相似的内延伸体,使用螺杆轴的螺旋沟的空间,以限制滚珠不由滚珠保持器的内侧脱离。由于滚珠保持器具有各种不同的长度需求,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的滚珠保持器设计一可和相邻的滚珠保持器相互组合的机构,相邻的滚珠保持器间则以结合带相互连接。为方便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较佳实拖例,然而此实施例及图式仅供说明及参考用,而非用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的C-C’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保持器型式示意图;图5为图4的C-C’局部割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滚珠保持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滚珠保持器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D-D’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合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一种先前的滚珠螺杆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A-A’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的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包含螺杆轴1及螺帽本体2,螺帽本体2的螺旋槽21正好设置在螺杆轴1的螺旋槽11的外侧,螺旋槽11及螺旋槽21共同提供滚珠3一个螺旋运动的轨道在螺杆轴1及螺帽本体2之间具有一明显的间隙,此间隙中设有一笼套形的滚珠保持器4,而滚珠保持器4在滚珠的运动轨道上设有多数存放滚珠3的保持孔,每一保持孔中存放一颗滚珠3,由于滚珠和滚珠之间被滚珠保持器4隔离,因此避免了滚珠和滚珠间相互磨擦的问题;由于设置套管会和轴承座发生干涉,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在螺帽本体2的两侧并不设置套管,以避免先前设计所衍生的机台长度加长及制作成本严重增加的缺点。当螺杆轴1和螺帽本体2相对旋转时,滚珠3大约以螺帽本体2相对于螺杆轴1一半的转速相对于螺杆轴1旋转,为了使本技术的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在设计的有效行程范围内,螺帽本体2都和足够多的滚珠相接触,滚珠保持器4的长度必需比螺帽本体2的长度长,且其加长的量大约为螺帽本体相对于螺杆轴的移动行程的一半;由于在螺帽本体2的两侧并不设置套管,而滚珠保持器4的长度又明显比螺帽本体2长,为避免没有螺帽本体2包围区域的滚珠3离开螺杆轴1的螺旋槽11的表面而向外脱落,因此滚珠保持器4的结构需经特别的设计。为了解本技术的滚珠保持器4的结构,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则针对图2的C-C’截面再行剖视以方便了解本技术的滚珠保持器4的结构。由图3的剖视图显示,滚珠保持器4在螺帽本体2的螺旋槽21包围区域内设有延伸体42,由于螺帽本体上的螺旋槽21为一条螺旋状而凹陷的沟槽,因此在滚珠保持器4的外侧,对应于螺旋槽21的凹陷处所设置的延伸体42,在螺杆轴1和螺帽本体2相互螺合旋转的过程中并不会和螺帽本体2产生干涉;延伸体42由图2的视角观察,螺旋状排列的延伸体42被保持孔41切割成许多小段,滚珠3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笼套式滚珠螺杆,至少包含:一螺杆轴,其外表面具有螺旋槽;一螺帽本体,套合在前述的螺杆轴的外侧;前述的螺帽本体呈中空状,其内侧具有和前述螺杆轴的螺旋槽相对应的螺旋槽;多数的滚珠介于前述的螺杆轴及螺帽本体的螺旋槽间;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一滚珠保持器设于前述的螺杆轴及螺帽本体之间,滚珠保持器上设有多数的保持孔,每一保持孔中存置一前述的滚珠;且前述的滚珠保持器外侧沿前述的螺帽本体的螺旋槽设有延伸体,且前述的保持孔两侧的延伸体上设有限制保持孔中的滚珠不向外侧脱落的凸出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淑女,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