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八轴手扶拖拉机变速箱总成,属于机械领域,其结构特征如下:Ⅳ轴组件中Ⅳ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副变速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Ⅳ轴配合;Ⅵ轴组件中介轮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两介轮之间装有一隔套Ⅱ起到轴向定位作用;动力输出轴组件中动力输出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动力输出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动力输出轴配合。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了上述结构,这样就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应性,广泛适用于水旱田作业,柴油机装上后手扶拖拉机平衡性好,且传动比配置合理,使得转向更加省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八轴手扶拖拉机变速箱总成,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原变速箱总成由变速箱体、倒档轴组件、一轴组件、二轴组件、副变速光轴组件、转向轴组件、驱动轮轴组件组成,其征如下倒档轴组件中倒档轴左端装有一粉末冶金套,两端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孔内,起到支承倒档轴的作用,倒档齿轮通过粉末冶金套与倒档轴配合;二轴组件中二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起到支承二轴的作用,I倒档从动齿轮、II档从动齿轮、减速主动齿轮、III档从动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二轴配合;副变速光轴组件中副变速光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起到支承副变速光轴的作用,副变速双联齿轮、减速从动齿轮与副变速光轴以小间隙方式配合,在其上滑转;转向轴组件中转向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起到支承转向轴的作用,中央传递大齿轮通过两件挡圈32固定在转向轴上,两件转向齿轮分别在转向弹簧左转向弹簧右的弹力作用下与中央传递齿轮形成套式配合;由于原变速箱总成一轴位置偏低,转向力较大,造成原变速箱总成对水田作业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手扶拖拉机变速箱总成,它由变速箱体、I轴组件、II轴组件、III轴组件、IV轴组件、转向轴组件、VI轴组件、驱动轮轴组件、动力输出轴组件组成,其结构特征如下二轴组件中二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I档从动齿轮、II档从动齿轮、III档从动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二轴配合;三轴组件中三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高速齿轮、常啮合齿轮、低速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三轴配合;IV轴组件中IV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副变速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IV轴配合;转向轴组件中转向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中央传递大齿轮通过两件挡圈30固定在转向轴上,两件转向齿轮分别在转向弹簧左转向弹簧右的弹力作用下与中央传递齿轮形成牙嵌式配合;VI轴组件中介轮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两件介轮与介轮轴以小间隙方式配合,并在其上滑转,两介轮之间装有一隔套II起到轴向定位作用;动力输出轴组件中动力输出轴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轴承孔内,动力输出齿轮通过矩形花键与动力输出轴配合。各档位传动工作原理如下柴油机的动力通过三角胶带、离合器(32)传递到一轴(1)上,当副变速齿轮(16)与低速齿轮(14)啮合的位置,用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I档从动齿轮(3)啮合,可实现I档前进;用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10),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档从动齿轮(5)啮合,可实现II档前进;用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10),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I档从动齿轮(11)啮合,可实现III档前进;用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高速齿轮(31)啮合,可实现倒1档后退;当副变速齿轮(16)通过变速杆拨至与高速齿轮(31)啮合的位置,用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I档从动齿轮(3)啮合,可实现IV档前进;当用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10),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档从动齿轮(5)啮合,可实现V档前进;用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10),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I档从动齿轮(11)啮合,可实现VI档前进;用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高速齿轮(31)啮合,可实现倒2档后退;用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I档从动齿轮(3)啮合,可实现旋耕机I档作业运动;用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10),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档从动齿轮(5)啮合,可实现旋耕机II档作业运动。转向的工作原理为当握紧左端转向手把,由转向拉线组件带动左转向拨叉(29)组件转动,从而拨动转向齿轮(19)向左移动,转向齿轮(19)牙嵌与中央传递大齿轮(18)牙嵌脱离,这样动力便无法通过转向齿轮(19)传递到左端下一级齿轮及轴上,左端驱动轮停止转动,而此时右端驱动轮正常转动,这样就实现了左转向,同理,当握紧右端转向手把时,就可实现右转向。由于本技术采取了上述结构,这样就增加了本技术在水田或旱田耕作的适应性,水田的作业性能大大提高,且传动比配置合理,使得转向更加省力,柴油机装上后手扶拖拉机平衡性好,有利于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图。由于本技术采取了上述结构,优化了手扶拖拉机传动机构设计,手扶拖拉机整机地隙高,结构强度好,驱动轮轮距调整快捷、方便、可靠,转向更省力,档位及转向不易脱档,且增加了垂直牵引面的两种速度的动力输出,增加了配套农机具的种类,提高了手扶拖拉机的耕作性能和工作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各档位传动及转向作进一步的描述,当外变速杆拨动副变速拨叉(30)(如附图1所示)向右端移动,此时,副变速齿轮(16)与低速齿轮(14)啮合,外变速杆拨动I倒档拨叉(4)(如附图1所示)向右端移动,使I倒档变速齿轮(2)与I档从动齿轮(3)啮合,这样由三角胶带、离合器(32)传递到一轴(1)上的柴油机动力便顺序通过一轴(1)、I倒档变速齿轮(2)、II轴(12)、I档从动齿轮(3)、II档从动齿轮(5)、III轴(15)、常啮合齿轮(13)、低速齿轮(14)、IV轴(17)、副变速齿轮(16)、转向轴(20)、中央传递大齿轮(18)、转向齿轮(19)、VI轴(22)、介轮(21)、驱动轮轴(24)、驱动齿轮(25),最终传递到驱动轮轴(24)上,从而带动驱动轮的转动,实现手扶拖拉机的1档前进运动;外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如附图1所示)向左端移动,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档从动齿轮(5)啮合,这样由三角胶带、离合器(32)传递到一轴(1)上的柴油机动力便顺序通过一轴(1)、II III档变速齿轮(7)、II轴(12)、II档从动齿轮(5)、III轴(15)、常啮合齿轮(13)、低速齿轮(14)、IV轴(17)、副变速齿轮(16)、转向轴(20)、中央传递大齿轮(18)、转向齿轮(19)、VI轴(22)、介轮(21)、驱动轮轴(24)、驱动齿轮(25),最终传递到驱动轮轴(24)上,从而带动驱动轮的转动,实现手扶拖拉机的2档前进运动;外变速杆拨动II、III档拨叉(如附图1所示)向右端移动,使II III档变速齿轮(7)与III档从动齿轮(11)啮合,这样由三角胶带、离合器(32)传递到一轴(1)上的柴油机动力便顺序通过一轴(1)、II III档变速齿轮(7)、II轴(12)、III档从动齿轮(11)、II档从动齿轮(5)、III轴(15)、常啮合齿轮(13)、低速齿轮(14)、IV轴(17)、副变速齿轮(16)、转向轴(20)、中央传递大齿轮(18)、转向齿轮(19)、VI轴(22)、介轮(21)、驱动轮轴(24)、驱动齿轮(25),最终传递到驱动轮轴(24)上,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八轴手扶拖拉机变速箱总成,由变速箱体、Ⅰ轴组件、Ⅱ轴组件、Ⅲ轴组件、Ⅳ轴组件、转向轴组件、Ⅵ轴组件、驱动轮轴组件、动力输出轴组件组成,其特征如下:二轴组件中二轴(11)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Ⅰ档从动齿轮(3)、Ⅱ档从动齿轮(5)、Ⅲ档从动齿轮(10)通过矩形花键与二轴(11)配合;三轴组件中三轴(15)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高速齿轮(31)、常啮合齿轮(13)、低速齿轮(14)通过矩形花键与三轴(15)配合;Ⅳ轴组件中Ⅳ轴(17)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副变速齿轮(16)通过矩形花键与Ⅳ轴(17)配合;转向轴组件中转向轴(20)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中央传递大齿轮(18)通过两件挡圈30(27)固定在转向轴(20)上,两件转向齿轮(19)分别与中央传递齿轮(18)形成牙嵌式配合;Ⅵ轴组件中介轮轴(22)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两介轮(21)之间装有一隔套Ⅱ(23);动力输出轴组件中动力输出轴(6)两端各装配有一件305轴承,分别安装于变速箱体(8)轴承孔内,动力输出齿轮(9)通过矩形花键与动力输出轴(6)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华,崔传兵,胡尊云,吴静,
申请(专利权)人:张义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