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机构,包括拨叉和拨叉轴,所述拨叉位于分动箱箱体内,在拨叉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滚柱,拨叉的柄部与拨叉轴的下部固定连接,该拨叉轴的底端伸入分动箱箱体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拨叉轴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箱体外,并与拨叉轴输出板的一头固定,在拨叉轴输出板的另一头安装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够使微型汽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并且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方便、操纵简单,从而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汽车的传动装置,尤其涉及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 机构。技术背景微型汽车一般采用的都是后轮驱动方式,即发动机的动力先传递到变速箱, 再由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后传动轴传递给后桥,以驱动后轮转动,整车向前或 向后行驶。微型汽车行进的快慢由变速器所处的挡位确定,而变速器的挡位由 多轴拨叉机构控制。通用的多轴拨叉机构由变速杆、拨杆、拨块、换挡轴、挡 位拨叉轴和拨叉等部件构成,有几个挡位就对应相应数目的拨叉轴及拨叉,且 拨叉轴的两端支承于变速器盖的相应孔中。选挡时可使变速杆绕其中部球形支 点横向摆动,则其下端拨动叉形拨杆绕换挡轴的轴线摆动,从而使叉形拨杆下 端球头对准所选挡位对应的拨块凹槽,然后使变速杆纵向摆动,带动拨叉轴及 拨叉向前或向后移动,即可实现挂挡。这种多轴拨叉机构可广泛应用于两轴及 两轴以上的换挡装置,但是受其结构、安装及运作方式的限制,对于一根轴上 的动力切换不适用,因此不能直接应用在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的转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机构, 以实现一根轴上的动力切换,便于微型汽车根据需要选择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机构,包括拨叉和 拨叉轴,其关键在于所述拨叉位于分动箱箱体内,在拨叉叉部的两端头对称 安装有滚柱,拨叉的柄部与拨叉轴的下部固定连接,该拨叉轴的底端伸入分动 箱箱体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拨叉轴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箱体外,并与拨 叉轴输出板的一头固定,在拨叉轴输出板的另一头安装接头。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传统微型汽车的底盘上增设分动箱,分动箱输入齿 轮与变速箱输出齿轮啮合,分动箱的输出轴上安装输出齿轮和同步器,且分动 箱输出轴的前端通过前传动轴与前桥联接。本技术中拨叉机构的滚柱卡入 同步器接合齿套圆周的环形槽内,拨叉机构的接头通过软轴与驾驶室内的分动 箱操纵手柄连接,在分动箱操纵手柄的控制下,分动箱操纵手柄通过软轴拉动 接头,使拨叉轴发生转动,拨叉轴通过拨叉上的滚柱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作轴 向移动,使同步器分离或接合。当同步器处于分离状态时,分动箱输出齿轮空 转,微型汽车采用两个后轮驱动,适合于路面状况较好的道路上行驶,以降低 轮胎及传动系零件的磨损;当同步器处于接合状态时,分动箱输出齿轮通过同 步器带动分动箱输出轴旋转,分动箱输出轴将动力传递到前桥,微型汽车采用 两个后轮及两个前轮共同驱动,这样汽车有足够的牵引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微 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上述拨叉的柄部套装在拨叉轴上,两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这样拨叉与拨 叉轴之间连接可靠,安装方便。在上述分动箱箱体的底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设弹簧和定位销,且通 孔的外端由螺纹盖密封;所述定位销的一端伸入拨叉叉部端面上设置的凹槽内, 定位销的另一端与弹簧的一头抵接,弹簧的另一头由螺纹盖限位。弹簧处于常压縮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销顶住拨叉,防止其晃动,从而保证了拨叉 拨动同步器接合齿套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它能够使微型汽 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并且两轮驱动与四轮驱动之间切换 方便、操纵简单,从而大大增强了微型汽车的爬坡能力,有效提高了汽车的通 过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拨叉1位于分动箱箱体3内,在拨叉1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滚柱4,拨叉l的柄部套装在拨叉轴2上,两者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拨 叉轴2的底端伸入分动箱箱体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拨叉轴2的上端向上 穿出分动箱箱体3夕卜,并与拨叉轴输出板5的一头固定,拨叉轴输出板5与拨 叉轴2相垂直,在拨叉轴输出板5的另一头安装接头6,接头6可通过软轴(图 中未画出)与驾驶室内的分动箱操纵手柄连接。从图1中可知,在分动箱箱体3的底端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穿设弹簧7 和定位销8,且通孔的外端由螺纹盖9密封;所述定位销8的一端伸入拨叉1叉 部端面上设置的凹槽内,定位销8的另一端与弹簧7的一头抵接,弹簧7的另 一头由螺纹盖9限位。弹簧7处于常压縮状态,在弹簧7的作用下,定位销8 顶住拨叉l,防止其晃动,从而保证了拨叉1工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如图2所示,变速箱输出齿轮10套装在变速箱输出轴11上并位于分动箱 箱体3内,在分动箱箱体3中安装中间齿轮12、分动箱输出齿轮13和同步器, 其中分动箱输出齿轮13通过轴承支承在分动箱输出轴14上,该分动箱输出齿 轮13通过中间齿轮12与变速箱输出齿轮10相啮合,而分动箱输出轴14通过 轴承支承在分动箱箱体3上。所述同步器由同步器接合齿15、同步环16、同步 器固定齿17和同步器接合齿套18构成,同步器接合齿15套装在分动箱输出齿 轮13前部的环形凸台上,两者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同步器接合齿15分成 前、后两段,在同步器接合齿15后段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花键,同步器接合齿 15的前段为空心锥台,该空心锥台上活套同步环16,同步环16的内孔为锥形 孔,锥形孔内壁的锥度与同步器接合齿15上空心锥台的锥度相适应,同步环16 的外轮廓为前小后大的台阶形,在同步环16后端最大直径段的外圆周上也设置 有外花键。所述同步环16前侧的分动箱输出轴14上安装有同步器固定齿17, 该同步器固定齿17与分动箱输出轴14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在同步器固定齿17 的外圆周上同样设置有外花键,并且同步器固定齿17、同步环16和同步器接合 齿15三者的外花键形状及大小相同。在所述同步器固定齿17上套装同步器接 合齿套18,该词步器接合齿套18通过滑键与同步器固定齿17连接,同步器接 合齿套18中心孔的孔壁设置有内花键,并且在同步器接合齿套18的外表面开 有与拨叉机构联接的环形槽,所述拨叉机构的滚柱14卡入同步器接合齿套18 外表面的环形槽内,在拨叉机构的拨动下,同步器接合齿套18可以向同步器接 合齿15滑移,使同步器接合齿15和同步器固定齿17之间通过同步器接合齿套 18接合在一起,此时同步器处于接合状态;反之,同步器处于分离状态。从图2中可知,变速箱输出轴ll在发动机动力的驱动下旋转时,变速箱输出轴ll通过后传动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桥,驱动后轮转动;同时,变速 箱输出齿轮10通过中间齿轮12带动分动箱输出齿轮13旋转,当同步器处于分 离状态时,分动箱输出齿轮13及同步器接合齿15空转,分动箱输出轴14不发 生转动,此时微型汽车采用两个后轮驱动,适宜于在路面状况较好的道路上行 驶。当控制分动箱操纵手柄,使之通过软轴拉动接头6时,拨叉轴2在软轴的 作用下绕其轴线旋转,拨叉轴2通过拨叉1上的滚柱4带动同步器接合齿套18 向同步器接合齿15的方向滑移,同步器接合齿套18推动同步环16,使同步环 16与同步器接合齿15之间产生摩擦,并在摩擦力的带动下同步环16也开始转 动,在同步环16的转速与同步器接合齿15的转速达到一致时,同步器接合齿 套18的后端滑到同步器接合齿15上,这样同步器接合齿套18同时与同步器接 合齿15和同步器固定齿17花键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汽车分动箱拨叉机构,包括拨叉(1)和拨叉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1)位于分动箱箱体(3)内,在拨叉(1)叉部的两端头对称安装有滚柱(4),拨叉(1)的柄部与拨叉轴(2)的下部固定连接,该拨叉轴(2)的底端伸入分动箱箱体(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拨叉轴(2)的上端向上穿出分动箱箱体(3)外,并与拨叉轴输出板(5)的一头固定,在拨叉轴输出板(5)的另一头安装接头(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彭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