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58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地基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重楼板,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条形槽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二条形槽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和第四条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外墙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装配时因外墙体不易定位而影响拼装效率的问题,具有安装牢靠的好处。

A new type of layered assembly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是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其中,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目前,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因外墙板不易定位安装而影响拼装施工效率的问题,造成拼装效率低下,且装配式建筑中承重柱和板之间存在安装不牢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地基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地基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重楼板,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条形槽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二条形槽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条形槽,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和第四条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外墙体,所述第一承重楼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内墙体,所述第一外墙体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内墙体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承重楼板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且内墙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承重楼板,所述第二承重楼板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五条形槽,所述第一承重楼板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六条形槽,所述第一外墙体与第五条形槽和第六条形槽均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楼板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七条形槽,所述第二承重楼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八条形槽,所述第七条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外墙体,所述第八条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外墙体,所述第二外墙体内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屋顶,所述第三支撑柱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强固定板,且第一加强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横梁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墙体同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柱,且两个所述的第二支撑柱分别安装在内墙体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墙体、第二外墙体和第三外墙体均由多个预制外墙板拼接而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均通过焊接与第一承重楼板和第二承重楼板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梁通过连接杆与屋顶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固定板,且第二加强固定板的另一侧与第二承重楼板的下表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可以缩短建筑需要的时间,通过第一承重楼板和第二承重楼板上下表面设置的条形槽,可以方便定位外墙板的位置,加快安装效率,且提高了稳定度,通过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一侧安装的第二加强固定板和第三支撑柱一侧安装的第一加强固定板,可以增强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地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承重楼板的立体图。图中:1、屋顶;2、连接杆;3、横梁;4、第三支撑柱;5、第二外墙体;6、第二承重楼板;7、第七条形槽;8、第五条形槽;9、第一外墙体;10、第一支撑柱;11、第三条形槽;12、第一条形槽;13、第一连接块;14、地基;15、第一加强固定板;16、内墙体;17、第二加强固定板;18、第二支撑柱;19、第一承重楼板;20、第三外墙体;21、第四条形槽;22、第二条形槽;23、第八条形槽;24、第六条形槽;25、第二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14,地基14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3,地基14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连接块25,地基1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重楼板19,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条形槽12,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条形槽22,第一连接块13与第一条形槽12通过间隙连接,第二连接块25与第二条形槽22通过间隙连接,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条形槽11,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条形槽21,第三条形槽11和第四条形槽2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外墙体9,第一承重楼板19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0、第二支撑柱18和内墙体16,第一外墙体9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0,内墙体16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承重楼板19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且内墙体16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8,第一支撑柱1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承重楼板6,第二承重楼板6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五条形槽8,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六条形槽24,第一外墙体9与第五条形槽8和第六条形槽24均通过间隙连接,第二承重楼板6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七条形槽7,第二承重楼板6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八条形槽23,第七条形槽7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外墙体5,第八条形槽2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外墙体20,第二外墙体5内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柱4,第三支撑柱4的一端设置有屋顶1,第三支撑柱4之间通过横梁3连接,第三支撑柱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强固定板15,且第一加强固定板15的另一侧与横梁3连接,内墙体16同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柱18,且两个所述的第二支撑柱18分别安装在内墙体16的两端,第一外墙体9、第二外墙体5和第三外墙体20均由多个预制外墙板拼接而成,第一支撑柱10和第二支撑柱18的两端均通过焊接与第一承重楼板19和第二承重楼板6连接,横梁3通过连接杆2与屋顶1连接,第一支撑柱10和第二支撑柱18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固定板17,且第二加强固定板17的另一侧与第二承重楼板6的下表面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通过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可以缩短建筑需要的时间,通过第一承重楼板19和第二承重楼板6上下表面设置的条形槽,可以方便定位外墙板的位置,加快安装效率,且提高了稳定度,通过第一支撑柱10、第二支撑柱18一侧安装的第二加强固定板17和第三支撑柱4一侧安装的第一加强固定板15,可以增强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保证建筑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1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4)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3),所述地基(14)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连接块(25),所述地基(1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重楼板(19),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条形槽(12),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条形槽(22),所述第一连接块(13)与第一条形槽(12)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5)与第二条形槽(22)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条形槽(11),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条形槽(21),所述第三条形槽(11)和第四条形槽(2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外墙体(9),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0)、第二支撑柱(18)和内墙体(16),所述第一外墙体(9)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0),所述内墙体(16)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承重楼板(19)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且内墙体(16)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8),所述第一支撑柱(1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承重楼板(6),所述第二承重楼板(6)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五条形槽(8),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六条形槽(24),所述第一外墙体(9)与第五条形槽(8)和第六条形槽(24)均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楼板(6)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七条形槽(7),所述第二承重楼板(6)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八条形槽(23),所述第七条形槽(7)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外墙体(5),所述第八条形槽(2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三外墙体(20),所述第二外墙体(5)内侧设置有第三支撑柱(4),所述第三支撑柱(4)的一端设置有屋顶(1),所述第三支撑柱(4)之间通过横梁(3)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加强固定板(15),且第一加强固定板(15)的另一侧与横梁(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分层装配式建筑,包括地基(1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4)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3),所述地基(14)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第二连接块(25),所述地基(1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承重楼板(19),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条形槽(12),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条形槽(22),所述第一连接块(13)与第一条形槽(12)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5)与第二条形槽(22)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条形槽(11),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条形槽(21),所述第三条形槽(11)和第四条形槽(2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外墙体(9),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0)、第二支撑柱(18)和内墙体(16),所述第一外墙体(9)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0),所述内墙体(16)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承重楼板(19)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且内墙体(16)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8),所述第一支撑柱(1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承重楼板(6),所述第二承重楼板(6)下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五条形槽(8),所述第一承重楼板(19)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六条形槽(24),所述第一外墙体(9)与第五条形槽(8)和第六条形槽(24)均通过间隙连接,所述第二承重楼板(6)上表面的两侧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