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16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块、定模块和顶出模块,动模块设置在定模块的上方,动模块和定模块上分别设有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且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之间相互连通,动模块和定模块上还分别设有止挡块和导向块,止挡块一端设有弹簧,另一端设置在导向块的下方,顶出模块与止挡块之间设有推杆,推杆在顶出模块的作用下推动止挡块带动动模块向上移动,止挡块向上移动过程中在导向块的作用下挤压弹簧并向弹簧一侧移动后可与推杆脱离止挡关系,顶出模块与动模块之间还设有复位杆,顶出模块与平面型腔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An anti deformation demoul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模具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满足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需求。而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各大工业领域包括航天航空、电子机械、船舶汽车等领域对塑料制品的需求,塑料产品的结构更加复杂,对模具的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塑料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要求。在注塑产品中,有一种大的平面中间有多个凸台的产品。使用常规的顶出方式,在产品脱模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产品中间的凸台与平面上的顶杆顶出的力不一致,导致产品发生变形。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申请号:CN201610912465.3],包括塑料压机顶出杆、与塑料压机顶出杆连接的下顶板、设置于下顶板一侧的旋转板、设置于旋转板端部的中顶板、设置于中顶板上的上顶板、设置于中顶板一侧的二次顶出限位、设置于上顶板上的弹簧导柱和弹簧、设置于下顶板一侧的行程开关、设置于下顶板端部的顶板限位、贯穿于上顶板、中顶板和下顶板设置的顶棒、设置在顶棒一端与模具底板之间的螺丝、设置在顶棒另一端的顶块、设置在顶棒与所述顶块之间的另一螺丝、设置于中顶板上的顶杆。上述方案虽然具有较好的二次顶出效果,但是二次顶出结构复杂,体积空间大,需根据产品的不同设计工艺参数不同的顶出机构,且杠杆易出现卡死现象,二次推出不稳定,二次推出时,顶块和顶杆同时顶出,减少了顶杆的有效顶出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了一种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且效果良好的防变形脱模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块、定模块和顶出模块,所述动模块设置在定模块的上方,动模块和定模块上分别设有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且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动模块和定模块上还分别设有止挡块和导向块,所述止挡块一端设有弹簧,另一端设置在导向块的下方,所述顶出模块与止挡块之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在顶出模块的作用下推动止挡块带动动模块向上移动,所述止挡块向上移动过程中在导向块的作用下挤压弹簧并向弹簧一侧移动后可与推杆脱离止挡关系,所述顶出模块与动模块之间还设有复位杆,顶出模块与平面型腔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针。优选的,所述顶出模块设置在定模块的下方,且顶出模块顶部与顶针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顶针固定板设置在底座上方,顶针固定板上方设有顶针板。优选的,所述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上,另一端连接动模块的平面型腔,所述复位杆一端固定在顶针板上,另一端连接动模块,所述推杆一端固定在顶针固定板上,另一端与止挡块止挡连接。优选的,所述凸起型腔由设置在定模块上的套筒镶件形成,所述套筒镶件通过套筒固定板固定在定模块上。优选的,所述动模块和定模块之间还设有限位杆和导杆。优选的,所述止挡块与动模块之间设有止挡固定板,所述导向块的截面为“]”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通过二次顶出的方式,第一次顶出,将产品凸出部分优先脱模,第二次顶出将产品平整面脱离模具,达到产品完整的脱模;在整个模具顶出过程中,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与正常的运作方式一样,通过成型机的顶杆顶出动作即可;在模具中该机构可进行分段的顶出,来达到二次顶出的方式,可适用于大面积的产品脱模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装配周期短,维护简易,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动模块1、定模块2、顶针板3、顶针固定板4、底座5、顶出模块6、止挡块7、弹簧8、止挡固定板9、导向块10、推杆11、复位杆12、限位杆13、顶针14、套筒镶件15、套筒固定板16、导杆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块1、定模块2和顶出模块6,所述动模块1设置在定模块2的上方,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分别设有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且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还分别设有止挡块7和导向块10,所述止挡块7一端设有弹簧8,另一端设置在导向块10的下方,所述顶出模块6与止挡块7之间设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在顶出模块6的作用下推动止挡块7带动动模块1向上移动,所述止挡块7向上移动过程中在导向块10的作用下挤压弹簧8并向弹簧8一侧移动后可与推杆11脱离止挡关系,所述顶出模块6与动模块1之间还设有复位杆12,顶出模块6与平面型腔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针14。其中,所述顶出模块6设置在定模块2的下方,且顶出模块6与顶针固定板4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固定板4设置在底座5上方,顶出模块6贯穿底座5与顶针固定板4垂直连接,顶针固定板4上方设有顶针板3,所述顶针14一端固定在顶针板3上,另一端连接动模块1的平面型腔,所述复位杆12一端固定在顶针板3上,另一端连接动模块1,所述推杆11一端固定在顶针固定板4上,另一端与止挡块7止挡连接,所述凸起型腔由设置在定模块2上的套筒镶件15形成,所述套筒镶件15通过套筒固定板16固定在定模块2上,所述动模块1和定模块2之间还设有限位杆13和导杆17,所述止挡块7至少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动模块1上,且止挡块7与动模块1之间设有止挡固定板9,所述导向块10的截面为“]”型,导向块10的底部凸起固定在定模块2上,顶部凸起端部设有与止挡块7端部配合的滑动部和抵紧部,所述滑动部和抵紧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采用本技术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工作时,顶部虚线处即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内为产品,成型机的顶杆顶到顶出模块6上,顶针固定板4和顶针板3在顶出模块6的推动下向上移动,推杆11随着顶针固定板4向上移动,止挡块7在推杆11的作用下,推动动模块1向上运动,从而使得产品的凸台与凸起型腔即套筒镶件15脱离,完成第一段顶出,动模块1继续向上运动,止挡块7在导向块10的导向下向内压缩弹簧8,推杆11与止挡块7没有了止挡关系,推杆11不再推动止挡块7向上,动模块1停止运动,此时顶针14在顶针板3的作用下继续向上运动,将产品脱离平面型腔,即实现产品的整体脱离,完成第二段顶出工作。其中,限位杆13可以防止动模块1脱离整个机构,导杆17可以保证动模块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复位时,成型机的顶杆带动顶出模块6回到初始位置,动模块1在复位杆1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止挡块7向下移动,脱离导向块10的抵紧作用,在弹簧8的作用下向外弹出,恢复原有状态,实现循环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块(1)、定模块(2)和顶出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块(1)设置在定模块(2)的上方,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分别设有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且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还分别设有止挡块(7)和导向块(10),所述止挡块(7)一端设有弹簧(8),另一端设置在导向块(10)的下方,所述顶出模块(6)与止挡块(7)之间设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在顶出模块(6)的作用下推动止挡块(7)带动动模块(1)向上移动,所述止挡块(7)向上移动过程中在导向块(10)的作用下挤压弹簧(8)并向弹簧(8)一侧移动后可与推杆(11)脱离止挡关系,所述顶出模块(6)与动模块(1)之间还设有复位杆(12),顶出模块(6)与平面型腔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针(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块(1)、定模块(2)和顶出模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块(1)设置在定模块(2)的上方,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分别设有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且平面型腔和凸起型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还分别设有止挡块(7)和导向块(10),所述止挡块(7)一端设有弹簧(8),另一端设置在导向块(10)的下方,所述顶出模块(6)与止挡块(7)之间设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在顶出模块(6)的作用下推动止挡块(7)带动动模块(1)向上移动,所述止挡块(7)向上移动过程中在导向块(10)的作用下挤压弹簧(8)并向弹簧(8)一侧移动后可与推杆(11)脱离止挡关系,所述顶出模块(6)与动模块(1)之间还设有复位杆(12),顶出模块(6)与平面型腔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针(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模块(6)设置在定模块(2)的下方,且顶出模块(6)顶部与顶针固定板(4)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纳乐科思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