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模顶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16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模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结构包括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第一顶杆、顶针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一锁紧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顶杆包括推杆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顶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顶杆通过推杆与顶针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嵌设在底板内且通过第二锁紧件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紧件嵌设在第二顶针板内且与第二顶针板螺纹连接。所述动模顶出组件,无需打开模具就能够实现顶针的更换。

A kind of ejecting component of mov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模顶出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动模顶出组件。
技术介绍
产品完成一个成形周期后开模,产品会包裹在模具的一边(动模),必须将其从动模上取下来。此工作必须由顶出系统来完成,它是整套模具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动模的顶出结构内包含细长的顶针,通过顶针将模具内的注塑产品顶出,在顶出的过程中顶针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需要进行拆卸更换,但是现有的顶针由于较为细长,需要打开模具进行更换,导致顶针的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模顶出组件,无需打开模具就能够实现顶针的更换。一种动模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一顶针板以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安装在模具动模的底板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顶针板位于第一顶针板的底部;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伸缩端与第二顶针板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在底板和支撑板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模具动模板内开设有产品容纳腔;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第一顶杆、顶针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一锁紧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顶杆包括推杆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顶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顶杆通过推杆与顶针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嵌设在底板内且通过第二锁紧件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紧件嵌设在第二顶针板内且与第二顶针板螺纹连接;所述顶针组件包括导向筒和顶针,所述顶针固设在导向筒的上端且与导向筒连通;所述顶针与导向筒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针的头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顶针的头部与动模的产品容纳腔底部的顶出盖相接触;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第一顶杆与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同步运动且第一顶杆通过推杆在导向筒内做活塞运动;所述顶针的上还套设有弹性缓冲块;所述弹性缓冲块位于支撑板和产品容纳腔之间,所述弹性缓冲块的高度与支撑板至产品容纳腔底部的距离相等;所述产品容纳腔开设于动模板内;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在底板和支撑板之间往复运动,通过顶针组件将产品容纳腔内的产品顶出。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块内开设有与顶针结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顶针的头部嵌设在弹性缓冲块的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头部设有活塞且所述推杆的头部连同活塞一起装配于导向筒内,所述活塞的四周与导向筒内部紧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外部还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第一连接部上,另一端抵在顶针组件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筒与推杆连接的一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与导向筒螺纹连接,所述推杆的头部贯穿筒盖连同活塞一起装配于导向筒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筒盖上。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筒嵌设在支撑板内,所述顶针包括多个且均布在导向筒上,所述顶针的头部向上延伸且延伸端与产品容纳腔底部的顶出盖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顶针通过顶针末端开设的通孔与导向筒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件通过开设在第二顶针板上的第一装配孔嵌设在第二顶针板内且与第二顶针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嵌设在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嵌设在第一锁紧件内且与第一锁紧件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二连接部上开设的第一条状凸起与第一顶杆的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延伸出底部的外部且延伸端上开设有第二条状凸起,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二条状凸起结构相适配的内凹结构;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顶针板朝着底板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接触且通过第二条状凸起键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模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结构包括第一顶杆组件,首先,所述第一顶杆组件采取分段设计的第一顶杆、顶针组件、第一支撑杆、第一锁紧件、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顶针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锁紧件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装配在第二锁紧件内,第二锁紧件与底板螺纹连接;产品顶出完成,第一顶杆组件复位后,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将第一顶杆组件组装为一体通过第二锁紧件安装在底板上;当顶针需要拆卸时,由于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的螺纹方向相同,通过拧开第二锁紧件,带动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顶针板分离,将第一顶杆和顶针拆卸,从模具底板抽出,无需打开模具,即可对顶针进行拆卸和更换;其次,通过顶针的头部均匀开设的多个透气孔,当第一顶杆随着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同步运动且第一顶杆通过推杆在导向筒内做活塞运动,将导向筒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透气孔排出,便于产品的顶出,且顶针拔出较易,不易损伤顶针;除此之外,通过弹性缓冲块的作用,当需要对产品顶出时,推杆、导向筒随着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同步向上运动,当导向筒顶部与接触弹性缓冲块接触,弹性缓冲块发生微弹性形变且当导向筒不能继续向上运动时,顶针对产品有个向上的作用力,此时,第一顶杆通过推杆在导向筒内向上做活塞运动,将导向筒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透气孔排出,当将产品顶出后,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弹性缓冲块逐渐恢复形变,并带动顶针和导向筒向下运动,然后推杆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随着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进行复位;弹性缓冲块的设计不仅能够减缓顶针对产品的冲击的作用,而且使得顶针拔出较易,不易损伤顶针,所述弹性缓冲块在顶针、第一顶杆复位的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动模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顶针组件的俯视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板、3-动模板、4-模脚、5-第一顶针板、6-第二顶针板、7-产品容纳腔、8-驱动装置、9-第一顶杆、901-推杆、902-第一连接部、10-顶针组件、101-导向筒、102-顶针、103-透气孔、104-活塞、105-筒盖、11-第一支撑杆、111-第二连接部、112-第一条状凸起、12-第二支撑杆、121-第二条状凸起、13-第一锁紧件、131-内凹结构、14-第一装配孔、15-第二顶杆、16-第二锁紧件、17-第二装配孔、18-弹性缓冲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模顶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板(5)、第二顶针板(6)以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安装在模具动模的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所述第二顶针板(6)位于第一顶针板(5)的底部;所述底板(1)上设有驱动装置(8);所述驱动装置(8)的伸缩端与第二顶针板(6)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在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模具动模板(3)内开设有产品容纳腔(7);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第一顶杆(9)、顶针组件(10)、第一支撑杆(11)、第一锁紧件(13)、第二支撑杆(12)和第二锁紧件(16);所述第一顶杆(9)包括推杆(901)和第一连接部(902),所述第一顶杆(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顶杆(9)通过推杆(901)与顶针组件(10)连接;所述第一顶杆(9)通过第一连接部(902)与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通过第一锁紧件(13)与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嵌设在底板(1)内且通过第二锁紧件(16)与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13)和第二锁紧件(16)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紧件(13)嵌设在第二顶针板(6)内且与第二顶针板(6)螺纹连接;所述顶针组件(10)包括导向筒(101)和顶针(102),所述顶针(102)固设在导向筒(101)的上端且与导向筒(101)连通;所述顶针(102)与导向筒(101)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针(102)的头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03),所述顶针(102)的头部与产品容纳腔(7)底部的顶出盖相接触;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所述第一顶杆(9)与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同步运动且第一顶杆(9)通过推杆(901)在导向筒(101)内做活塞运动;所述顶针(102)上还套设有弹性缓冲块(18);所述弹性缓冲块(18)位于支撑板(2)和产品容纳腔(7)之间,所述弹性缓冲块(18)的高度与支撑板(2)至产品容纳腔(7)底部的距离相等;所述产品容纳腔(7)开设于动模板(3)内;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在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往复运动,通过顶针组件(10)将产品容纳腔(7)内的产品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模顶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针板(5)、第二顶针板(6)以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安装在模具动模的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所述第二顶针板(6)位于第一顶针板(5)的底部;所述底板(1)上设有驱动装置(8);所述驱动装置(8)的伸缩端与第二顶针板(6)的底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在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模具动模板(3)内开设有产品容纳腔(7);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第一顶杆(9)、顶针组件(10)、第一支撑杆(11)、第一锁紧件(13)、第二支撑杆(12)和第二锁紧件(16);所述第一顶杆(9)包括推杆(901)和第一连接部(902),所述第一顶杆(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顶杆(9)通过推杆(901)与顶针组件(10)连接;所述第一顶杆(9)通过第一连接部(902)与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通过第一锁紧件(13)与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嵌设在底板(1)内且通过第二锁紧件(16)与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13)和第二锁紧件(16)的螺纹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锁紧件(13)嵌设在第二顶针板(6)内且与第二顶针板(6)螺纹连接;所述顶针组件(10)包括导向筒(101)和顶针(102),所述顶针(102)固设在导向筒(101)的上端且与导向筒(101)连通;所述顶针(102)与导向筒(101)可拆卸连接;所述顶针(102)的头部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03),所述顶针(102)的头部与产品容纳腔(7)底部的顶出盖相接触;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所述第一顶杆(9)与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同步运动且第一顶杆(9)通过推杆(901)在导向筒(101)内做活塞运动;所述顶针(102)上还套设有弹性缓冲块(18);所述弹性缓冲块(18)位于支撑板(2)和产品容纳腔(7)之间,所述弹性缓冲块(18)的高度与支撑板(2)至产品容纳腔(7)底部的距离相等;所述产品容纳腔(7)开设于动模板(3)内;在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第一顶针板(5)和第二顶针板(6)在底板(1)和支撑板(2)之间往复运动,通过顶针组件(10)将产品容纳腔(7)内的产品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模顶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块(18)内开设有与顶针(102)结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康倍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