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申专利>正文

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89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机械传动装置中应用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是在输入偏心轴的两上曲拐上,分别装有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在摆动行星齿轮上还装有从动偏心轴,从动偏心轴与输入偏心轴平行,偏心距相等,其支座固定在差速连接板上;两个摆动行星齿轮分别与机壳上和输出轴上的内齿圈相啮合。由此实现了两个摆动行星齿轮的差速合成,传动比可从1到4万之间任意变化。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比大,可应用于各种需要大传动比的机械传动装置中。(*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装置中应用的、具有较大传动比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在机械传动装置中,为了减小传动装置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增大传动机构的传动比,采用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将具有定轴线齿轮的普通传动改为行星传动或摆动传动。中国专利(专利号为93244454.7)提供的《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具有结构合理、简单、制造方便和传动比较大等特点。该装置的传动比与内齿圈和摆动行星齿轮的齿数差以及内齿圈的齿数有关。齿数差越小,内齿圈齿数越多,其传动比越大。由于该装置的齿数差最小为1,内齿圈的齿数不可能太大,所以,增加该装置的传动比也受到限制,一般的传动比在200以内。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可使传动比从1到4万以上、输出轴可正反方向旋转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该装置的输入轴是有两个曲拐的偏心轴,两个曲拐的偏心距方向相反。偏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上,另一端与输出轴同心,通过轴承固定在输出轴上。在该偏心轴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径上,分别装有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在该偏心轴靠近曲拐处两侧的中心轴径上,分别装有一个差速连接板。在两个摆动行星齿轮上,还装有两个与第一个偏心轴相平行的从动偏心轴。从动偏心轴的偏心距与第一个偏心轴相等,装配时的偏心方向与第一个偏心轴相同。两个从动偏心轴的支座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两个差速连接板上。两个差速连接板通过连接杆固定成为一个整体。一个摆动行星齿轮与固定在机壳内壁上的内齿圈相啮合;另一个摆动行星齿轮与输出内齿轮轴上的内齿圈相啮合。当输入偏心轴按一定的方向旋转时,两个从动偏心轴则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两个摆动行星齿轮的中心线则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摆动行星齿轮体则围绕内齿圈的中心线进行匀速摆动。由于与一个摆动行星齿轮相啮合的内齿圈固定在机壳内壁上,不能转动,所以,支撑从动偏心轴的两个差速连接板带动两个摆动行星齿轮以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所确定的角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与输出轴的内齿圈相啮合的摆动行星齿轮,一方面,驱动输出轴内齿圈转动,另一方面,随差速连接板向反方向运动,由此实现了两个摆动行星齿轮差速运动的合成,使输出轴按合成后的速度运动。本技术中的从动偏心轴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机型的结构要求确定。输入偏心轴上的曲拐也可以只有一个,只安装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另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则通过两个从动偏心轴支撑并带动摆动。如果该装置的传动比不需要很大,可将与机壳壁上内齿圈相啮合的摆动行星齿轮加工成光轮,不与内齿圈相啮合,只作为平衡轮使用。同时将差速连接板与机壳固定在一起,实现另一摆动行星齿轮与输出内齿轮轴内齿圈的单级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其传动比可在200以内。两个差速连接板可以合并放置在两个摆动行星齿轮之间。齿轮可以采用渐开线、摆线或圆弧等齿形。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比可从1到4万之间任意变化。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可以与输入轴的选转方向相同或相反。装置的传动方向是可逆的。说明书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内齿圈;(2)为连接杆;(3)为从动偏心轴;(4)为差速连接板;(5)为机壳;(6)为输入偏心轴;(7)为摆动行星齿轮;(8)为摆动行星齿轮;(9)为差速连接板;(10)为输出内齿轮轴;(11)为内齿圈。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输入偏心轴(6)是一个有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偏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5)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输出内齿轮轴(10)上。在该偏心轴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径上,分别装有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在输入偏心轴(6)靠近曲拐处两侧的中心轴径上,装有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在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上还装有两个与输入偏心轴(6)相平行的从动偏心轴(3)。从动偏心轴(3)的偏心距与输入偏心轴(6)的相等,装配时的偏心方向与输入偏心轴(6)相同。两个从动偏心轴(3)的支座通过轴承固定在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上。两个差速连接板通过连接杆(2)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摆动行星齿轮(7)与固定在机壳(5)内壁上的内齿圈(1)相啮合;摆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轴(10)上的内齿圈(11)相啮合。当输入偏心轴(6)按一定的方向旋转时,两个从动偏心轴(3)则以相同的速度旋转。摆动行星齿轮(7)和(8)的中心线则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两个摆动行星齿轮体则围绕各自相啮合内齿圈的中心线进行匀速摆动。由于与摆动行星齿轮(7)相啮合的内齿圈(1)固定在机壳(5)的内壁上,不能转动。所以支撑从动偏心轴(3)的差速连接板(4)和(9)带动摆动行星齿轮(7)和(8)以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所确定的角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摆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轴(10)的内齿圈相啮合时,一方面驱动输出轴(10)的内齿圈(11)转动;另一方面随差速连接板(4)和(9)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实现了两个摆动行星齿轮差速运动的合成,使输出轴(10)按合成后的速度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是由机壳、摆动行星齿轮、差速连接板、偏心轴和内齿圈等组成,其特征是输入偏心轴(6)是一个有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偏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5)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输出内齿轮轴(10)上;在该偏心轴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径上,分别装有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在输入偏心轴(6)靠近曲拐处两侧的中心轴径上,装有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在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上还装有两个与输入偏心轴(6)相平行的从动偏心轴(3);从动偏心轴(3)的偏心距与输入偏心轴(6)的相等,装配时的偏心方向与输入偏心轴(6)相同;两个从动偏心轴(3)的支座通过轴承固定在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上;两个差速连接板通过连接杆(2)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摆动行星齿轮(7)与固定在机壳(5)内壁上的内齿圈(1)相啮合;摆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轴(10)上的内齿圈(11)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说从动偏心轴(3)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输入偏心轴(6)上的曲拐也可以只有一个,只安装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另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则通过从动偏心轴(3)支撑并带动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将摆动行星齿轮(7)加工成光轮,不与内齿圈啮合,同时将差速连接板与机壳固定在一起,实现摆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轴内齿圈的单级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其特征是两个差速连接板(4)和(9)可以合并放置在两个摆动行星齿论(7)和(8)之间。专利摘要一种属于机械传动装置中应用的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是在输入偏心轴的两上曲拐上,分别装有一个摆动行星齿轮,在摆动行星齿轮上还装有从动偏心轴,从动偏心轴与输入偏心轴平行,偏心距相等,其支座固定在差速连接板上;两个摆动行星齿轮分别与机壳上和输出轴上的内齿圈相啮合。由此实现了两个摆动行星齿轮的差速合成,传动比可从1到4万之间任意变化。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复合摆动少齿差传动装置,是由机壳、摆动行星齿轮、差速连接板、偏心轴和内齿圈等组成,其特征是:输入偏心轴(6)是一个有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偏心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壳(5)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输出内齿轮轴(10)上;在该偏心轴两个曲拐的偏心轴径上,分别装有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在输入偏心轴(6)靠近曲拐处两侧的中心轴径上,装有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在摆动行星齿轮(7)和摆动行星齿轮(8)上还装有两个与输入偏心轴(6)相平行的从动偏心轴(3);从动偏心轴(3)的偏心距与输入偏心轴(6)的相等,装配时的偏心方向与输入偏心轴(6)相同;两个从动偏心轴(3)的支座通过轴承固定在差速连接板(4)和差速连接板(9)上;两个差速连接板通过连接杆(2)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摆动行星齿轮(7)与固定在机壳(5)内壁上的内齿圈(1)相啮合;摆动行星齿轮(8)与输出内齿轮轴(10)上的内齿圈(11)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申于崇烈吴福山
申请(专利权)人:董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