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67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壳体、网状体、弹簧、连接杆、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附有一层网状体,所述的网状体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网状体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网状体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的弹簧由记忆金属制成,在0‑4℃时保持压缩状态并且不产生弹力;所述的连接杆设有两根,交叉设置于两组弹簧之间,分别连接其中一组弹簧的顶端与另一组弹簧的底端;所述的网状体的一侧设有注入孔,所述的壳体对应注入孔的位置设有尺寸相同的孔,所述的壳体与网状体于注入孔处连接,连接方式为注入孔与壳体的孔的边沿重合连接。该椎间融合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填充效果好的特点。

Interbody fusion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椎间植入填充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近年来临床最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和生活,一旦药物及物理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一般都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1986年,Badgy和Kuslch设计出适用于人体的椎间融合器,即BAK(BagbyandKuslich)系统,并用于治疗退变性下腰痛。此后,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标准术式之一。自从椎间融合器Cage应用于脊柱融合术并取得成功以来,各种椎间融合器相继问世。椎间融合器亦在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应用能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恢复前中柱的支撑、增加椎间孔容量、解除神经根受压、防止椎间隙塌陷及假关节形成。1988年,Bugby首次将椎间融合器应用于临床,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各种不同的椎间融合器相继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椎间融合术还是主要靠开放性手术进行,创面较大、给病人带来创伤不容忽视,并且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随着脊柱内镜在脊柱疾病中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经皮内镜下融合将会成为脊柱融合发展的新新方向。然而,内镜下融合器的发展不容乐观,虽然已有部分镜下融合器上市,但存在融合器较大,需要另置融合通道等缺点。并且,传统的椎体成形术所使用的普通金属材料与骨组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力学性质的差异,比如属的高刚度会相应减少其相邻部位骨组织所承受的载荷,产生应力遮挡,因此,金属融合器可能会使融合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假关节的形成或者融合器的松动、移位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填充效果好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壳体、网状体、弹簧、连接杆、填充物,所述的壳体的内壁上附有一层网状体,所述的网状体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网状体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网状体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的弹簧由记忆金属制成,在0-4℃时保持压缩状态并且不产生弹力;所述的连接杆设有两根,交叉设置于两组弹簧之间,分别连接其中一组弹簧的顶端与另一组弹簧的底端;所述的网状体的一侧设有注入孔,所述的壳体对应注入孔的位置设有尺寸相同的孔,所述的壳体与网状体于注入孔处连接,连接方式为注入孔与壳体的孔的边沿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注入孔为螺纹孔。优选地,还包括配合使用的注入杆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入杆包括螺纹部、杆体、注射器接口;所述的杆体内设有通道,所述的螺纹部设于杆体的一端,用于与注入孔连接;所述的注射器接口设于杆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经过杆体的通道与注入孔连通,将填充物注入网状体中。优选地,所述的填充物为聚乳酸基凝胶或可降解骨水泥。优选地,所述的壳体由生物可降解膜制成。优选地,所述的网状体的由金属合金、不锈钢、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的弹簧保持压缩状态时网状体高度不超过mm。优选地,所述的弹簧材料为镍-钛记忆金属。优选地,所述的弹簧展开时,网状体的形状为椭球体。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植入椎间融合器之前,将椎间融合器保存在0-4℃的环境下,椎间融合器的网状体保持压缩状态;当需要植入人体时,将注入杆与网状体的注入孔进行螺纹连接,操纵注入杆将网状体置于需要植入的椎间部位;弹簧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伸展,撑起网状体呈椭球形,使得网状体与上下椎体紧密结合;进而通过注入杆注入填充物,填充物充满网状体;之后填充物硬化,实现对椎体的支撑。本技术通过网状体与记忆金属材料制成的弹簧相结合,使得融合器能够在低温保存条件下保持小的体积,从而实现微创手术的植入要求;弹簧的记忆金属材料性能使得弹簧能够在植入人体后进行伸展,从而支撑网状体与上下椎体紧密接触,实现初期的支撑;连接杆的结构能够配合弹簧对网状体进行更好的收缩或支撑;注入杆与网状体一侧的螺孔进行配合,使得融合器的植入更为方便与稳定,同时还能通过注入杆进行填充物的注入,节省了操作步骤,提高操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覆盖在网状体外部的生物可降解膜能避免填充物外溢,保证填充物硬化为较为规则的形状,对网状体进行较好的稳固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的网状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的注入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的注入示意图;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1为网状体,2为弹簧,3为连接杆,4为注入杆,5为注入孔,6为螺纹部,7为杆体,8为注射器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包括壳体9、网状体1、弹簧2、连接杆3、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9的内壁上附有一层网状体1,所述的网状体1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网状体1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弹簧2,所述的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网状体1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记忆金属制成,在0-4℃时保持压缩状态并且不产生弹力;所述的连接杆3设有两根,交叉设置于两组弹簧之间,分别连接其中一组弹簧2的顶端与另一组弹簧2的底端;所述的网状体1的一侧设有注入孔5,所述的壳体9对应注入孔5的位置设有尺寸相同的孔,所述的壳体9与网状体1于注入孔5处连接,连接方式为注入孔5与壳体9的孔的边沿重合连接;所述的注入孔5为螺纹孔;还包括配合使用的注入杆4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入杆4包括螺纹部6、杆体7、注射器接口8;所述的杆体7内设有通道,所述的螺纹部6设于杆体7的一端,用于与注入孔5连接;所述的注射器接口8设于杆体7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经过杆体7的通道与注入孔5连通,将填充物注入网状体1中;所述的填充物为聚乳酸基凝胶;所述的壳体9由生物可降解膜制成;所述的网状体1的由金属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的弹簧2保持压缩状态时网状体1高度不超过5mm;所述的弹簧2材料为镍-钛记忆金属;所述的弹簧展开时,网状体1的形状为椭球体。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植入椎间融合器之前,将椎间融合器保存在0-4℃的环境下,椎间融合器的网状体1保持压缩状态;当需要植入人体时,将注入杆4与网状体1的注入孔5进行螺纹连接,操纵注入杆4将网状体1置于需要植入的椎间部位;弹簧2在人体体温的作用下伸展,撑起网状体1呈椭球形,使得网状体1与上下椎体紧密结合;进而通过注入杆4注入填充物,填充物充满网状体1;之后填充物硬化,实现对椎体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壳体(9)、网状体(1)、弹簧(2)、连接杆(3)、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9)的内壁上附有一层网状体(1),所述的网状体(1)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网状体(1)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弹簧(2),所述的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网状体(1)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记忆金属制成,在0‑4℃时保持压缩状态并且不产生弹力;所述的连接杆(3)设有两根,交叉设置于两组弹簧之间,分别连接其中一组弹簧(2)的顶端与另一组弹簧(2)的底端;所述的网状体(1)的一侧设有注入孔(5),所述的壳体(9)对应注入孔(5)的位置设有尺寸相同的孔,所述的壳体(9)与网状体(1)于注入孔(5)处连接,连接方式为注入孔(5)与壳体(9)的孔的边沿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壳体(9)、网状体(1)、弹簧(2)、连接杆(3)、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9)的内壁上附有一层网状体(1),所述的网状体(1)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网状体(1)内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弹簧(2),所述的弹簧(2)的两端分别与网状体(1)的顶部和底部内壁连接;所述的弹簧(2)由记忆金属制成,在0-4℃时保持压缩状态并且不产生弹力;所述的连接杆(3)设有两根,交叉设置于两组弹簧之间,分别连接其中一组弹簧(2)的顶端与另一组弹簧(2)的底端;所述的网状体(1)的一侧设有注入孔(5),所述的壳体(9)对应注入孔(5)的位置设有尺寸相同的孔,所述的壳体(9)与网状体(1)于注入孔(5)处连接,连接方式为注入孔(5)与壳体(9)的孔的边沿重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孔(5)为螺纹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合使用的注入杆(4)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祥龙李朝阳马丽马东贺庆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工人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