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38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粘结剂安装在轮辋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粘合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过粘结剂(21)安装有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10))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轮毂旋转时的离心力(F)所强力作用的部位(粘结力强化部(7b))中的所述粘结剂(21)的厚度比其他部位(一般部(7a))厚。通过使所述粘结剂(21)的膜厚增加而使所述粘结剂(21)的剥离强度增加。

Wheel hub f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轮毂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轮毂。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在轮毂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配置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其在轮毂宽度方向上突出的两个缘部卡定在轮辋的周向槽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亥姆霍兹共振器若被朝向凹下部的外周面按压,则其两个缘部弹性变形而容易嵌入在至周向槽中。由此,根据这种亥姆霍兹共振器,能够容易地进行向轮毂的安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具有这种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现有的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必须要在轮辋上切削形成共振器安装用的周向槽。由此该轮毂具有制造工序繁杂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大的课题。因此,为了解决该课题,考虑到例如在轮毂上用粘结剂来固定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共振器安装构造。然而,在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亥姆霍兹共振器上,会因车辆行驶时轮胎的高速旋转而产生极大的离心力。由此希望有一种车辆用轮毂,其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粘结剂安装在轮辋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粘合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粘结剂安装在轮辋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粘合力。实现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通过粘结剂安装有亥姆霍兹共振器,其特征在于,轮毂旋转时的离心力所强力作用的部位的所述粘结剂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粘结剂安装在轮辋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粘合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图2是副气室部件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截面图。图4是图3的IV-IV线中的局部省略放大纵截面图。图5是图3的箭头V部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6是图4的箭头VI部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车辆用轮毂中的桥部的下部周边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车辆用轮毂中的桥部的下部周边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9的(a)~(c)是对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轮毂周向的端部的变形例进行表示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局部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轮毂6弹性发泡部件7a一般部7b粘结力强化部8板状延伸部8a切缺部8b延伸部9轮胎空气室10副气室部件11轮辋11c凹下部11d外周面12盘部13主体部14侧面15纵壁15a纵壁15b纵壁16分隔壁17立起部18管体18a连通孔19周壁21粘结剂25a上部25b底部25c侧部25d倾斜部33桥部33a上侧结合部33b下侧结合部33c接合部33dR部F离心力Le前端缘P连接点S1层差S2层差SC副气室T1膜厚T2膜厚X轮毂周向Y轮毂宽度方向Z轮毂径向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边适当参照附图边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以下,首先说明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然后说明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和基于粘结剂实现的副气室部件向轮辋的安装构造。此外,在供参照的图1至图9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在轮毂宽度方向Y中,其内侧表示为“一侧”,其外侧表示为“另一侧”。<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图1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是在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上安装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而构成的。图1中,附图标记12是用于将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盘部。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热封件彼此之间,具有向着轮毂径向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洼的凹下部11c。由该凹洼的底面所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以轮毂轴为中心大致为相同直径。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轮辋11具有纵壁15a和纵壁15b。这些纵壁15a、15b彼此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隔开规定间隔地,从外周面11d向着轮毂径向的外侧立起。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轮辋11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后述那样地不具有纵壁15a、15b地构成。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一侧(内侧)的纵壁15a设想是形成在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侧的立起部17上的。另外,纵壁15b设想是通过在外周面11d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间附近沿轮毂周向X延伸的周壁19所构成的。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不特别区分这些纵壁15a和纵壁15b的情况下,仅称为纵壁15。这些纵壁15a、15b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地在轮毂周向X上以环状延伸,由此形成相对匹配的后述的侧面14(参照图3)。这些侧面14设想是分别与外周面11d(参照图3)所成的角度为大致直角。<副气室部件>接下来说明副气室部件10。图2是副气室部件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截面图。图4是图3的IV-IV线中的局部省略放大纵截面图。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是一个方向较长的部件,具有主体部13、管体18和板状延伸部8。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构成为,以在主体部13的中央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的分隔壁16为边界,在轮毂周向X上成为对称形状。主体部13沿其长尺寸方向弯曲。即,主体部13当副气室部件10安装于凹下部11c(参照图1)的外周面11d(参照图1)之时是沿着轮毂周向X的。主体部13的内侧为中空。该中空部(省略图示)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该中空部通过分隔壁16在轮毂周向X上分成两部分。如图3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尺寸方向(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截面观察下,呈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具体地,主体部13成为:沿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配置的底部25b(底板)、沿着一对纵壁15各自的侧面14配置的侧部25c(侧板)、和与底部25b相对地配置的上部25a(上板)以形成大致矩形的方式相互连接的构成。这样的上部25a、底部25b和侧部25c在主体部13的内侧包围形成副气室SC。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与底部25b之间,以能够供后述膜厚的粘结剂21夹在其间的方式形成有规定间隔的空隙。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3离外周面11d的高度(轮毂径向Z的高度)与纵壁15的高度一致。另外,主体部13的横宽(轮毂宽度方向Y的长度)设定为收敛于纵壁15a和纵壁15b之间的长度。另外,主体部13的横宽能够以在将主体部13压入至纵壁15a、15b之间的前提下从纵壁15a、15b受到反作用力的程度,设定得比纵壁15a、15b之间的距离大。此时,主体部13的横宽优选为,以使压入后的副气室SC的容积不会超出设计上的容积的方式设定。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3上,沿轮毂周向X以等间隔并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桥部33。另外,桥部33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成2列地排列。如图3所示,桥部33是使上侧结合部33a和下侧结合部33b在上部25a与底部25b之间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接合而形成的。此外,上侧结合部33a是以使上部25a向着底部25b侧部分地凹洼的方式形成的。另外,下侧结合部33b是以使底部25b向着上部25a侧部分地凸起的方式形成的。上侧结合部33a与下侧结合部33b之间的接合部33c与上部25a和底部25b之间的中央部相比,偏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侧形成。这样的桥部33呈大致圆柱状,将上部25a和底部25b部分地连结。并且,桥部33在主体部13的上下方向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俯视下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轮毂,通过粘结剂安装有亥姆霍兹共振器,其特征在于,轮毂旋转时的离心力所强力作用的部位的所述粘结剂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厚。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02 JP 2018-0711681.一种车辆用轮毂,通过粘结剂安装有亥姆霍兹共振器,其特征在于,轮毂旋转时的离心力所强力作用的部位的所述粘结剂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轮毂周向的端部,设有沿轮毂周向延伸并与轮毂粘结的板状延伸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轮毂周向的端部,以从轮毂远离的方式形成有层差,形成有所述层差的部位的所述粘结剂的厚度比其他部位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以沿着凹下部的外周面的方式粘结,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随着从轮毂周向的中央侧趋向轮毂周向的端缘,而使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的容积缩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以沿着凹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雅章神山洋一斋藤寿信牧俊光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