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套及溜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811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套及溜槽组件,其中,该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包括:本体,其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包括两分体,两所述分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在两所述分体处于沿周向对接安装状态下,能够围合形成所述流道;冷却管路,设于各所述分体的壳壁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水套为分体式结构,制造难度相对较低,且在使用时,可以仅由一个分体受熔体冲击,一旦该分体受损,直接更换该分体即可,更换的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套及溜槽组件
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套及溜槽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铜冶炼工艺中,熔体需要从炉内通过预定的溜槽排放到特制的渣包或者冰铜包(以下简称包子)内,溜槽具有一定的斜度,熔体在溜槽尾部会以抛物线的运动轨迹落入包子内。在生产时,包子的位置是确定的,而熔体的流量大小会影响其流速,进而导致落点位置随时改变,自溜槽落下的熔体有可能会冲刷包子的侧壁,进而影响包子的使用寿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现有的溜槽尾部都设有一个导向用的水套,使得熔体可以始终保持垂直下落,以杜绝冲刷包子侧壁的情况。但是,现有的水套都是一体式的,一方面,制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一旦该水套发生损坏,就需要整体更换,更换的成本也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水套,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套及溜槽组件,其中,该水套为分体式结构,制造难度相对较低,且在使用时,可以仅由一个分体受熔体冲击,一旦该分体受损,直接更换该分体即可,更换的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包括:本体,其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包括两分体,两所述分体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在两所述分体处于沿周向对接安装状态下,能够围合形成所述流道;冷却管路,设于各所述分体的壳壁内。本技术所提供水套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分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水套,一方面,制造的难度可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可以仅以其中的一个分体的内壁面与熔体相迎击,即可以只有一个分体被冲刷,长期使用时,一旦该分体受冲刷损坏,直接更换该分体即可,而无需对整个本体进行更换,更换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可选地,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固定于一个所述分体,且所述导流部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导流槽;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套通过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溜槽相固定。可选地,所述本体处于竖直状态下,所述导流部沿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可选地,两所述分体的对接面均设有法兰盘,各所述法兰盘均设有安装孔,连接件能够穿过两所述法兰盘的所述安装孔,以固定两所述分体。可选地,至少所述流道的下端部为自上而下渐缩的锥形。可选地,所述流道的内壁设有加强层。可选地,所述加强层为堆焊的不锈钢壁。可选地,所述本体为铜材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溜槽组件,包括溜槽和水套,所述水套安装于所述溜槽的尾端,所述水套为上述的水套。由于上述的水套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水套的溜槽组件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水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11分体、111法兰盘、111a安装孔;2冷却管路;3导流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水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分体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为解决溜槽内熔体对渣包或者冰铜包(以下简称包子)侧壁的冲刷,采用了导向用的水套,以使得溜槽内熔体在进入包子时可以始终保持垂直下落。但是,这种方案实际上只是改变了被冲刷的对象,将熔体的冲刷对象从包子替换为了水套,在长期使用时,水套的受冲刷点也容易破损,而现有的水套都是一体式的,一旦局部发生破损,就得整体进行更换,更换成本很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水套,以解决一体式水套制造难度大、更换成本高的问题。具体请参考图1-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水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分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包括主体1,其内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流道,即该主体1可以呈筒状,主体1包括两分体11,两分体11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在两分体11处于沿周向对接安装状态下围合形成上述流道。上述流道可用于导向溜槽内的熔体,以较大程度地避免熔体对包子侧壁的冲刷。各分体11的壳壁内均可以嵌装冷却管路2,冷却管路2内可以通入冷却介质,该冷却介质具体可以为冷却水等,以对水套进行冷却,进而提高该水套的防热冲击能力。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分体式结构的各分体11相比于整体式的水套,其制造的难度可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使用时,可以仅以其中的一个分体11的内壁面与熔体相迎击,即可以只有一个分体11被冲刷,长期使用时,一旦该分体11受冲刷损坏,直接更换该分体11即可,而无需对整个本体1进行更换,更换的成本也可以大幅下降。另外,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如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案,一旦水套发生损坏,即需要解除水套与溜槽的连接关系,然后再拿备用水套重新与溜槽相连,一体式的水套体积较大,重量也较大,这种更换方式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安装难度。而在本实施例中,则只需要对其中一个分体11进行操作,该分体11的重量、体积均较小,更换安装的难度也可以大幅降低。两分体11中,可以仅有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也可以二者均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二者均设有凹槽的方案,且设于二者的凹槽的截面可以为弧形,以在两分体11沿周向对接时,可以围合形成截面近似圆形的流道;且该流道的内壁可以为光滑面,以降低熔体在流道内流动时的阻力,使得熔体可以更为快速地流动至包子内,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热损失。针对两分体11均设有凹槽、且凹槽截面为弧形的方案,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两个弧形所对应的圆心角,二者可以均为半圆,即所对应圆心角可以均为180度,也可以一者为小于180度,另一者大于180度,而无论采用何种设置,只要保证两分体11沿周向对接时能够围合形成大致完整的圆形截面即可;或者,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构建熔体在溜槽、水套内的流场模型,进而统计熔体对于水套的冲击范围,然后根据该冲击范围来确定受冲击的分体11的截面所对应圆心角的大小。仍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水套还可以包括导流部3,导流部3可以固定于一个分体11,且导流部3的上表面可以设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导流槽(图中未示出),以通过该导流槽将溜槽内的熔体引导至流道内。为便于区分,可以将固定有导流部3的分体11称之为前体,另一个分体11可以称之为后体,可以知晓,后体即为受熔体直接冲刷的分体11。在生产时,可以预备多个后体的备用件,以在后体发生破损时,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换。除导流的作用外,实际上,该导流部3还是与溜槽的安装部,水套可以通过导流部3与溜槽相固定,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螺栓等形式的连接件将导流部3固定在溜槽上。在使用状态下,本体1可以竖直设置,以保证流道内流出熔体的流向,此时,导流部3沿远离本体1的方向可以逐渐朝上倾斜,参见图1,使得熔体自然形成朝向流道流动的趋势;实际应用中,导流部3的倾斜角度可以与溜槽相一致,以便于二者的对接安装。如图2所示,并继续结合图1,两分体11的对接面均可以设有法兰盘111,各法兰盘111均可以设有安装孔111a,螺栓等形式的连接件能够穿过两法兰盘111的安装孔111a,以对两分体11进行固定。两分体11所围合形成的流道中,至少该流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其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1)包括两分体(11),两所述分体(11)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在两所述分体(11)处于沿周向对接安装状态下,能够围合形成所述流道;冷却管路(2),设于各所述分体(11)的壳壁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套,安装于溜槽的尾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其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1)包括两分体(11),两所述分体(11)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以在两所述分体(11)处于沿周向对接安装状态下,能够围合形成所述流道;冷却管路(2),设于各所述分体(11)的壳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部(3),所述导流部(3)固定于一个所述分体(11),且所述导流部(3)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导流槽;使用状态下,所述水套通过所述导流部(3)与所述溜槽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处于竖直状态下,所述导流部(3)沿远离所述本体(1)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木森曾庆晔
申请(专利权)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