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58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通过在轿厢的顶部沿边缘固定有防护栏,在防护栏上靠近附墙位置设置有箱顶防撞限位装置;防撞限位装置包括两根调节杆、受力绳和机械限位器。调节杆固定在轿厢顶部,调节杆一侧安装限位器,通过受力绳将机械限位器与另一侧调节杆连接。防撞限位装置可以有通过调节杆调整防撞空间范围。机械限位器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相连,当异物与防撞限位装置接触时触发机械限位器,驱动电机控制电路强制停车,实现安全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及时停止、安全性高、可靠性高。

Anti collision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
本技术涉及施工升降机安全
,特别是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
技术介绍
施工升降机是在建筑物修建过程附着在建筑物外侧使用的一种建筑机械,其作业环境复杂,工况恶略。施工作业过程中建筑物内时常会伸出的脚手架钢管、钢筋等异物阻碍施工升降机运行,发生碰撞,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严重时甚至发生升降机高空坠落,对升降机中的人造成极大的生命威胁。为决绝升降机运行过程中与建筑内伸出的异物碰撞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考虑过众方法,如采用超声波探头、红外线感应、图像分析等手段目,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可靠性底,都以失败告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能及时、可靠的停止、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的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包括轿厢、升降脚手架、附墙,所述的轿厢的侧壁为网状,升降脚手架为标准节组建形成,在附墙外侧处竖直设置有升降脚手架,升降脚手架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轿厢经驱动电机驱动,附墙的每一楼层均开有出口且出口处设置有底层层门,轿厢上靠近附墙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左右开关门,底层层门和左右开关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的轿厢的顶部沿边缘固定有防护栏,在防护栏上靠近附墙位置设置有箱顶防撞限位装置;所述的防撞限位装置包括两根调节杆、受力绳和机械限位器,两根调节杆均通过L型架固定在防护栏上,调节杆放置的方向为底层层门和左右开关门之间的水平方向,两根调节杆的外端头伸出且位于底层层门和左右开关门之间间隔的上方,一根调节杆的外端头直接与受力绳一端相连,另一根调节杆的外端头固定有机械限位器,机械限位器的外端固定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受力绳的另一端相连;机械限位器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相连,受力绳与异物碰撞时驱动电机控制轿厢停止。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块、C型限位体和滑动条,固定块固定在机械限位器外端,固定块的外侧固定有C型限位体,C型限位体和固定块之间形成滑动槽,滑动条放置在该滑动槽中;所述的固定块上开有开口,滑动条上开有长槽孔,固定块的开口和滑动条的长槽孔相对,机械限位器的限位杆穿过开口后插入长槽孔中;滑动条向上滑动与机械限位器限位杆触碰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所述的两根调节杆的宽度比左右开关门的宽度窄。所述的L型架通过抱箍固定在防护栏上。所述的调节杆通过外板和螺栓固定在L型架上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防撞机构,当有物体位于位于底层层门和左右开关门之间时,这些物体与受力绳接触,从而实现轿厢的制动,不会让这些物体被折弯或者对轿厢产生划伤或剪切,安全性高;(2)受力绳以及滑动条的设置,使得物体与受力绳的接触时具有一定的缓冲,避免刚性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撞限位装置安装在防护栏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撞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2-升降脚手架,3-底层层门,4-防护栏,5-防撞限位装置,6-调节杆,7-受力绳,8-机械限位器,9-L型架,10-固定块,11-C型限位体,12-滑动条,13-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其基础结构为,包括轿厢1、升降脚手架2、附墙,所述的轿厢1的侧壁为网状,升降脚手架2为标准节组建形成,在附墙外侧处竖直设置有升降脚手架2,升降脚手架2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1,轿厢1经驱动电机驱动,附墙的每一楼层均开有出口且出口处设置有底层层门3,轿厢1上靠近附墙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左右开关门,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的轿厢1的顶部沿边缘固定有防护栏4,在防护栏4上靠近附墙位置设置有箱顶防撞限位装置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防撞限位装置5包括两根调节杆6、受力绳7和机械限位器8,两根调节杆6均通过L型架9固定在防护栏4上,调节杆6放置的方向为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的水平方向,两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伸出且位于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间隔的上方,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直接与受力绳7一端相连,另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固定有机械限位器8,机械限位器8的外端固定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受力绳7的另一端相连,机械限位器8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相连。为了实现轿厢1及时刹车,驱动电机采用抱闸伺服电机。工作时,由于抱闸伺服电机中设置有抱闸线圈,如果受力绳7与异物接触,则会导致驱动电机断电,抱闸线圈自动抱住电机,实现刹车。并且伺服电机由于速度可控、位置精确等特性,不仅能够满足驱动和刹车,还能满足人在升降机中的平稳感受度。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的L型架9通过抱箍固定在防护栏4上,调节杆6通过外板13和螺栓固定在L型架9上端。为了使受力绳7位于防撞空间范围内,两根调节杆6的宽度比底层层门的宽度窄,并且能够通过调整调节杆6的伸出长度来控制。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固定块10、C型限位体11和滑动条12,固定块10固定在机械限位器8外端,固定块10的外侧固定有C型限位体11,C型限位体11和固定块10之间形成滑动槽,滑动条12放置在该滑动槽中;固定块10上开有开口,滑动条12上开有长槽孔,固定块10的开口和滑动条12的长槽孔相对,机械限位器8的限位杆穿过开口后插入长槽孔中;滑动条12向上滑动与机械限位器8限位杆触碰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尽管参考特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包括轿厢(1)、升降脚手架(2)、附墙,所述的轿厢(1)的侧壁为网状,升降脚手架(2)为标准节组建形成,在附墙外侧处竖直设置有升降脚手架(2),升降脚手架(2)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1),轿厢(1)经驱动电机驱动,附墙的每一楼层均开有出口且出口处设置有底层层门(3),轿厢(1)上靠近附墙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左右开关门,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具有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1)的顶部沿边缘固定有防护栏(4),在防护栏(4)上靠近附墙位置设置有箱顶防撞限位装置(5);所述的防撞限位装置(5)包括两根调节杆(6)、受力绳(7)和机械限位器(8),两根调节杆(6)均通过L型架(9)固定在防护栏(4)上,调节杆(6)放置的方向为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的水平方向,两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伸出且位于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间隔的上方,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直接与受力绳(7)一端相连,另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固定有机械限位器(8),机械限位器(8)的外端固定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受力绳(7)的另一端相连;机械限位器(8)与驱动电机控制电路相连,受力绳(7)与异物碰撞时驱动电机控制轿厢(1)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1.施工升降机防撞机构,包括轿厢(1)、升降脚手架(2)、附墙,所述的轿厢(1)的侧壁为网状,升降脚手架(2)为标准节组建形成,在附墙外侧处竖直设置有升降脚手架(2),升降脚手架(2)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轿厢(1),轿厢(1)经驱动电机驱动,附墙的每一楼层均开有出口且出口处设置有底层层门(3),轿厢(1)上靠近附墙的侧壁位置设置有左右开关门,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具有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1)的顶部沿边缘固定有防护栏(4),在防护栏(4)上靠近附墙位置设置有箱顶防撞限位装置(5);所述的防撞限位装置(5)包括两根调节杆(6)、受力绳(7)和机械限位器(8),两根调节杆(6)均通过L型架(9)固定在防护栏(4)上,调节杆(6)放置的方向为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的水平方向,两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伸出且位于底层层门(3)和左右开关门之间间隔的上方,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直接与受力绳(7)一端相连,另一根调节杆(6)的外端头固定有机械限位器(8),机械限位器(8)的外端固定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受力绳(7)的另一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江伟张尧张文波赵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久和传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