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960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涉及战救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能通过智能化的设定模拟战救伤情,同时在操作过程通过控制器和伤情模块实时监测,有效评判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性,真实的模拟战现场的自救和互救,为实际战救提供有效的操作基础和经验,适合推广应用。

An interactive time effective self 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odel for simulation war sc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战救模型
,具体的涉及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
技术介绍
自救互救是战伤分级救治的起点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军对部队官兵广泛开展了自救互救战伤救治六大技术的训练,但训练的方式和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主要仍以六大救治技术的指令式单项操作训练为主,救治操作与伤情评估脱节。伤情模拟对于战现场自救互救训练一直是一个难题,是制约训练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训练方式,提高战现场自救互救训练效果,需要合适的训练模型模拟战救伤情。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伤员救治训练模型,但是,由于战伤各种常见伤情的发生率与平时的现场急救不同,并且救治环境险恶,对救治的时间性、条理性和操作的有效性要求更高。现有的训练模型,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简单模拟伤情,缺乏与受训人员的互动,主要依靠考评人员导调,不能进行智能化设定和救治效果自动评估,战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性、条理性和操作有效性在模型上无法实现。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战救人体模型不能有效的模拟伤情,同时不易于评判救援操作者操作的有效性、时间性和救治顺序,不易于模拟训练和实际考核,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智能化的设定模拟战救伤情,并能有效评判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性,适合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所述伤情模块包括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所述基础伤情模块包括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所述增加伤情模块包括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包括根据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第二肋间,包括开放性腔道、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开放性腔道为模型主体上向内凹陷的腔道,开放性腔道侧壁安装微型鼓风机,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无线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为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腹部和颅脑部与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摄像头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控显示屏、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腋窝、腹股沟,包括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时间为4min。进一步的,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上肢和下肢包扎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上肢包扎压力240-300Kpa,下肢压力550-700Kpa;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上臂3min、前臂4min、大腿2min和小腿3min。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上呼吸道梗阻模块,包括模型主体上与气道解剖模型相同的鼻咽通气道、气管和环甲膜,所述鼻咽通气道末端为咽部,咽部及气管内安装微型内窥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的开放性腔道安装在模型主体的前胸或后背,封闭开放性腔道后通过微型鼓风机和气体压力传感器监测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增强伤情模块包括输液模块,输液模块包括静脉输液模块和骨髓腔输液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还包括止血包扎带,伤口密封贴、穿刺针和鼻咽通气管。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语音模块,控制器上安装无线接收增强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的考核方法;所述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的考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定训练考核项目根据所需要进行的训练考核项目,由控制器对模型主体上的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进行设定,设定考核的参数,完成时间,开始训练后由控制器的语音模块进行伤员语音模拟,包括语言、呼吸音等,语音会根据时间、操作是否有效等做出反应步骤2:训练考核的实时监测控制器连接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实时监测训练考核过程的完成有效性和操作的时间性;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由安装的压力传感器监测;上呼吸道梗阻在鼻咽通气道末端为咽部及气管内安装微型内窥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在穿刺环甲膜和放置鼻咽通气管时进行监测;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由红外摄像头实现监测;步骤3:训练考核的评判根据设定的考核参数,完成时间,在步骤2的监测数据下对训练考核的有效性、时间性和条理性,即复杂伤情的救治顺序进行评判。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的工作原理为: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止血包扎带加压后由压力传感器监测包扎压力传输至控制器,并由设定的参数进行对比进而判断止血操作的有效性;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的工作原理为:开放性腔道由伤口密封贴密封,密封后通过控制器启动微型鼓风机对闭合的开放性腔道充气,由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创口密封性;开放性腔道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穿刺触碰弹片式报警开关后解除或开始报警;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工作原理为:由控制器和红外摄像头检测操作过程及操作后的动态图像,人为判断操作的有效性;控制器的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还包括计时模块确定各个操作项目的时间和操作的有效性;上呼吸道梗阻模块的工作原理为:在鼻咽通气道末端为咽部及气管内安装微型内窥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在穿刺环甲膜和放置鼻咽通气管时进行监测;救治顺序:优先完成致死性伤情的救治,根据各个模块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判别多个伤情存在时的救治顺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能通过智能化的设定模拟战救伤情,同时在操作过程通过控制器和伤情模块实时监测,有效评判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性,真实的模拟战现场的自救和互救,为实际战救提供有效的操作基础和经验,适合推广应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所述伤情模块包括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所述基础伤情模块包括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所述增加伤情模块包括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包括根据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第二肋间,包括开放性腔道、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开放性腔道为模型主体上向内凹陷的腔道,开放性腔道侧壁安装微型鼓风机,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无线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为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腹部和颅脑部与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摄像头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控显示屏、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所述伤情模块包括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所述基础伤情模块包括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所述增加伤情模块包括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包括根据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第二肋间,包括开放性腔道、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开放性腔道为模型主体上向内凹陷的腔道,开放性腔道侧壁安装微型鼓风机,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无线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为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腹部和颅脑部与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摄像头和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控显示屏、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腋窝、腹股沟,包括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时间为4min。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上肢和下肢包扎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上肢包扎压力240-300Kpa,下肢压力550-700Kpa;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上臂3min、前臂4min、大腿2min和小腿3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伤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玺龙冯雁康徐昕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