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有英专利>正文

机动车安全自由滑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79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使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轿车、轻型客、货车等,在行驶中能充分、有效、自由地利用自身的惯性力,能随时自动脱档滑行。带档减速滑行以助制动和自动柔合带档行驶,在倒车时保证不滑行的安全自由滑行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在驱动轴上分别装上一个正向和一个反向可控的离合器、在反向可控离合器上装置有滑行自锁操纵机构。该装置能使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间歇工作,节油率高达20~35%。能延长机车使用寿命一倍以上。(*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能使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轿车、轻型客、货车等在其前进行驶的惯性力大于驱动力时,能自动超越动力。实现发动机熄火或怠速状态下安全自由滑行。并根据减速制动需要又能随时操纵柔合自锁不许滑行,以助可靠制动效果,当驱动力大于惯性力时又能自动柔合结合动力,实现平稳行驶,而倒车时又不能自由滑行的新装置。现代使用的机动车,因其动力传动上的缺限,使其在前进行驶中,当自身的惯性力大于驱动力时,如下坡、不挂空档减油门时,不能充分地利用其有效的惯性力自动超越驱动力而自由滑行。相反,其惯性力牵制了驱动力。机车不但被强制减速,而且增加了有关机件的磨损,同时油耗增加。当需要挂空档时也只能通过驾驶员人为的操纵后才能实现。(但此时相当部分传动件仍然被拖动磨损无减)。尔后又要操纵挂档才能结合动力正常行驶,这样的操作十分繁杂,效果欠佳。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上述缺限,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机动车自身的前进惯性力大于驱动力时(这个驱动力可≥0),驱动轮能自动超越驱动力而实现发动机熄火或怠速状态下安全自由滑行。即任意档位自动脱档滑行。当不需要自由滑行即需带档减速滑行时,可随时柔合地操作自锁以助可靠制动。在驱动力大于惯性力时,如加油加速时,又能随时解除自锁而自动柔合结合动力平稳行驶。机车能根据路面的条件和速度的要求平稳行驶。而发动机却能经常的间歇运转,效果很好。倒车时又不能任意滑行,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有这样的优点1、能有效地、充分地、自由地利用自然惯性力行驶。2、能减少油耗、节油率达20-35%。3、能减轻机械磨损,延长机车使用寿命一倍以上。4、驾驶操作舒适轻便,能大大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5、行驶安全可靠。6、结构简单、紧凑、保养维修方便。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参见附图说明图1至图8)在驱动轴1上通过花键分别固定上一个正向单向超越式自动离合器和一个可控反向单向超越式自动离合器(简称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的内转子2和内转子3,驱动轴1的外伸端上通过同一轴体直接传递或键联接传递、螺纹联接传递、联轴器联接传递、内外齿轮啮合传递、链和轮啮合传递、皮带和轮结合传递等方式负责把动力传输给驱动轮,或接受发动机传来的动力。内转子2与转子3之间用垫片4隔开,内转子2和内转子3的外圆周上空套上一个同一整体同一内圆柱面A′B′的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的外转子9(简称外转子9),外转子9的小径端的内孔滑动套在驱动轴1的内伸小端上,外转子9的外伸小径端相对应驱动轴1,可以通过同一轴体直接联接传递或键联接传递、螺纹联接传递、联轴器联接传递、链和轮联接传递、皮带和轮联接传递、内、外齿轮啮合传递等方式负责接受发动机传来的动力或把动力传输给驱动轮。内转子2的A面上和内转子3的B面上都分别装有滚柱8和滚柱7,A面和B面都是一偏心的园柱面,A和B两面沿圆周方向上切向相反,内转子2的A面上的滚柱8由装在该转子上的顶柱13和顶柱弹簧14始终顶压到A面与A′B′面相夹之间最小间隙处,使每一颗滚柱的外圆柱面始终与A面、A′B′面保持接触,内转子3的B面上套装有爪型滑行自锁滚柱匣5的凸爪5′,凸爪5′上的a′面与凸爪5′上的a面或凸爪5′内装的顶块15的a面或内转子3上装的顶桂15a的a面共同控制着滚柱7与内转子3之间的正、反向相对差速位移量,同时凸爪5′的a面内装的顶块15和顶块簧片16用以保证每颗滚柱7在反向结合时都能达到同步接触使楔紧力大小一致。滚柱匣5的内孔滑动套装在驱动轴1上,并用复位盘簧6与驱动轴1相联接,复位盘簧6用于弹性控制凸爪所限制的滚柱7经常处在内转子3的B面与外转子9的A′B′面相夹之间的最大间隙处,使反向可控离合器处于经常性的双向滑行状态,这时,滚柱匣5与内转子3之间的正常位置由凸爪5′内园凸台上的K-K′定位,上述的全部构件共组成了一个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的主体部份。在外转子9的外圆柱D面与滚柱匣5的外圆柱C面的这两个同一尺寸面上方,装有随时可操纵的滑行自锁摩擦轮11,摩擦轮架组件10、摩擦轮轴19、回位弹簧12、弹簧销18和摩擦轮架组件支点销17等构件与滚柱匣5一起组成滑行自锁操纵机构。该机构的滑行自锁摩擦轮外圆柱面与外转子9、滚柱匣5的D-C面的常分离间隙δ由回位弹簧12的拉力F来保证。图2是另一方案的实施例。它是在内转子3上装置有顶柱15a、顶柱弹簧16a,它由顶柱弹簧16a、顶柱15a和滚柱匣5的凸爪5′的a面来共同控制着滚柱7与内转子3之间的正、反向相对差速位移量和正常定位,顶柱弹簧16a和顶柱15a的作用与前述的内转子2的顶柱弹簧14和顶柱13的作用相当。图3是图1、图2C-C之剖面。图4是图1中B-B之剖面的另一种结构方案。此方案是在图1的滚柱匣5的凸爪5′内装上顶块15和顶块簧片16,它们的作用与前述的顶柱15a、顶柱弹簧16a作用相同。图5是图1方案的滚柱匣5之立体图。图6是图4中滚柱匣5之立体图。图7是图2方案的内转子3、滚柱匣5、滚柱7、顶柱15a、顶柱弹簧16a,复位盘簧6之间的装配情况立体示意图。图8是利用图1图2中A-A和B-B之剖面构造的基本原理所采取的另一种“内向型”结构形式。它是在内转子9的圆柱面A′B′上套装着同一整体的外转子2和外转子3,外转子2的正向切向圆柱面A和外转子3的反向切向圆柱面B与内转子9的外圆柱面A′B′构成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的滚柱8和滚柱7的结合楔紧面。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即自动结合、分离动力原理是单向超越式自动离合器的原理,其作用过程是这样的一、当机动车挂在任一前进档、动力由发动机传到外转子9、外转子9正向旋转时,如图1的A-A、B-B剖面中箭头所示,这时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正常行驶状态,即机车自由超越驱动力滑行和自由结合动力行驶状态。因滑行自锁操纵装置的摩擦轮架组件10没有外力N作用、摩擦轮11受回位弹簧12拉力F的作用,使其E面与D-C面保持有一定的间隙δ,同时滚柱匣5受复位盘簧6的复位作用,使反向离合器处在双向滑行状态,这时只有正向离合器起自动结合和分离动力作用1、当驱动力大于惯性力,如发动机加油加速时,正向离合器起自动结合作用,动力由外转子9,经滚柱8、内转子2传到驱动轴1上;2、当驱动力小于惯性力时,如发动机减油减速或机车下坡时,正向离合器起自动分离动力作用,驱动轴1自动超越驱动力而自由惯性滑行。上述二情况互相反复自动循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可充分有效地利用惯性力行驶,而发动机却在路面条件和速度要求内进行加油减油、熄火等间歇运行。第二种情况是随时锁住自由滑行状态,即随时带档减速滑行状态。在机动车发动机熄火或怠速自由滑行,驱动力始终小于惯性力时,内转子2、3连同滚柱匣5正向转速n2始终大于外转子9的正向转速n1,这时如需要随时锁住自由滑行以助刹车制动或下大坡带档减速滑行时,只要随时给摩擦轮架组件10施加一个外力N,N力可以由刹车时的制动力联动机构获得,也可单独采用气压动力、液压动力、电磁动力、脚踏动力、手动压力等补助操纵机构获得,摩擦轮11在外力N作用下克服回位弹簧12的拉力F而向外转子9和滚柱匣5的D-C面紧压。摩擦轮11与滚柱匣5之间紧压所产生的摩擦力迫使滚柱匣5克服复位盘簧6的作用与内转子3形成一个差速位移,滚柱7也受滚柱匣5的带动而反向滞后旋移一个位置,当滚柱后移到其外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安全自由滑行装置。该装置是在驱动轴1上分别装上一个正向单向超越式自动离合器和一个可控的反向单向超越式自动离合器,简称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并在离合器外转子9、滚柱匣5的D-C面上装上滑行自锁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a、该装置的正向和 反向可控离合器的内转子2和内转子3都用花键一同固定在驱动轴1上,并用垫片4隔开,b、该装置的正向和反向可控离合器的外转子9为一整体,外转子9的小径端有一内孔滑动套在驱动轴1的内伸端的小径端上,另一端的内圆柱面A′B′空套在内转子2和内转 子3的外圆周上,c、外转子9的内圆柱面A′B′与其径向相对应的内转子2的A面和内转子3的B面内相应装有滚柱8和滚柱7;d、内转子2和内转子3装有顶柱13和15a,顶柱弹簧14和16a,e、内转子3的B面上对应套装有爪型滑行自锁滚 柱匣5的凸爪5′,凸爪5′上的a′面与凸爪5′上的a面或凸爪5′内装的顶块15的a面或内转子3上装的顶柱15a的a↓[2]面共同控制着滚柱7与内转子3之间的正、反向相对差速位移量,滚柱匣5的内孔滑动套装在驱动轴1上,f、滚柱匣5与驱动轴 1之间联接有复位盘簧6,g、滑行自锁操纵机构由滑行自锁摩擦轮11、摩擦轮架组件10、摩擦轮轴19、回位弹簧12、弹簧销18和摩擦轮架组件支点销17等构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有英
申请(专利权)人:吕有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