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甄以权专利>正文

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53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为了克服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存在的载荷传送不均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特提出利用两行星轮中间采用球面轴承支承在行星架上,使受力不均的两行星轮同时作相应位移,达到双排齿轮均载平衡受力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高速大功率,重载大扭矩,要求齿轮传动机构几何尺寸小的场合及没有大型加工设备等方面,可有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主要特点是在一级NGW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内齿轮、行星轮均为两片(太阳轮仍为一整体),故称“双排”。但由于不可避免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当传动机构受外力矩作用传送动力时,两排齿轮之间会产生传送载荷不均匀问题。如何使双排齿轮之间载荷均匀传送,这就需要在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中设计必要的均载机构。现有双排齿轮NGW型行星传动机构中,有两种较典型的均载机构型式,即两排内齿轮之间采用弹性杆式均载机构;和两排内齿轮之间采用平衡块式均载机构。这两种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虽然采用双排齿轮,获得了较大的承载能力及输出扭矩,但由于均载机构都是设计在内齿轮上,而内齿轮是传动机构中几何尺寸、重量最大的构件,且附加均载机构也加大了整个传动机构的径向几何尺寸,结构复杂,零件较多,安装困难,所以未能充分发挥双排齿轮传动减小传动机构径向尺寸的优势。且因内齿轮重量大,故均载机构浮动过程惯性、冲击大,整个传动机构只适于低速传动。为了克服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存在的载荷传送不均问题,本专利技术特提出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图(见图1),其传动机构主要由太阳轮(1)、两行星轮(2)及内装的两球面轴承(7)、两内齿轮(3)、行星轴(6)、行星架(9)及中间支点球面轴承(11)构成。本专利技术其均衡传动原理(见图1),动力传送主要由太阳轮(1)、两行星轮(2)、两内齿轮(3)构成的四个啮合付共同传动完成的。两行星轮(2)作为动力传送的中间环节,既是构成两外啮合付的一部分,也是构成两内啮合付的一部分。所以,对应两外啮合付或两内啮合付之间传送载荷不均时,都会促使两行星轮(2)受力不均,其不均力会通过内装的两球面轴承(7)对称作用在行星轴(6)的两端。而行星轴(6)是通过中间支点球面轴承(11)支承在行星架(9)上。由于球面轴承的特性及力学的平衡原理,当作用在行星轴(6)两端的力不均等时,行星轴(6)的两端会产生相对位移,同时也就带动两行星轮(2)相应位移,使受力重新趋于平衡。达到双排齿轮传动均载平衡受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与前介绍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及制造上明显的优点。1.简化双排内齿轮的制造、安装。2.均载传动机构几何尺寸小,浮动灵敏,均载过程快,均载过程中的位移量比内齿轮浮动位移量小。惯性小、冲击小、工作平稳,对传动转速没有约束。3.均载传动附加机构简单,零件少,制造、安装容易。4.本专利技术利于标准化,系列化组织产品成批生产。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简图太阳轮(1),行星轮(2),内齿轮(3),行星轴(6),球面轴承(7),行星架(9),机壳(10),球面轴承(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结构剖视图太阳轮(1),行星轮(2),内齿轮(3),挡片(4),螺栓(5),行星轴(6),球面轴承(7),定位套(8),行星架(9),机壳(10),球面轴承(11),挡圈(12),挡圈(13)实施例见图2. 两个内齿轮(3)安装在机壳(10)上。球面轴承(11)装在行星架(9)上,两个挡圈(12)限定了球面轴承(11)在行星架(9)上的位置。行星轴(6)装在球面轴承11)内,两个球面轴承(7)及两个定位套(8)对称的装在行星轴(6)的两边,两个螺栓(5)及两个挡片(4)限定了两个球面轴承(7)、两个定位套(8)、球面轴承(11)在行星轴(6)上的位置。两个行星轮(2)装在两个球面轴承(7)上,四个挡圈(13)限定了两个行星轮(2)在两个球面轴承(7)上的位置。当传动机构受外力矩作用传送动力时,动力传送是通过太阳轮(1)与两行星轮(2)构成的两外啮合付,及两行星轮(2)与两内齿轮(3)构成的两内啮合付共同传动完成的。当两外啮合付或两内啮合付之间传送载荷不均时,会使两行星轮(2)受力不均。两行星轮(2)由于不均力作用,通过两球面轴承(7)会推动行星轴(6)两端绕球面轴承(11)球面中心支点作相对位移,同时也就带动两行星轮(2)相应位移,使受力重新趋于平衡。达到双排齿轮传动均载平衡受力的目的。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它主要由太阳轮、两行星轮、两内齿轮、行星轴、行星架及三个球面轴承构成。其特征在于a.一个球面轴承装在行星架上;b.行星轴对称地装在行星架球面轴承上;c.两球面轴承装在行星轴的两端,并与行星架球面轴承中心对称;d.两行星轮装在行星轴端球面轴承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为了克服双排齿轮NGW行星传动机构存在的载荷传送不均问题。本专利技术特提出利用两行星轮中间采用球面轴承支承在行星架上,使受力不均的两行星轮同时作相应位移,达到双排齿轮均载平衡受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高速大功率,重载大扭矩,要求齿轮传动机构几何尺寸小的场合及没有大型加工设备等方面,可有广泛的应用。文档编号F16H1/28GK1120136SQ9410260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甄以权 申请人:甄以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行星轮球面平衡式传动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它主要由太阳轮、两行星轮、两内齿轮、行星轴、行星架及三个球面轴承构成。其特征在于:a.一个球面轴承装在行星架上;b.行星轴对称地装在行星架球面轴承上;c.两球面轴承装在行 星轴的两端,并与行星架球面轴承中心对称;d.两行星轮装在行星轴端球面轴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以权
申请(专利权)人:甄以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