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平板印刷机上墨辊的摆动辊筒组件,包括一根轴,装在轴上的轴承装置,蜗轮装在轴承装置及轴上开出的狭槽里并与内蜗杆啮合,蜗轮轴线与轴承装置及轴的纵向垂直。蜗轮两面上的一对同轴偏心凸轮随蜗轮的转动而交替地与狭槽中的纵向端部接触而使轴承装置,从而也使辊筒摆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内蜗杆传动以及一种用于印刷机上墨装置的摆动辊筒组件。平版印刷机和其他型的印刷机所用的上墨装置要求某些辊沿轴向摆动,以消除起皱和重影。为此目的,许多印刷机设计者使用了外蜗杆传动装置,这是一项人们熟知的技术,可追溯到中世纪。这种传动装置是印刷机的一个整体部件,在制造印刷机时就装上去,并且已经证明是结实和可靠的。为了进一步改进印刷质量,有时候,在印刷机已经安装好并运行一段时间后还要再加上摆动辊筒。由于空间限制,一般要求这类辊筒有自身内藏的产生摆动运动的机构。但是由于空间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安排方法将已经证实的蜗杆传动原理应用到具有自身内藏式机构的新式的辊筒上。一般来说,沿印刷机辊筒的轴线方向产生轴向摆动运动的自身内藏机构均采用某种形式的筒状凸轮。这种基本机构有一个能把某种类型的轴向运动施加给凸轮从动件的旋转凸轮轴。这些机构的特征可按下面所用的三种凸轮表面进一步细分连续单头旋转圆柱,连续双头或交叉螺纹,和双头不连续的导程相反的凸轮面。最简单的机构是单头圆柱型,其筒状凸轮安装在一个转动辊的内部,一个或几个从动件紧卡在不转动的辊轴上。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凸轮安装在轴上而从动件安装在辊子上。在已知的装置中,例如美国专利第3110253号,辊子每转动一圈产生一次轴向往复摆动运动。但是在高速印刷时,这种设计结构的高速的摆动运动会引起印刷品产生不希望的条纹。为解决这个问题,某些设计结构采用内部或外部的减速装置以减小凸轮与从动件的相对转动速度,从而降低轴向摆动运动。美国专利第2040331号是这种装置的一个例子,它把减速装置设置在辊子内部;美国专利第4397236号,则是把传动装置设置在辊子外部的一个例子。第二种类型的装置也使用连续的凸轮,它有多个回转表面。这类凸轮称之为双头或交叉螺纹凸轮,在美国专利第715902和4040682中公开有这种凸轮的实例。在这种设计结构中,每产生一次往复摆动要求辊子转几圈。这种类型装置遇到的问题是由于磨损,使这种机构很容易卡住。对于第三种类型的机构,例如美国专利第1022563号和4833987号所公开的,使用了两个不连续的导程相反的凸轮面。使用两个凸轮从动件来产生摆动,每个从动件交替地与凸轮面中的一个啮合与脱开。这类设计机构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高速印刷时,磨损太快,从而产生运转故障。由上可知,先有技术中的内置式机械装置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会产生诸如机械磨损之类的问题。机械磨损的一个原因是产生轴向运动所需的力是在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接触点处产生的。磨损就会在这点发生。对于那些不使用减速装置的机构,从动件对凸轮的相对速度非常高。对于那些使用内置式减速机构的装置,减速装置必须足够小,以便能安装进辊筒里面。因此,该减速装置一定以比较高的速度运转,持续使用后就会产生磨损太快的问题。因此,所有先有技术中,用于上墨装置的自身内藏式设计机构所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由于机械的过度磨损而使可靠性很差,特别是在高速印刷时更是这样。先有技术中的装置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们不够紧凑,不能在印刷机的某些部位使用。先有技术中的某些装置的第三个问题是,产生的摆动不是纯的谐合运动,也即不是正弦运动。因此,当前存在一种需要,需要一种自传动摆动辊,它使用足够紧凑的可安装在辊子内部的蜗杆传动机构,从而显著地减少或避免下面要提到的在该领域中近来所使用的装置的有关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平板印刷机的上墨装置的蜗杆传动装置,它使用一个内蜗杆及与其相啮合的蜗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身内藏辊筒传动机构,它能在轴向产生纯的谐合运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蜗杆传动装置的摆动上墨辊筒组件。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实而可靠的摆动上墨辊筒组件。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摆动上墨辊组件。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低成本加工的摆动上墨辊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列出,其中,有些从说明中可明显看出,而其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所指明的工具、部件、装置和系统,步骤和过程中理解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以上这些目的可以用提供一种内蜗杆传动装置来达到它包括一个蜗轮以及一个实质上是中空的一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筒形蜗杆。筒形蜗杆的内表面至少有一条与蜗轮相啮合的内螺纹。筒形蜗杆的转动轴线实质上与蜗轮的转动轴线垂直,筒形蜗杆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引起与筒形蜗杆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相啮合的蜗轮绕其轴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还有一种适于用作上墨辊的摆动辊组件,它利用了上述的内蜗杆传动装置。摆动辊筒组件有一个轴和沿该轴安装的轴承装置。此轴与轴承装置实质上是同轴的。一个有许多个齿的蜗轮配置在轴承装置与轴开出的狭槽里使得蜗轮的转动轴实际上垂直于轴承装置和轴的纵轴。容纳蜗轮的这个狭槽在轴里有第一和第二两个相对的端部。一对实质上是同轴的偏心凸轮成整体地固定在蜗轮的相对的表面上。围绕轴承装置安装着带有至少一条内螺纹的一个辊筒套,以便让辊筒套的内螺纹与蜗轮的齿相啮合。辊筒套绕其纵向轴线的转动促使蜗轮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从而引起固定在蜗轮上的凸轮交替地与在轴中狭槽的纵向相对的两端部相接触。当凸轮交替地与在轴中狭槽的相对的端部相接触时,轴承装置会沿轴的方向前后摆动。当轴承装置摆动时,也促使辊筒套沿轴的方向作实质上与轴承装置一致的摆动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蜗杆驱动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摆动辊筒组件的俯视剖面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摆动辊筒组件沿线2′-2′的横剖面图。图4A是图2中所示的摆动辊筒组件的一个侧视剖面图。图4B是图2中所示的摆动辊筒组件的另一个侧视剖面图。现在参看各附图,其中同样的数字代表同样的元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内蜗杆驱动装置10的剖面图。该内蜗杆驱动装置有一个筒形蜗杆11,它用已知技术中已知的任何一种坚硬而耐用的材料制成,优先选用金属或金属的合金制造,最优先选用钢材。筒形蜗杆的外径可根据其应用而改变,筒形蜗杆11有外表面12和内表面14,筒形蜗杆的内表面加工有右旋或左旋螺纹。内螺纹表面14的工作面的加工粗糙度最好不大于百万分之24英寸。虽然图1中所示的筒形蜗杆11的内表面14具有一个单头螺纹,但内表面带有双头螺纹的蜗杆也仍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在图1中还示出了一个蜗轮16,它是内蜗杆传动装置10的一个部件。蜗轮16有许多个齿18。蜗轮的每个齿都可以与筒形蜗杆11的内表面14的螺纹相啮合。当内蜗杆11绕其纵轴“B”转动时,其内表面14上的螺纹会与蜗轮16的每一个齿18啮合,从而使蜗轮绕穿过其中心“A”的横轴转动,蜗轮的转动轴线实质上垂直于内蜗杆传动装置的筒形蜗杆转动的纵轴。与筒形蜗杆11相似,蜗轮16也优先选用耐用的合金,(例如,表面淬火钢)制成。特别希望的是让蜗轮齿18的工作表面加工粗糙度不大于百万分之32英寸。蜗轮16另外还有偏心凸轮20,22,它们与蜗轮16整体地固定在其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图1表示出了一个凸轮,第二个凸轮装在蜗轮的另一侧面上。这两个凸轮最好基本上是同轴的。附加在蜗轮16上的凸轮20,22用来驱动其他的元件(下面说明)。现在参看图2到图4,这些图中表示出了一个摆动辊筒组件24。至于这里所使用的这个术语,“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平版印刷机器上的一种墨装置,宜选用一种摆动辊筒组件作为墨辊,包括:a)一根轴;b)沿着上述轴安装的一种轴承装置;c)一个带有许多个齿的蜗轮,该蜗轮配置在所说的轴承装置和所说的轴的狭槽中,并使所说的蜗轮的旋转轴线实质上与所说的 轴承装置及所说的轴的纵轴相垂直,所说的狭槽在所说的轴内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的端部;d)一对实际上同轴的偏心凸轮完整附设在所说的蜗轮的相对表面上,所说的凸轮在所说的狭槽的相对端部交替地与所述的轴接触;e)一个带有至少一条内螺纹的辊筒套,围 绕安装在所说的轴承装置上,并使所说的内螺纹与所说的蜗轮的齿相啮合,而所说的辊筒套的转动会引起所说的蜗轮转动,因而促使所说的凸轮交替地与所说的轴在所说的狭槽的相对的端部相接触,进而促使所说的轴承装置和所说的辊筒套沿着所说的轴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麦克菲,
申请(专利权)人:包德温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