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金良专利>正文

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06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它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特点是输出装置为多相合成输出装置,每相输出结构由定向通锁器和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或相应相数的齿条传动。其结构新颖,输出动力的脉冲波形比现有技术平滑,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方便实用,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变速器。在机械领域中,无级变速器可谓种类繁多,由于其摩擦结构本身的缺陷,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中国专利ZL97209241.2中公开了一种齿轮啮合无级变速器,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定向通锁结构的二相齿轮啮合无级变速器,是由定向通锁结构通过多级连杆传动与两对称的差动器配合构成的,其对称的两对差动器合成旋转运动来进行输出的。这种结构的无级变速器尽管拓宽了应用领域,有许多有益的优点。但仍存在不足,如应用在汽车及通用机械方面存在体积过大,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输出动力的波形不够平滑,对车用变速器的同轴线输入输出的要求,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其生产成本较高。另外,通锁结构中的橡胶垫寿命短,可靠性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开发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设在带机座的机壳内的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其结构特点是输出装置为多相合成输出结构,每相输出结构由定向通锁器与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采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或相应相数的齿条传动;定向通锁器是由在设有主动齿轮的主动蜗杆与设有从动齿轮的从动蜗杆之间装有一蜗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并在主动蜗杆轴上设一凸部与主动齿轮内腔壁的凸部相配合,两凸部之间设有一条金属垫,以消除齿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三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A-A相剖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B-B剖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D剖示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C-C剖示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E-E剖示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是由设在带机座的机壳的输入装置I和输出装置II组成,其输出装置II包括三相输出结构(剖示图1中只能见二相),每相由定向通锁器与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如图1所示,壳体2、壳体29、壳体26、壳体25、壳体10、壳体11分段组装成完整的壳体机座。在壳体2的中心有一输入偏心轴1,固接在该轴上的输入分流齿轮30与分流介齿轮3,分流介齿轮4,分流过渡齿轮6,星齿组28,O3轮齿27依次定轴啮合,将输入旋转动力的一路,由输入偏心轴1传到O2。另一路由由输入分流齿轮30通过轮系的啮合传到O3,可调偏心轮8枢轴装配在O2O3轴头上。星齿组28中分流介齿轮3,分流介齿轮4按图5C-C视图枢轴装配在调速系架5的部位。调速系架5的外壁制一同体蜗轮与调速蜗杆7啮合,旋动调速蜗杆7可使调速系架5带动星齿组28绕O1渐渐转过最大角为45°的设计。可改变O3与O2的角位置。如图3B-B视图所示。由于O2O3的角位置受调速蜗杆7所调控,可调偏心轮8的轴头O4原来与O1重合的情况下,渐渐偏离重合,这一现象即O4与O1的偏心距由原来的零无级调大。在O4的轴头上枢轴套装三相连杆9,三相连杆9的小头枢轴套在A相、B相、C相的三个曲柄21上,如图2A-A视图所示,当O4与O1的偏心距为零时,两路动力的输入均不能驱动三相连杆9,当O4与O1一旦产生偏心距,三相连杆9即牵引曲柄21作往复摆动,摆动行程的大小,受调速蜗杆7的转动量调控。输入装置的功能是将连续旋转运动通过改变偏心距变换成可无级调变的往复摆动。如图4D-D视图所示,曲柄21接受三相连杆9的牵引作顺时针半波摆动(自右向左看下同)曲柄上固接的输出太阳轮22一定将摆动传给三只输出星齿轮23,再传给浮装并啮合着的齿圈24作反时针摆动。由于21、22、23、24均安装在系架20上,而系架又与通锁器主动蜗杆12的轴固接。设计规定此时通锁器为顺时针锁的状态。于是齿圈24外壁齿牙依托系架锁定的,反作用力将摆动传给啮合着的合成齿轮19使合成主轴18得到一次顺时针转动的半波输出。当曲柄21接受三相连杆9的牵引作反时针半波摆动。此时的通锁器按设计处于通的状态。齿圈24因失去系架20的反作用力依托,作滚动滑行。同时合成齿轮受其他相位输出动力的驱动,继续得到顺时针转动。由于二个以上的多相半波的叠加,最终使合成主轴得到波形很平稳的动力输出。再将合成主轴输入倒挡箱17进行变换。可获任意旋转方向的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由于输入输出是同轴线设计,所以各种机动车辆及工作机应用十分方便。输出装置的功能是将连续往复运动用通锁器和周转轮系合成连续的旋转运动。壳体11内,啮合装配着主动蜗杆12,蜗轮13,从动蜗杆14构成一组顺反向转动都被强力锁定的机构。我们继续在12的轴头处枢轴套装主动齿轮15,又在从动蜗杆14的轴头7固接从动齿轮16,令15、16模数相同齿数相等,并在主动蜗杆12的头部制一固接凸部32,如图6E-E视图所示,在主动齿轮中心空腔内壁制一配合凸部33,装配时令两凸部靠贴着,并精心加工一枚金属垫块31,隔置在两凸部中间,用以取代原来的橡胶垫,达到消除齿隙的目的。这样的机构它的强力锁定性已成为强力的通锁器了。它的运动原理如下,当主动蜗杆12接受顺时针转动时,轴头凸部32在中心空腔中无任何东西可接受推动。所以主动齿轮15静止不动。主动蜗杆12被从动蜗杆强力锁住,这就是顺时针锁的状态。当主动蜗杆12接受反时针转动时,轴头凸部32在中心空腔中通过金属垫块31推动凸部33,使从动齿轮16带动从动蜗杆14同步驱动蜗杆13,作无载荷空转(放空滑行)即谓通的状态。设计时,凸部32右偏置为顺时针转向锁,反时针转向通。凸部32左偏置为反时针转向锁,顺时针转向通。可见技术上需要什么转向通锁,只要设计时,取凸部32在图5E-E视图中,左或右偏置即随意选择。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对输出动力的脉动波形大为改善,使制造成本有所降低,制造工艺的要求有所下降,特别是精心加工的金属垫块能做到与主机同寿命,大大地提高工作可靠性,有效消除原橡皮垫工作寿命短,低可靠性的关键问题。解决了机动车辆等其他工作机,要求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线安排的应用难题。权利要求1.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设在带机座的机壳内的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A、输出装置为多相合成输出结构,每相输出结构由定向通锁器与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采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也可用相应相数的齿条传动;B、定向通锁器是由在设有主动齿轮的主动蜗杆与设有从动齿轮的从动蜗杆之间装有一蜗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并在主动蜗杆轴上设凸部与主动齿轮内腔壁的凸部相配合,两凸部之间设有一条金属垫。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它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特点是输出装置为多相合成输出装置,每相输出结构由定向通锁器和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或相应相数的齿条传动。其结构新颖,输出动力的脉冲波形比现有技术平滑,具有寿命长、可靠性高,方便实用,成本低等特点。文档编号F16H3/76GK1240258SQ9811571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4日专利技术者倪金良 申请人:倪金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相齿轮啮合传动无级变速器,包括设在带机座的机壳内的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A、输出装置为多相合成输出结构,每相输出结构由定向通锁器与周转轮系配合构成,相与相之间采用相应相数的连杆传动,也可用相应相数的齿条传动;B、定向 通锁器是由在设有主动齿轮的主动蜗杆与设有从动齿轮的从动蜗杆之间装有一蜗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并在主动蜗杆轴上设凸部与主动齿轮内腔壁的凸部相配合,两凸部之间设有一条金属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倪金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