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774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进行两张片材的位置对准时能够确保片材的端部的检测精度的粘接装置。在操作者为了在布料粘接装置配置作为粘接对象的布料进行辊移动指示时,CPU使上输送辊向上方位置上升,进行喷射处理。上喷射部和下喷射部向设于喷嘴和上布板的反射板吹送空气,能够将碎屑或灰尘吹走。操作者在要对配置后的下布进行重新配置时,将膝控开关设为开。CPU将喷嘴间隙调整为退避间隙,进行喷射处理。

Bo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接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特许公开2011年106065号公报的粘接装置排出粘接剂,将两张布料彼此粘接起来。粘接装置具有喷嘴、上输送辊以及下输送辊。喷嘴向下布排出粘接剂。上输送辊一边在其与下输送辊之间按压上布和涂布粘接剂之后的下布,一边输送该下布和上布。粘接装置具有布端传感器和反射板。布端传感器的光射出部向反射板射出光。反射板反射由布端传感器射出的光。布端传感器的光检测部能够检测由反射板反射的光。布端传感器判断在反射板的上方是否有布料。粘接装置基于布端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从喷嘴进行的粘接剂的排出以及由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进行的上布和下布的输送。在由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输送布料时,布料经过反射板的上方。因此,有时在输送布料时从布料产生的碎屑或空气中的灰尘附着于反射板的上表面。这时,碎屑或灰尘阻碍从布端传感器的光射出部射出的光到达反射板,布端传感器的光检测部检测的光量减少。因此,布端传感器有时无法高精度地进行布料的端部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两张片材的位置对准时确保片材的端部的检测精度的粘接装置。技术方案1的粘接装置具有:喷嘴,其设于下片材的上侧,并具有排出口,能够通过该排出口排出粘接剂;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喷嘴供给所述粘接剂;输送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喷嘴而言靠所述下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夹着所述下片材和从上侧重叠于所述下片材的上片材地将该下片材和上片材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以及排出输送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粘接剂,借助所述粘接剂将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粘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检测部,其具有发光部和光接收部,该发光部向比所述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即检测位置发光,该光接收部能够接收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该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来检测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是否位于所述检测位置;喷射口,其与供空气流通的流通管相连接,能够向所述检测部喷射空气;以及空气控制部,其控制空气从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所述空气控制部在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停止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时,从所述喷射口喷射空气。从上片材和下片材产生的碎屑或空气中的灰尘有时因由输送上片材和下片材时的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等附着于检测部。碎屑或灰尘在从检测部的发光部发出的光到达光接收部的过程中遮挡光。这时,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量减少,有时导致检测部检测上片材和下片材的检测精度下降。在输送机构和供给机构的驱动停止时,空气能够将附着于检测部的碎屑和灰尘吹走。因此,检测部能够维持上片材和下片材是否位于检测位置的检测精度,能够确保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端部的检测精度。也可以是,技术方案2的粘接装置的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一边对下特定端部涂布所述粘接剂,一边将所述下特定端部和上特定端部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下特定端部是所述下片材的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该上特定端部是所述上片材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上检测部,该上检测部检测所述上片材的所述上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上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上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支承构件,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上片材;上夹持辊,其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上夹持辊从上侧在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上片材;上夹持马达,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旋转;以及上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上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上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上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上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向第一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上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在所述上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上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上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相反的第二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上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这时,检测部能够维持上片材的上特定端部是否位于上检测位置的检测精度。因此,粘接装置能够确保将上特定端部和下特定端部粘接时的粘接品质。也可以是,技术方案3的粘接装置的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一边对下特定端部涂布所述粘接剂,一边将所述下特定端部和上特定端部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下特定端部是所述下片材的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该上特定端部是所述上片材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下检测部,该下检测部检测所述下片材的所述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下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下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下支承部,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下片材;下夹持辊,其在所述喷嘴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从所述下支承部向上侧突出,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下夹持辊在其与从下侧支承所述上片材的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下片材;下夹持马达,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旋转;以及下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下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第三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三输出方向相反的第四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这时,检测部能够维持下片材的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下检测位置的检测精度。因此,粘接装置能够确保将上特定端部和下特定端部粘接时的粘接品质。也可以是,技术方案4的粘接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包括下检测部,该下检测部检测所述下片材的所述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下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下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下支承部,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下片材;下夹持辊,其在所述喷嘴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从所述下支承部向上侧突出,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下夹持辊在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下片材;下夹持马达,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旋转;以及下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下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第三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三输出方向相反的第四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这时,下检测部能够维持下片材的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下检测位置的检测精度。因此,粘接装置能够确保将上特定端部和下特定端部粘接时的粘接品质。也可以是,技术方案5、6的粘接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具有反射部,该反射部相对于所述检测位置而言设于与所述发光部相反的那一侧,将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向所述光接收部反射,所述喷射口能够向所述反射部喷射空气。碎屑或灰尘有时因由输送上片材和下片材时的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等附着于反射部。碎屑或灰尘在从检测部的发光部发出的光经由反射部到达光接收部的过程中遮挡光。空气能够将附着于反射部的碎屑和灰尘吹走。因此,粘接装置能够维持上片材和下片材是否位于检测位置的检测精度,能够确保上片材和下片材的端部的检测精度。也可以是,技术方案7的粘接装置的所述输送机构具有:下输送辊,其在所述喷嘴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接装置,其中,该粘接装置(1)具有:喷嘴(24),其设于下片材(8)的上侧,并具有排出口(27),能够通过该排出口排出粘接剂;供给机构(35),其向所述喷嘴供给所述粘接剂;输送机构(10、60),其在相对于所述喷嘴而言靠所述下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夹着所述下片材和从上侧重叠于所述下片材的上片材(7)地将该下片材和上片材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以及排出输送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粘接剂,借助所述粘接剂将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粘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检测部,其具有发光部(79A、85A)和光接收部(79B、85B),该发光部向比所述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即检测位置发光,该光接收部能够接收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该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来检测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是否位于所述检测位置;喷射口(151、161),其与供空气流通的流通管(155)相连接,能够向所述检测部喷射空气;以及空气控制部(101),其控制空气从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所述空气控制部在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停止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时,从所述喷射口喷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0 JP 2018-0703371.一种粘接装置,其中,该粘接装置(1)具有:喷嘴(24),其设于下片材(8)的上侧,并具有排出口(27),能够通过该排出口排出粘接剂;供给机构(35),其向所述喷嘴供给所述粘接剂;输送机构(10、60),其在相对于所述喷嘴而言靠所述下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夹着所述下片材和从上侧重叠于所述下片材的上片材(7)地将该下片材和上片材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以及排出输送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粘接剂,借助所述粘接剂将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粘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检测部,其具有发光部(79A、85A)和光接收部(79B、85B),该发光部向比所述输送机构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预定位置即检测位置发光,该光接收部能够接收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该检测部基于由所述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的光量,来检测所述下片材和所述上片材是否位于所述检测位置;喷射口(151、161),其与供空气流通的流通管(155)相连接,能够向所述检测部喷射空气;以及空气控制部(101),其控制空气从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所述空气控制部在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停止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供给机构的驱动时,从所述喷射口喷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一边对下特定端部涂布所述粘接剂,一边将所述下特定端部和上特定端部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下特定端部是所述下片材的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该上特定端部是所述上片材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上检测部(28、85),该上检测部检测所述上片材的所述上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上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上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支承构件(90),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上片材;上夹持辊(42),其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上夹持辊从上侧在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上片材;上夹持马达(48),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旋转;以及上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上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上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上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上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向第一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上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在所述上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上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上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上夹持辊使所述上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一输出方向相反的第二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上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输送控制部一边对下特定端部涂布所述粘接剂,一边将所述下特定端部和上特定端部彼此压接在一起并输送,该下特定端部是所述下片材的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特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该上特定端部是所述上片材的与所述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下检测部(78、95),该下检测部检测所述下片材的所述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下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下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下支承部(58、59),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下片材;下夹持辊(76),其在所述喷嘴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从所述下支承部向上侧突出,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下夹持辊在其与从下侧支承所述上片材的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下片材;下夹持马达(72),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旋转;以及下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下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第三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三输出方向相反的第四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下检测部(78、95),该下检测部检测所述下片材的所述下特定端部是否位于所述下片材用的所述检测位置即下检测位置,所述粘接装置具有:下支承部,其从下侧支承所述下片材;下夹持辊,其在所述喷嘴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从所述下支承部向上侧突出,能够以所述输送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该下夹持辊在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夹持所述下片材;下夹持马达,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旋转;以及下马达控制部,其以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下夹持马达的驱动,即,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位于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第三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另一侧移动,在所述下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下特定端部不在所述下检测位置时,驱动所述下夹持辊使所述下夹持辊向与所述第三输出方向相反的第四输出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下片材向所述一侧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具有反射部,该反射部相对于所述检测位置而言设于与所述发光部相反的那一侧,将所述发光部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皆川裕一朗柴田到仓桥俊幸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