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71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盒,包括:主框架,为中空结构;上盖组件及下盖组件,固定连接于主框架,且上盖组件和下盖组件分别位于主框架的两侧,上盖组件、下盖组件及主框架合围形成一密封的空腔;转接板组件,设置于空腔内,包括电源转接板、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均设置于电源转接板上,且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分别位于电源转接板的相对两侧,电源转接板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器与上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通过第一插接件与下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使用电源转接板代替传统的导线连接,转接板组件上盖组件可拆卸固定,同时与下盖组件可拆卸固定,解决了维护时外部插头引入的导线拆卸费时的问题,实现电源盒的快速维护。

Pow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盒
本技术涉及LED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盒。
技术介绍
LED显示屏有两种不同的维护方式,一种是前维护方式,另一种是后维护方式,其中采用后维护方式的居多,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但是安装时需要在显示屏后方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维护通道;前维护则是在屏体前面进行维护,不需要预留维护通道,所以前维护的显示屏能适应在空间小,维护条件苛刻的场合应用。目前行业产品的电源盒大都支持前后维护,在前维护时,需要拆卸电源盒的下盖,后维护时,需要拆卸上盖,由于电源盒内电子元器件较多,线路较为繁杂,因而很多同时支持前后维护的电源盒为了避免线路的干扰,在前后维护上均会有所侧重,例如,使布线更为倾向前维护或后维护。因此,电源盒内的元器件之间的布线以及外界电源线与电子元器件的布线严重影响了电源盒的前后维护设计,同时降低了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源盒内的布线严重影响了电源盒的前后维护设计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源盒。一种电源盒,包括:主框架,为中空结构;上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下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且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所述上盖组件、所述下盖组件及所述主框架合围形成一密封的空腔;及转接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包括电源转接板、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均设置于所述电源转接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源转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源转接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下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另一个端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且所述第一转接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转接板的端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层叠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具有间隙,交流器件的焊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组件还包括附加电源,所述附加电源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上,用于对市电进行交流转直流处理;所述下盖组件包括控制卡,所述控制卡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第一插接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第二插接件,并在固定连接时实现电导通,以通过所述附加电源为所述控制卡单独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开关电源、交流转接板和直流转接板,所述交流转接板与所述直流转接板均与所述开关电源电连接,市电经所述电源转接板流入交流转接板,再流入所述开关电源,进行交流转直流处理后再经所述直流转接板流入所述下盖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上盖体,所述开关电源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体,并与所述上盖体的内壁导热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交流转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的连接,并在连接时实现电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直流转接板上;所述下盖组件包括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并在连接时实现电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包括基底部及固定部,所述基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下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底部,所述上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及/或所述基底部,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两侧由隔热材质制成。上述电源盒,使用电源转接板代替传统的导线连接,实现电源盒内部简洁美观,避免了拆装电源盒时内部线缆的干扰,同时,在进行前后维护时,无需拆除导线,大大提升了上盖组件及下盖组件拆卸的便利性。转接板组件上盖组件可拆卸固定,同时与下盖组件可拆卸固定,解决了维护时外部插头引入的导线拆卸费时的问题,实现电源盒的快速维护。进一步,电源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相互层叠设置,可以保证交流焊点位于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之间,保证了交流焊点不外漏,确保维修测试人员的绝对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转接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转接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下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前维护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的后维护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盒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源盒10用于为LED显示屏或显示模组供电,由于电源盒10内部减少了线缆的使用,能够较为便捷的实现前维护和后维护,避免了线缆对维护时的干扰,大大提升了维护的效率。如图1所示,电源盒10可以包括上盖组件110、主框架120、转接板组件130及下盖组件140,上盖组件110及下盖组件140均固定连接于主框架120,且上盖组件110和下盖组件140分别位于主框架120的两侧,主框架120为中空结构,由此,由上盖组件110、下盖组件140及主框架120合围形成一密封的空腔,空腔内布设有多种电子元器件,转接板组件130设置于空腔内,并与上盖组件110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且与下盖组件140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当电源盒10装配于LED显示屏上时,上盖组件110相对远离LED显示屏的显示面,而下盖组件140相对靠近LED显示屏的显示面。请参阅图2,上盖组件110可以包括上盖体111,上盖体111固定连接于主框架120。例如,上盖体111可以包括顶壁1111和侧壁1113,其中,侧壁1113设置有两个,两个侧壁1113设置于顶壁1111的相对两边,并与顶壁1111固定连接,由此,使得上盖体111的截面呈U形,两个侧壁1113固定连接于主框架120,使上盖组件110与主框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为中空结构;上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下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且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所述上盖组件、所述下盖组件及所述主框架合围形成一密封的空腔;及转接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包括电源转接板、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均设置于所述电源转接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源转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源转接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下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为中空结构;上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下盖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框架,且所述上盖组件和所述下盖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所述上盖组件、所述下盖组件及所述主框架合围形成一密封的空腔;及转接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包括电源转接板、第一连接器及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均设置于所述电源转接板上,且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源转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源转接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下盖组件可拆卸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另一个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接板包括第一转接板和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且所述第一转接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转接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转接板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层叠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具有间隙,交流器件的焊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彼此靠近的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倏贤吴振志吴涵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奥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