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64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零线输入端、交流火线输入端、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交流零线输入端和交流火线输入端与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连接。电路设置防浪涌电路单元,能够防护适配器,避免市电不稳定时损坏电路,电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快充,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A Fast Charging Adapter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
本技术属于手手机配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要求日益提高,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有的自带电池,有的需要有适配器接入电源才能够使用,因而小型化、轻量化的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也获得了用户的青睐。手机是现在用户们使用最频繁的电子设备,手机由于其体积限制,其电池容量受限,并不能够使用容量大体积大的电池,因而快充适配器应运而生。使用快充适配器和支持快充的手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手机充满电,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电路设置防浪涌电路单元,能够防护适配器,避免市电不稳定时损坏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实现适配器充电能耗的设计,能够实现快充,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包括交流零线输入端、交流火线输入端、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所述的交流零线输入端和交流火线输入端与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三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九电阻、第七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连接,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五电阻连接,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PWM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连接,第二十三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浪涌电路单元包括保险丝,保险丝的一端与交流零线输入端连接,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一端、可调电阻和抗干扰电容连接,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桥的第三端和第一热敏电阻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交流火线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逆变电路单元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和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的次级整流电路包括USB供电控制器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变压器次级绕组的正输出引脚分别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以及第十一电容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连接,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三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二十七电阻、第三十电阻和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绕组的负输出引脚、第十三电阻、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还通过第二十五电阻与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MOS管控制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直流正输出端和第十八电容连接,第十八电容的另一端与直流负输出端共同接地,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还通过第二十六电阻与USB供电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连接,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光电耦合器的第二端共同与第十三电容、第二十九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五电容以及USB供电控制器的阴极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容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USB供电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端以及第十六电容连接,第十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十电容连接,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十二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容、第八电容和USB供电控制器的正电源端连接,第十六电容和第八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负端与第十七电容、第二十四电阻以及地端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流传感放大器正端与第二十一电阻连接,第十七电容、第二十一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USB配置通道与第二十电阻连接,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容和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二USB配置通道与第十八电阻连接,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十一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USB配置通道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USB配置通道连接,USB供电控制器的电源电压端分别与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连接,第二十四电容和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USB供电控制器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热敏电阻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为有极性电容,整流桥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整流桥的第四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与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的正极与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的负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电路设置防浪涌电路单元,能够防护适配器,避免市电不稳定时损坏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实现适配器充电能耗的设计,能够实现快充,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2)采用保险丝、可调电阻、抗干扰电容和热敏电阻组合,加强产品的抗浪涌能力和安全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图;图中: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零线输入端、交流火线输入端、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所述的交流零线输入端和交流火线输入端与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三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九电阻、第七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连接,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五电阻连接,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PWM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连接,第二十三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零线输入端、交流火线输入端、防浪涌电路单元、逆变电路单元、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所述的交流零线输入端和交流火线输入端与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防浪涌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次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正输出端和直流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连接,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第三端和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PWM控制器的电源端、第六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九电阻、第七电容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七电阻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反馈绕组的一端和第十六电阻连接,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PWM控制器的第三引脚还与第二热敏电阻连接,第二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WM控制器的反馈端与光电耦合器的第四端以及第四电容连接,光电耦合器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十四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五电阻连接,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共同与PWM控制器的MOS驱动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PWM控制器的电源感应输入端分别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连接,第二十三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浪涌电路单元包括保险丝,保险丝的一端与交流零线输入端连接,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电路单元的整流桥的第一端、可调电阻和抗干扰电容连接,抗干扰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桥的第三端和第一热敏电阻连接,第一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以及可调电阻的另一端与交流火线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充适配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电路单元包括整流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和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和初级整流滤波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的第二端共同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天银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伟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