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58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在第1和第2阀体60a、80a之间夹持隔板70,在连接上游侧的SC换档油阀92和下游侧的SC备用阀94的连通油路103设置节流通道75,构成液压控制装置。在隔板70形成节流通道开口75a,在由第1和第2阀体夹持隔板70的状态下,将连通油路103的上游侧部分连通到节流通道开口75a,将下游侧部分连通到其另一端。这样,可用夹于第1和第2阀体形成节流通道开口75a的细长空间形成节流通道75。(*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内部油路具有节流元件(特别是一般被称为节流通道油路的节流元件)的液压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上述节流元件获得用于进行变速器的作动控制的信号压力的液压控制装置,更为详细地说,涉及用于获得变速器的起步离合器的控制等所使用的与发动机回转对应的信号的液压控制装置。在这样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将各种节流元件(节流孔、节流通道等那样的节流元件)设置于内部油路内的场合较多。例如,在日本特开平4-25405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在变速器壳体的侧端面夹住隔板地接合配置液压控制阀,由穿设于隔板的小孔构成节流元件(节流孔)。虽可通过这样在隔板穿设的小孔构成节流孔,但不能构成例如日本实公平7-2043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的“节流通道长度比节流孔径大的粘性高敏感型节流元件(节流通道)。可在阀体内形成节流通道。但是,节流通道的直径较小,所以,难以由铸造成形,需要钻孔加工等机械加工,为此,存在加工难而且加工费用高的问题。另外,为了将形成于隔板的小孔用作节流孔,需要使油从设于隔板一侧的油路通过隔板的小孔流到设于相反侧的油路的构成。为此在将节流孔形成于仅设于隔板一侧的阀体内的流路内的场合,存在难以将形成于隔板的小孔用作节流孔的问题。另外,一般在车辆用变速器中,在由原动机(发动机)驱动的输入侧构件与连接于车轮的输出侧构件之间设置用于控制车辆的起步和停止时的动力传递的起步离合器,在起步和停止等时进行其接合控制。由液压控制进行该接合控制虽然为人们所知,但在这样的起步离合器的作动控制中,由传感器等检测原动机的转速,利用其转速检测信号控制电控阀的作动,产生控制液压,通过利用该控制液压,进行与原动机的回转对应的接合控制。在使用这样的电控阀的液压控制中,当出现电气方面的故障(例如控制系统故障)和开启粘结(阀柱粘结成为保持开放的状态)时,不能对液压进行电控。为此,在大多数场合下,另行设置用于产生与原动机的转速对应的信号压力的阀等,并设置利用该信号压力进行接合控制的备用装置。其中,已知有例如使用皮托管产生信号压力并利用该信号压力进行接合控制的情形(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3-30662号公报、特开平6-26565号公报等),但存在需要设置皮托凸缘的空间而导致变速器变大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提出有公开于日本特开平11-257445号公报那样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在该装置中,由发动机驱动,使得排出与发动机回转对应的油量的油泵的排出油流到具有节流口的油路,利用该节流孔的前后差压产生信号压力,利用该信号压力进行接合控制。只要油温一定、油的粘性不变化,节流孔的前后差压就与油量对应地变化,可获得与油量即驱动油泵的发动机回转对应的信号压力,但如油温变化、粘性变化,则存在即使流量相同前后差压也相应于油温变化的问题。为此,在上述装置中,例如在流过节流孔的油温度较低时节流孔前后差压比高温时大,信号压力变得过高,如在这样的状态下利用该信号压力进行接合控制,则存在不能进行良好的接合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可在隔板内形成节流元件,该节流元件设在仅位于隔板单侧的阀体内的流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可与油温的变动无关地利用节流孔的前后差压产生时常与发动机回转对应的信号压力。在本专利技术中,液压控制装置具有第1阀体、第2阀体、及夹持于这些第1和第2阀体间的隔板,并具有上游侧控制元件(例如实施形式中的SC换档油阀92)、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例如实施形式中的SC备用阀94)、连接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和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的连通油路(例如实施形式的油路103)、及设于该连通油路内的节流元件(例如实施形式中的节流通道75);该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配置在第1和第2阀体中的任一个上,在上游侧进行液压控制;该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配置在第1和第2阀体中的任一个上,在下游侧进行液压控制。此外,在隔板形成槽状开口(例如实施形式中的节流通道开口75a),在由第1和第2阀体夹持该隔板的状态下,将连通油路的与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连通到槽状开口的一端,将连通油路的与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连通到槽状开口的另一端。这样,由将槽状开口夹在第1和第2阀体之间形成的细长空间形成节流元件。在上述构成的液压控制装置中,从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流到与其相连的连通油路的工作油从隔板的槽状开口的一端通过该槽状开口流到另一端侧,从与该另一端侧相连的连通油路流到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此时,槽状开口由夹于第1和第2阀体形成的细长空间构成,形成所谓的节流流路长度较长的节流通道。即,在本专利技术液压控制装置中,可由形成于隔板的槽状开口构成节流通道。在上述液压控制装置中,如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和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配置在第1阀体内,连通油路也形成于第1阀体内,则最好在第1阀体内形成连通油路的与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并使其在与槽状开口的一端相向的位置开口,将连通油路的与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形成于第1阀体内并在与槽状开口的另一端相向的位置开口。按照这样的构成,即使在隔板的单侧仅在第1阀体内设置上游侧和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及连通油路,也可将形成于隔板的槽状开口用作位于该连通油路内的节流通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液压控制装置由调节阀、控制阀群、及排出油路(例如实施形式的油路102)构成;该调节阀对由原动机驱动的油泵的排出油进行调压后产生管路压力PL;该控制阀群至少包含电控阀,利用管路压力进行变速器的作动(动作)控制;该排出油路在其中流过由调节阀调整管路压力后获得的剩余油;排出油路分支成第1分支排出油路(例如实施形式的油路102a、105)和第2分支排出油路(例如实施形式油路103)。在第1分支排出油路设置接受电控阀出现故障时发生的液压将第1分支排出油路闭塞的开闭阀(例如实施形式的SC换档油阀92),在第2分支排出油路设置第1节流孔(例如实施形式的第1节流孔66)。另外,具有接受第2分支排出油路的第1节流孔的前后差压产生与前后差压对应的信号压力的信号压力发生阀(例如实施形式的SC备用阀94),在第2分支排出油路的第1节流孔的上游设置节流通道(例如实施形式的节流通道75)。在该构成中,上述调节阀、控制阀、及排出油路的至少一部分使用由上述第1阀体和第2阀体夹持隔板的构造构成,上述节流通道由上述节流元件(即由第1和第2阀体夹住槽状的开口形成的细长空间)构成。在这样构成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在正常时(没有电故障、电控阀正常动作时),可由电控阀产生与发动机回转对应的信号压力,将该信号用于起步离合器的接合控制。此时,开闭阀开放第1分支排出油路,来自调节阀的剩余油通过第1分支排出油路供给到润滑部等。虽可通过第2分支排出油路排油,但在这里设置第1节流孔使得流路阻力大,所以,主要通过第1分支排出油路将油排出。另一方面,当出现电故障时,不能由电控阀产生与发动机回转对应的信号压力。但是,此时开闭阀关闭第1分支排出油路,来自调节阀的剩余油流到第2分支排出油路。结果,在第2分支排出油路中于第1节流孔的前后产生与其流量相应的差压,从信号发生阀产生与该前后差压对应的信号压力。该流量即来自调节阀的剩余油流量对应于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的排出量,与发动机转速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装置, 具有第1阀体、第2阀体、及夹持于这些第1和第2阀体间的隔板, 并具有上游侧控制部件、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连接上述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和上述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的连通油路、及设于上述连通油路内的节流元件;该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配置在上述第1和第2阀体中的任一个,在上游侧进行液压控制;该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配置在第1和第2阀体中的任一个,在下游侧进行液压控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隔板形成槽状开口; 在由上述第1和第2阀体夹持上述隔板的状态下,将上述连通油路的与上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连通到槽状开口的一端,将上述连通油路的与上述下游侧液压控制元件相连的部分连通到上述槽状开口的另一端,由将上述槽状开口夹在上述第1和第2阀体之间形成的细长空间形成上述节流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韮泽英夫楢井胜行山口明洋浦野纯司国井久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