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辆的两轴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24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对于带有初级变速部分和次级变速部分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果输出一个变速信号,则开始次级变速部分的变速,并且随后开始初级变速部分的变速;进行对于初级变速部分的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的反馈控制,目的在于使初级变速部分的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之差的变化速率接近第一目标速度变化速率,并且同时进行对于次级变速部分的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的反馈控制,目的在于使涡轮速度的变化速率接近第二目标速度变化速率;及完成初级变速部分的变速,并且然后完成次级变速部分的变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两轴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借助于通过两轴的同步变速控制提高变速响应可以提高变速性能的、用于两轴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如果驾驶员把选择杆运动到一个希望的变速范围,则发生手动阀的阀口变化,并且随后变速机构的各种操作元件由根据电磁阀的负载比控制从油泵供给的液压压力选择性地操作。这样一种自动变速器包括多个摩擦元件。当把自动变速器变速到一个目标档时,一些摩擦元件(离去(off-going)摩擦元件)从啮合状态释放,而另一些摩擦元件(到来(on-coming)摩擦元件)则从释放状态啮合。自动变速器的变速质量主要由摩擦元件的释放开始计时和啮合开始计时确定。一直在进行用来提高变速质量的各种研究。一个常规的四前进档自动变速器只包括一个变速部分(初级变速部分),并且其足以控制用来变速的初级变速部分。在带有包括两个变速部分(初级变速部分和次级变速部分)的两根轴的常规五前进档自动变速器中,经初级变速部分和次级变速部分的独立控制,可以实现五个前进档。然而,在用于五前进档自动变速器的这样一种常规控制方法中,初级变速部分和次级变速部分的同时控制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在常规的五前进档自动变速器中实现六个前进档。在本专利技术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将其看作是某种确认或是任何形式的建议而使得上述信息构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为公知的先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变速控制方法用于一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设置有处于第一轴上的初级变速部分和处于第二轴上的次级变速部分,所述变速控制方法包括(a)如果输出一个变速信号,则在该变速信号的输出点处,通过根据车辆操作条件来确定对于第一和第二轴的摩擦元件的控制开始计时,开始对于第二轴的变速控制,并且如果检测到对于第二轴的变速控制,则开始对于第一轴的变速控制,且随后确定用于第一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和用于第二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二轴目标变化速率;(b)根据初级变速部分的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之差的变化速率,以及上述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进行第一轴的反馈控制,并且根据涡轮速度的变化速率和上述第二轴目标变化速率进行第二轴的反馈控制;及(c)完成第一轴的变速,然后完成第二轴的变速。步骤(a)优选包括根据在变速信号的输出点的液压压力排出时间和初始加负荷时间,确定第一和第二轴的每个电磁阀的控制开始计时;根据所确定的控制开始计时而输出对于第二轴的变速开始负载;如果通过对于第二轴的变速开始负载的输出,确定了在第二轴中所进行的变速控制,则确定用于第二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二轴目标变化速度;如果确定已经开始第二轴的变速控制,则输出对于第一轴的变速开始负载;及如果通过对于第一轴的变速开始负载的输出,确定了在第一轴中所进行的变速控制,则确定用于第一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而且步骤(b)优选包括分别输出对于第一轴的初始变速负载和对于第二轴的初始变速负载;通过根据初级变速部分的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之差的变化速率与所确定的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之差确定第一轴校准负载比,并且随后通过根据所确定的第一轴校准负载比输出第一轴控制负载比,进行第一轴的反馈控制;而且在进行对于第一轴的反馈控制的同时,通过根据涡轮速度与所确定的第二轴目标变化速率之差确定第二轴校准负载比,并且随后通过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轴校准负载比输出第二轴控制负载比,进行第二轴的反馈控制。步骤(c)优选进一步包括估计对第一轴的变速完成的第一时间段和对第二轴的变速完成的第二时间段,并且随后确定第一时间段是否小于第二时间段;如果确定第一时间段小于第二时间段,则确定是否已经完成第一轴的变速;如果确定还没有完成第一轴的变速,则返回步骤(b);如果确定已经完成第一轴的变速,则确定是否已经完成第二轴的变速;如果确定还没有完成第二轴的变速,则返回步骤(b);及如果确定已经完成第二轴的变速,则完成变速控制。优选的是,如果确定第一时间段不小于第二时间段,则把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重设到这样一个值对第一轴的变速完成的时间段变得小于对第二轴的变速完成的时间段,并且控制过程返回步骤(b)。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设置有初级变速部分和次级变速部分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包括(a)如果输出一个变速信号,则开始在次级变速部分中的变速,并且随后开始在初级变速部分中的变速;(b)对于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进行输出负载比的反馈控制,目的在于实现预定的第一输入速度变化速率,并且同时对于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进行输出负载比的反馈控制,目的在于实现预定的第二输入速度变化速率;及(c)完成在初级变速部分中的变速,而且随后完成在次级变速部分中的变速。变速信号优选是在通电状态下的一个加速信号,并且步骤(a)包括把用于次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到0%;把用于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到0%;通过把用于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在一个特定时间段设置到100%,进行对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及把用于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为在完成用于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时的点的初始耦合负载,并且同时重复用于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工作(100%负载比)和占空(0%负载比),直到检测到次级变速部分的变速开始为止,从而把初级变速部分的额定转矩保持为1。而且优选的是,根据在输出变速信号的一个点处计算出的液压压力排放时间和初始加负荷时间,确定把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到0%的点。优选确定用于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的开始点,使得初始加负荷的完成点晚于液压压力从离去摩擦元件释放的点。进一步优选的是,变速信号是在通电状态下的一个加速信号,并且步骤(b)包括把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为初始负载比,并且把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设置为初始负载比;进行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的反馈控制,并且同时进行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的反馈控制;以及进行对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优选根据由初级变速部分的变速开始引起的输入扭矩下降,确定次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初始负载比。优选的是,根据目标输入速度变化速率与真实输入速度变化速率之差,基于校准值的学习,而确定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初始负载比。优选确定对于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的开始计时,使得初始加负荷的完成点与估计出的同步计时重合。优选的是,根据当前活塞行程值与以前活塞行程值之差,基于校准值的学习,确定用于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的一个时间段。变速信号优选是在通电状态下的加速信号,并且步骤(c)包括如果检测到初级变速部分的同步,则进行初级变速部分的离去摩擦元件螺线管的负载比的反馈控制,使得初级变速部分的输入速度稍高于同步速度;在完成对于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加负荷之后,输出用于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的初始耦合负载比;把用于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摩擦元件螺线管的初始耦合负载比保持一个特定时间段,并且随后以特定速率增大初级变速部分的到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设置有处于第一轴上的初级变速部分和处于第二轴上的次级变速部分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方法,包括: (a)如果输出一个变速信号,则在该变速信号的输出点处,通过根据车辆操作条件来确定对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轴的摩擦元件的控制开始计时,而开始对于所述第二轴的变速控制,并且如果检测到对于所述第二轴的变速控制,则开始对于所述第一轴的变速控制,并且随后确定用于所述第一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和用于所述第二轴的反馈控制的第二轴目标变化速率; (b)根据所述初级变速部分的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之差的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一轴目标变化速率,进行所述第一轴的反馈控制,并且根据涡轮速度的变化速率和所述第二轴目标变化速率,进行所述第二轴的反馈控制;及 (c)完成所述第一轴的变速,然后完成所述第二轴的变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赫彬张在德李景撤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