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08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它具有一个阀装置、尤其是换向阀装置,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冷却及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其中,该阀装置仅包括单个阀,借助它不仅可保证离合器的冷却而且可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它具有一个阀装置、尤其是换向阀装置,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冷却及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用于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使用了用于离合器冷却的第一阀及保证冷却器回流部分中的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对公知的控制装置在制造成本及功能上作出优化。该任务将由一种控制装置来解决,该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它具有一个阀装置、尤其是换向阀装置,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冷却及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该阀装置仅包括单个阀,借助它不仅可保证离合器的冷却而且可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该单个阀的使用将导致制造成本的明显降低。此外减少了机动车发动机室中用于控制所需的结构空间。该控制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是该阀包括一个第一控制活塞及一个第二控制活塞,它们可移动地被容纳在一个阀壳体内,及包括多个、尤其至少七个接头,这些接头中分别有至少一个与离合器冷却装置、离合器冷却装置的回流部分,泵或先导控制压力源形成连接。特别有利的是一个接头与先导控制压力源、一个接头与泵、一个接头与离合器冷却装置的回流部分连接,及至少一个接头、尤其多个接头与离合器冷却装置连接。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离合器冷却装置与阀壳体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接头连接。由此得到多种控制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在工作中被证实是有利的。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与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形成连接。通过第一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可对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加载压力,以便使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例如通过连接管与第二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形成连接,后者与离合器冷却装置的回流部分形成连接。由此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可由离合器冷却装置的回流部分加载压力。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控制活塞的与其第一端面相反的第二端面上作用着一个弹簧,该弹簧被夹持在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二端面与第二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之间;当作用在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上的压力大于作用在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二端面上的弹簧力时,第一控制活塞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使离合器冷却装置的回流部分与泵接头之间的连接开通。由此可达到来自离合器冷却装置回流部分的输送介质被输送回泵的吸入侧。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与第二控制活塞的第一端面相反的第二控制活塞的第二端面通过先导控制压力源接头被加载先导控制压力,以便移动第二控制活塞,以致使第三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之间的连接开通。由此起动离合器冷却装置。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第三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之间的连接管中设有一个节流孔板(Blende)。该节流孔板用于向离合器传导一个用于润滑的小容积流。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从第一控制活塞的第二端面向第一控制活塞的纵轴线方向伸出一个心轴。该心轴用于导向一个弹簧,该弹簧最好被构造为螺旋压簧。该控制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与第二控制活塞之间设有一个尤其是帽状的、可移动分离件,该分离件用于将第一控制活塞的容纳室与第二控制活塞的容纳室相分离。由此第一控制活塞的容纳室与第二控制活塞的容纳室中可实现不同的压力。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控制装置的变速器。在用于变速器的传统液压控制装置中装有一个用于冷却离合器的阀及一个用于保证冷却器回流部分中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的阀。通过本专利技术使这两个阀功能结合在单个阀上,它也被称为具有用于冷却的转换功能的最低压力阀。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特征及细节可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详细描述的说明中得到。在此,在权利要求书中及在说明书中所述的特征可单个地或以任意的组合体现本专利技术的实质。附图为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阀在其基本位置时的概示图;图2处于其工作位置上的图1中的阀;图3处于第三操作位置上的图1中的阀,在该位置上启动离合器冷却。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概要地表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变速器液压控制的阀。在阀壳体1中可移动地容纳着一个第一控制活塞11及一个第二控制活塞12。第一控制活塞11在其一端具有一个圆柱形区段14及在其另一端具有一个圆柱形区段15。在这两个圆柱形区段14与15之间构造了一个亦为圆柱形的带有缩小外径的中间区段16。圆柱形区段14,15与中间区段16之间的过渡部分被整圆。在圆柱形区段14的自由端上构造了第一控制活塞11的第一端面17。在圆柱形区段15的自由端上构造了第一控制活塞11的第二端面22。第二控制活塞12在其一端具有一个带有恒定外径的圆柱形区段18。在圆柱形区段18上连接着一个具有减小的外径的区段19。在区段19上接着连接有一个带有恒定外径的圆柱形区段20。与它相接在第二控制活塞12的另一端上连接着一个带有增大外径的区段21,其尺寸相应于区段19的尺寸。第二控制活塞12如同第一控制活塞11那样,在其两端具有比中间大的外径。在第一控制活塞11的第二端面22上构造有一个心轴23。该心轴的起始具有一个带有恒定外径的圆柱形区段,接着是一个逐渐变细的区段及在其自由端具有一个带有变小了的外径的圆柱形区段。心轴23用于固定及导向一个螺旋压簧24,后者被套装在心轴23上。螺旋压簧24的一个端部靠放在第一控制活塞11的第二端面22上。螺旋压簧24的另一端部靠放在一个帽形的分离件25的内部,该分离件可移动地容纳在阀壳体1中。在帽形分离件25的外部面上靠放着构造在第二控制活塞12的自由端上的第一端面26。在第二控制活塞12的圆柱形区段18的自由端上构造了一个第二端面27。第一控制活塞11具有比第二控制活塞12小的外径。在阀壳体1上设有四个接头31,32,33及34,它们都与离合器冷却装置相连接。接头31至34也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第一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1及第二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2通过一个连接管36彼此连接。第二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2与第三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3通过连接管37彼此连接。第三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3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4通过管38彼此连接,在该管38中设有一个节流孔板40。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4通出一个通向离合器冷却装置的管39。此外,在阀壳体1上设有一个接头42,它通过管43与冷却器回流部分连接。此外,在阀壳体1上设有一个接头46,它通过管47与泵的吸入侧(Saugtrakt)相连接。螺旋压簧24的容纳空间通过一个接头49与一个容器相连接。通过该接头49可保证压簧24的容纳空间是无压力的。最后阀壳体1具有一个接头50,它通过管51与一个先导控制压力源相连接。第一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1与第一控制活塞11的第一端面17形成连接。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控制活塞11的位置上,第二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2通过第一控制活塞11的中间区段16与冷却器回流接头42连接。第二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2也可被第一控制活塞11的圆柱形区段14闭锁。在图1及图2所示的阀的操作位置上,在阀壳体1中第二控制活塞12的区段21被设置在第三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3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4之间,这将导致第三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3与第四离合器冷却装置接头34之间不通过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它具有一个阀装置、尤其是换向阀装置,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冷却及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其特征在于:该阀装置仅包括单个阀,借助它不仅可保证离合器的冷却而且可保证最低压力及泵的吸入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里克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