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81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机械工程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包括扫舱结构和与所述扫舱结构配合使用的液位传感结构;扫舱结构包括泵体,泵体的上面连接驱动泵体工作的驱动组件,泵体的一个出口端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泵体的另一个出口端连接低液位扫舱组件。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有效解决船舶扫舱时出现的低液位液体无法清理干净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扫舱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A Vertical Double Pipeline Automatic Sweeping Pum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泵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在装货前以及卸货后需对船舱进行清扫作业,但对于液货舱室,由于扫舱泵的汽蚀原因,往往无法将液货舱室底板上残留的低液位液体清理干净,造成部分低液位液体残留在液货舱室之中,对船舶再次装载的货物产生污染。现有技术中,对于船舱中液体的清理,一般都采用两套装置,一套清理高液位液体,一套清理低液位液体,装置复杂,占用空间大;另外,开启液位清理装置时,需要人工观测船舱内的液体高度,以确定开启高液位清理装置或者低液位清理装置,费时、费力,不仅影响船舶的运营周期,还提高了劳动强度。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有效解决船舶扫舱时出现的低液位液体无法清理干净的问题,同时液位传感结构连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的自动切换,进行不同液位液体的清理,提高了扫舱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包括扫舱结构和与所述扫舱结构配合使用的液位传感结构;扫舱结构包括泵体,泵体的上面连接驱动泵体工作的驱动组件,泵体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所述高液位扫舱组件包括高液位扫舱管,所述高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低液位扫舱组件包括低液位扫舱管,所述低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二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液位传感结构包括液位管,所述液位管的底端靠近船舱底面,所述液位管上至少设有三个液位传感器,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测定船舱内液体的最高水位、所述泵体的汽蚀水位和船舱内液体的最低水位,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低液位扫舱管的公称直径为20~30mm。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低液位扫舱管上设有减震膨胀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减震膨胀弯的数量为1~3个。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减震膨胀弯的数量为2个。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减震膨胀弯的长度为所述低液位扫舱管的1/12~1/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减震膨胀弯的形状为螺旋型。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泵体上的泵轴,所述泵轴向上依次穿过固定板和支撑架后连接变频电机,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支撑所述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连接控制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高液位扫舱管和低液位扫舱管的材质均为316不锈钢。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所述泵体的吸液口距离船舱底部的高度为200~500mm。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通过在泵体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低液位扫舱管上设有减震膨胀弯,本技术还设置液位传感结构,液位传感器能够测定船舱内液体的最高水位、泵体的汽蚀水位和船舱内液体的最低水位;当船舱内液位较高时,通过液位传感结构将高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启动高液位扫舱组件工作;当船舱内液位较低时,通过液位传感结构将低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启动低液位扫舱组件工作,将船舱内低液位液体清理干净,同时,低液位扫舱管上的减震膨胀弯能够减小液体输送过程中引起的管路震动,延长低液位扫舱组件的使用寿命。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有效解决船舶扫舱时出现的低液位液体无法清理干净的问题,同时液位传感结构连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的自动切换,进行不同液位液体的清理,提高了扫舱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变频电机,2-支撑架,3-固定板,4-泵接管,5-泵体,6-叶轮,7-泵轴,8-高液位扫舱管,9-低液位扫舱管,10-液位管,11-控制系统,12-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减震膨胀弯,15-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扫舱结构和与扫舱结构配合使用的液位传感结构;扫舱结构包括泵体5,泵体5的上面连接驱动泵体5工作的驱动组件,泵体5的一个出口蜗壳流道处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泵体的另一个出口蜗壳流道处连接低液位扫舱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泵轴7,泵轴7的底端通过叶轮6连接泵体5,泵轴7向上依次穿过固定板3和支撑架2后连接变频电机1,变频电机1连接控制系统11;泵轴7位于泵体5和固定板3之间的部分套接泵接管4,支撑架2设置于固定板3上并支撑变频电机1,固定板3固定设置于船舱甲板上,固定板3以下的部分均悬空至船舱中,泵体5的吸液口距离船舱底部的高度为200~500mm。高液位扫舱组件包括高液位扫舱管8,高液位扫舱管8向上穿过固定板3并固定在固定板3中,高液位扫舱管8的开关电连接第一控制阀12,第一控制阀12能够控制高液位扫舱管8的开通或者关闭,第一控制阀12连接控制系统11;高液位扫舱管8的材质为316不锈钢,高液位扫舱管8的公称直径根据所选泵体5的型号决定,本技术中高液位扫舱管8的公称直径大于150mm。由于泵体5汽蚀原因,当船舱内剩余少量液体时,泵体5无法将其排出船舱,且由于传统泵体5所配备的高液位扫舱管线的公称直径均在150mm以上,管线高度有时可达4m以上,因此管路内会存留一部分液体无法排出,当装置停止运行时存留的液体会回落到船舱内,使得扫舱不彻底;因此,本技术设置了低液位扫舱组件。低液位扫舱组件包括低液位扫舱管9,低液位扫舱管9向上穿过固定板3并固定在固定板3中,低液位扫舱管9的开关电连接第二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3能够控制低液位扫舱管9的开通或者关闭,第二控制阀13连接控制系统11;低液位扫舱管9的材质也为316不锈钢,低液位扫舱管9的公称直径为20~30mm,由于低液位扫舱管9的公称直径比高液位扫舱管8的公称直径小很多,因此,低液位扫舱组件能够将高液位扫舱管线中回流至船舱的液体最大限度的清扫干净;由于低液位扫舱管9的公称直径较小,所以低液位扫舱管9的管壁较薄,液体在输送过程中对管线的冲击而产生的震动会影响低液位扫舱管9的使用寿命,因此,低液位扫舱管9位于固定板3以下的部分设有减震膨胀弯14,以减小液体输送过程中引起的管路震动,但是,减震膨胀弯14会增加液体在低液位扫舱管9中的摩擦阻力,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运输效率,因此,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减震膨胀弯14,减震膨胀弯14的数量为1~3个,如果船舱的规格较大,高度较高,相应的低液位扫舱管9的高度也较高,减震膨胀弯14的数量可以为3个;如果船舱的规格较小,高度较低,相应的低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扫舱结构和与所述扫舱结构配合使用的液位传感结构;扫舱结构包括泵体,泵体的上面连接驱动泵体工作的驱动组件,泵体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所述高液位扫舱组件包括高液位扫舱管,所述高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低液位扫舱组件包括低液位扫舱管,所述低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二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液位传感结构包括液位管,所述液位管的底端靠近船舱底面,所述液位管上至少设有三个液位传感器,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测定船舱内液体的最高水位、所述泵体的汽蚀水位和船舱内液体的最低水位,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扫舱结构和与所述扫舱结构配合使用的液位传感结构;扫舱结构包括泵体,泵体的上面连接驱动泵体工作的驱动组件,泵体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高液位扫舱组件和低液位扫舱组件;所述高液位扫舱组件包括高液位扫舱管,所述高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低液位扫舱组件包括低液位扫舱管,所述低液位扫舱管通过第二控制阀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液位传感结构包括液位管,所述液位管的底端靠近船舱底面,所述液位管上至少设有三个液位传感器,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测定船舱内液体的最高水位、所述泵体的汽蚀水位和船舱内液体的最低水位,所述三个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液位扫舱管的公称直径为20~3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液位扫舱管上设有减震膨胀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管路自动扫舱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高兴振曲辉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港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