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机构及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017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灭弧机构及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灭弧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多个单极接触装置,所述单极接触装置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灭弧室的出气孔与贯穿壳体两侧的通孔;气动脱扣机构包括一个脱扣装置与多个导气装置。断路器在分闸时,灭弧室内产气形成高压气流,利用导气装置将其他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的气体通过通孔输送至脱扣装置内,从而利用所有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的气体共同推动压力杆运动,以驱动断路器上的操作机构实现解扣。

An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and pneumatic tripping mechanism mounted on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机构及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
本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灭弧机构及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3021750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气动脱扣装置的低压断路器,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并行设有多个独立的单极接触装置,在其中一个单极接触装置上固定有带有解扣牵引杆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单极接触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两端均设有一动触点的动触桥和与动触点相对应的静触点,带有动触点的动触桥可作上下直线运动,使两个动触点和与之对应的静触点分别接通或断开,动触点、静触点和第二外壳之间形成灭弧区,在两相邻的单极接触装置之间设有气动脱扣装置,该气动脱扣装置检测安装在其两侧的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区内的气体压力,并在气体压力超过预定的阈值时驱动操作机构解扣。上述专利文件从说明书附图中可以看出共设有三个单极接触装置,三者之间夹着两个结构相同的气动脱扣装置用于同时驱动操作机构,任一气动脱扣装置均为独立的个体,只能够对相邻的单极接触装置内产生的气体进行利用;然而一些三相四线制的照明线路或其他线路中,需要采用四极接触器或四个单极接触器来进行控制,且一些线路中甚至会安装有更多的单极接触装置;则如何将所有单极接触装置内产生的气体均用作驱动操作机构,是目前现有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弧机构及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能够结合所有单极接触装置内的气体共同推动操作机构进行解扣,增强了对操作机构的驱动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灭弧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单极接触装置;所述单极接触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设置有动触头、静触头与灭弧栅片;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灭弧室的出气孔与贯穿壳体两侧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灭弧室不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路器在分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从接触到分开而形成电弧,灭弧栅片受到电弧的高温影响会产生气体,使得灭弧室内形成高压气流,而这股高压气流往出气孔排出的过程能够起到吹灭电弧的效果;而通孔不仅可以用于单极接触装置与气动脱扣机构之间的定位,也能够将其他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的气体输送至气动脱扣机构的脱扣装置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体上于出气孔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朝外凸起的定位凸缘;所述外壳体上于通孔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朝内凹陷的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凸缘与定位槽与气动脱扣机构上的结构配合进行限位。一种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包括脱扣装置与导气装置;所述脱扣装置与导气装置分别单独设置于两个相邻的单极接触装置之间;所述脱扣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与压力杆;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压力腔,所述压力腔朝向压力杆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口;所述压力杆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推动口内的推板;所述第一壳体上分别对应出气孔与通孔的位置开设贯穿至压力腔内的第一进气孔与第一导气孔;所述导气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导气腔,所述第二壳体上分别对应出气孔与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至导气腔内的第二进气孔与第二导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断路器分闸时,各个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气体并形成气流从出气口排出,而最外侧的通孔与出气孔利用断路器的外壳进行封堵,则排出的气流会通过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分别进入对应的压力腔与导气腔中,同时导气腔中的气体通过通孔也进入压力腔中,从而能够利用各个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的气体共同推动压力杆运动,以驱动断路器上的操作机构实现解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杆远离推板的一侧与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力杆带动操作机构实现解扣后,随着电弧的消失,灭弧室内不再产生气体,则利用复位弹簧能够推动压力杆朝压力腔方向运动进行复位,便于进行下一次分闸脱扣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杆的下端铰接于第一壳体上、上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操作机构实现脱扣的拨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力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壳体上,起到省力的效果,便于气流推动压力杆运动;且相比较于滑动连接,压力杆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受到的阻力更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内侧均设置有产气材料制成的产气片;所述产气片远离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朝远离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方向翻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灭弧室内的电弧在气流作用下吹向出气孔时,可能会有部分电弧通过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进入对应的压力腔或导气腔内,而产气材料通常为聚甲醛或尼龙材料,在被气流朝内吹动的同时,受到电弧的侵蚀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增加了对压力杆的推力,且起到一定的灭弧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外侧均设置有呈环状并能够嵌入定位凸缘内侧的定位嵌块;所述定位嵌块的外侧设置有一圈能够被定位凸缘嵌入的密封槽;所述第一导气孔与第二导气孔的外侧均设置有呈环状并能够嵌入定位槽的限位嵌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嵌块嵌入定位凸缘内侧、限位嵌块嵌入定位槽中实现定位效果,而定位凸缘的端部嵌入密封槽中则起到增强两者之间密封性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固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孔与断路器底座上的固定杆配合实现限位,或是通过螺钉对气体脱扣机构进行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当断路器分闸时,各个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气体并形成气流从出气口排出,而最外侧的通孔与出气孔利用断路器的外壳进行封堵,则排出的气流会通过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分别进入对应的压力腔与导气腔中,同时导气腔中的气体通过通孔也进入压力腔中,从而能够利用各个单极接触装置的灭弧室内产生的气体共同推动压力杆运动,以驱动断路器上的操作机构实现解扣;2、在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的内侧均设置有产气材料制成的产气片,当灭弧室内的电弧在气流作用下吹向出气孔时,可能会有部分电弧通过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进入对应的压力腔或导气腔内,而产气材料通常为聚甲醛或尼龙材料,在被气流朝内吹动的同时,受到电弧的侵蚀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增加了对压力杆的推力,且起到一定的灭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极接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极接触装置、脱扣装置与导气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单极接触装置、脱扣装置与导气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脱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脱扣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导气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单极接触装置;11、外壳体;111、出气孔;1111、定位凸缘;112、通孔;1121、定位槽;12、灭弧室;121、动触头;122、静触头;123、灭弧栅片;2、脱扣装置;21、第一壳体;211、压力腔;212、推动口;213、辅助进气孔;22、压力杆;221、推板;222、拨动件;23、第一盖体;231、第一进气孔;a、定位嵌块;b、密封槽;23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弧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单极接触装置(1);所述单极接触装置(1)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内设置有灭弧室(12),所述灭弧室(12)内设置有动触头(121)、静触头(122)与灭弧栅片(12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灭弧室(12)的出气孔(111)与贯穿壳体两侧的通孔(112);所述通孔(112)与灭弧室(12)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机构,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三个单极接触装置(1);所述单极接触装置(1)包括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内设置有灭弧室(12),所述灭弧室(12)内设置有动触头(121)、静触头(122)与灭弧栅片(12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灭弧室(12)的出气孔(111)与贯穿壳体两侧的通孔(112);所述通孔(112)与灭弧室(12)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上于出气孔(11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朝外凸起的定位凸缘(1111);所述外壳体(11)上于通孔(112)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朝内凹陷的定位槽(1121)。3.一种安装于灭弧机构上的气动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扣装置(2)与导气装置(3);所述脱扣装置(2)与导气装置(3)分别单独设置于两个相邻的单极接触装置(1)之间;所述脱扣装置(2)包括第一壳体(21)与压力杆(22);所述第一壳体(21)内设置有压力腔(211),所述压力腔(211)朝向压力杆(22)的一侧设置有推动口(212);所述压力杆(22)上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推动口(212)内的推板(221);所述第一壳体(21)上分别对应出气孔(111)与通孔(112)的位置开设贯穿至压力腔(211)内的第一进气孔(231)与第一导气孔(232);所述导气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31),所述第二壳体(31)内设置有导气腔(311),所述第二壳体(31)上分别对应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之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