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27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栈桥外墙、输煤装置、第一前挡风幕帘及第二前挡风幕帘配合使用,不仅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可大幅度增强密封效果,保证气膜建筑内部气压的稳定,同时不影响输煤效率,实现安全、节能的目的,降低能耗。

A Crossing Coal Conveyor Applied to Gas Film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
本技术属于气膜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有时需要向气膜建筑内部输送煤,输送煤势必需要在气膜建筑的外墙上开设输煤口,但是气膜建筑内部完全是靠风压将气膜顶起,所以密封不严以及必要的进出会造成气压的降低,提高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以解决目前气膜建筑的输煤口密封不严,导致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包括:栈桥外墙、输煤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栈桥外墙外表面的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与第二幕帘安装底座;所述栈桥外墙上开设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贯穿所述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包括:传送带及支撑所述传送带的托辊;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一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二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一前挡风幕帘的底边及所述第二前挡风幕帘的顶边与所述输煤装置接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还包括:第一后挡风幕帘;所述第一后挡风幕帘的顶边与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的底面连接,且所述第一后挡风幕帘的底边与所述输煤装置接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还包括:第二后挡风幕帘;所述第二后挡风幕帘的底边与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的顶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后挡风幕帘的顶边与所述输煤装置接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挡风幕帘、第一后挡风幕帘、第二前挡风幕帘及第二后挡风幕帘均由若干并列设置的石墨橡胶板组成,且相邻的两个石墨橡胶板叠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栈桥外墙穿过气膜,所述栈桥外墙的厚度大于等于1米。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栈桥外墙、输煤装置、第一前挡风幕帘及第二前挡风幕帘配合使用,不仅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可大幅度增强密封效果,保证气膜建筑内部气压的稳定,同时不影响输煤效率,实现安全、节能的目的,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托辊、第一幕帘安装底座及第二幕帘安装底座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如图1和2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包括:栈桥外墙101、第一幕帘安装底座201、第二幕帘安装底座301、第一前挡风幕帘202、第一后挡风幕帘203、第二前挡风幕帘302、第二后挡风幕帘303及输煤装置。栈桥外墙101上开设输煤口801,输煤装置贯穿输煤口801,输煤装置包括:传送带701及支撑传送带701的托辊501,煤粉601由传送带701输送至气膜建筑内。栈桥外墙101在标高3米处穿越气膜401。现场只有输煤传送带而无栈桥时,需提前测量相应标高的位置尺寸,预制一段栈桥结构框架,其预制的栈桥外墙101厚度大于等于1米,气膜401在栈桥外墙101中间部位进行安装,气膜401与栈桥外墙101提前预制600mm的圆型包裹面,充气后极大与栈桥外墙101紧密结合,增加外围密封效果。第一幕帘安装底座201、第二幕帘安装底座301均设置在栈桥外墙101的外表面,且第一幕帘安装底座201位于输煤装置的上方,第二幕帘安装底座301位于输煤装置的下方。第一前挡风幕帘202设置在第一幕帘安装底座201的前端面,第二前挡风幕帘302设置在第二幕帘安装底座301的前端面。第一前挡风幕帘202的底边与输煤装置接触,进一步的,第一前挡风幕帘202底边的轮廓与承装有煤粉的进带侧传送带701a的轮廓相符。第二前挡风幕帘302的顶边与输煤装置接触,进一步的,第一前挡风幕帘202底边的轮廓与出带侧传送带701b轮廓相符。栈桥外墙101、输煤装置、第一前挡风幕帘202及第二前挡风幕帘302配合使用,使得输煤口801的漏气程度降到最低,不仅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可大幅度增强密封效果,保证气膜建筑内部气压的稳定,同时不影响输煤效率,实现安全、节能的目的,降低能耗。第一后挡风幕帘203的顶边与第一幕帘安装底座201的底面连接,且第一后挡风幕帘203的底边与输煤装置接触,进一步的,第一后挡风幕帘203底边的轮廓与承装有煤粉的进带侧传送带701a的轮廓相符。第二后挡风幕帘303的底边与第二幕帘安装底座301的顶面连接,且第二后挡风幕帘303的顶边与输煤装置接触,进一步的,第二后挡风幕帘303底边的轮廓与出带侧传送带701b的轮廓相符。实现分层档风,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其中,进带侧传送带701a的进带侧是指传送带701向气膜建筑内部传输移动的一侧,出带侧传送带701b是指传送带701自气膜建筑内部而出传输移动的一侧。第一前挡风幕帘202、第一后挡风幕帘203、第二前挡风幕帘302及第二后挡风幕帘303均由若干并列设置的石墨橡胶板901组成,且相邻的两个石墨橡胶板901叠合,叠合的方式为部分叠合,即石墨橡胶板901依次叠加成一排构成挡风幕帘,根据栈桥外墙的大小可调整石墨橡胶板901的组数,进一步增加密闭效果。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栈桥外墙、输煤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栈桥外墙外表面的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与第二幕帘安装底座;所述栈桥外墙上开设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贯穿所述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包括:传送带及支撑所述传送带的托辊;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一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二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一前挡风幕帘的底边及所述第二前挡风幕帘的顶边与所述输煤装置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栈桥外墙、输煤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栈桥外墙外表面的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与第二幕帘安装底座;所述栈桥外墙上开设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贯穿所述输煤口,所述输煤装置包括:传送带及支撑所述传送带的托辊;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一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位于所述输煤装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幕帘安装底座的前端面设置第二前挡风幕帘;所述第一前挡风幕帘的底边及所述第二前挡风幕帘的顶边与所述输煤装置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膜建筑的穿越输煤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后挡风幕帘;所述第一后挡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伊思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